浅谈就业指导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
2016-06-30郭锦华
郭锦华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指出了中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就业现状 就业观念 就业指导 心理疏导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难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与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对乐观。据统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6.56%。中职院校学生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人才的大量需求。但中职就业率持续增高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1.部分中职毕业生入职后被企业淘汰
由于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后进入职校的,因此他们毕业时年龄偏小,心智不成熟,吃不了苦。入职后,用人单位最初会安排毕业生从基层工作干起,部分毕业生往往不能承受基层的工作强度,在试用期内就被解雇或自己主动离职。
2.错误的就业观念
一方面,有些中职毕业生依赖学校找工作,不能主动出击,缺少创业意识,导致就业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一味地追求专业对口,导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就业。“有业不就”也是影响就业率的一个因素,不少家长觉得毕业后孩子年龄还小,不急于找工作,先在家歇一段时间再出去找工作也不迟。以上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企业用工环境难以满足毕业生需求
有些毕业生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远,但用人单位不能为员工解决住宿问题,再加上员工受自身学历和技能等级的限制,新入职时待遇不高,但生活成本高,導致他们无法支付基本的生活费用,因此造成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流失。
三、解决中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的途径
以上分析了中职毕业生在就业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通过就业指导有效地解决问题。
1.通过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在学生入学后,学校应该每学期都为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从职场的认知、职场基本礼仪到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就业技能。首先,通过就业指导使学生对职业有基本的认知,让学生意识到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礼仪和行为是认识一个人的窗口,职业礼仪是让我们更规范地进入社会、体现个人修养的一个方面。最后,我们要着重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2.在学生离校下厂前,组织实施实习教育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和特色,已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确保学生下厂实习取得突出的成效并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帮助学生毕业后继续留在该企业工作,在下厂实习前,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实习教育。下场前的实习教育主要包括下厂安全教育、了解相关企业的规章制度、面对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办法等几个方面,使学生能在下厂前做好准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就业心理疏导对学生顺利就业至关重要,更关系到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就业的恐惧、自负、虚荣和急躁的心理。就业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去应对所遇到的问题。拥有自信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和成功的保证,但是也要避免过于自信而变得自负,要脚踏实地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定位,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企业,谋求长期发展。急躁是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一部分学生总想一步到位,找一个工作环境轻松、工资待遇高的单位,这就错过了很多就业的机会,耽误了自己的发展。另一部分学生急于求成,为了早日落实工作,匆匆忙忙与一些并不了解的单位签约,最后发现当前的工作不适合自己,要求解约。因此,心理疏导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定位,增强自信心,注重自我发展,正视就业挫折,帮助学生选择未来的职业道路。
四、小结
不管是从事一种工作还是自己创业,如果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则可以避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走弯路,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调整好求职心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如何通过科学、高效的就业指导使学生达到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还需继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者旭.探索新形势下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新机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5(6).
[2]李炜.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