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津(三)
2016-06-30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1期
这是一首抒写旅途景象和心情感受的词。上片开头两句写早行情景,暗含漂泊行役的艰辛。驿路、斜月、溪桥、晓霜四个意象,在“侵”“度”两个动词的连缀组合中构成一幅早行的画面。后两句由眼前的“短篱残菊”“乱山深处”点出重阳节,颇见寄寓之深,抒写之妙。重阳节本是思亲怀乡欢聚祝福的日子,而词人此时却因故国沦丧,有家难回。这看似轻轻的一笔却透露出词人深重的家国沦丧羁旅无依的伤痛,真可谓“含不尽之义见于言外”。
下片头两句由早行的所见所感回溯到夜间旅宿的情景。因心事满腹,总是旅宿无眠,于是觉得夜太长了。“元无梦”“每自长”,道尽羁旅况味,流露凄凉之感。后两句既是词人情感发展的高潮,也是词作主旨的集中表现。江东风光虽好,但一想到中原沦丧,故土难回,心境就十分悲伤了。前边的种种描写皆结穴于此。
这首词上片主要是于景物描写中透出词人的感怀,可谓情景交融;下片则是从孤寂难耐的旅况中直抒深沉的中原归思,表達词旨。在写法上,词人是把对中原的归思和故土难回的伤痛寓之于特定的景物(斜月、溪桥、残菊、寒更等)、时令(重阳)和旅况(“元无梦””每自长”)之中,由隐而显,抽丝剥茧,层层转进。不论是环境的渲染,还是词人情感的流露,都显得含蓄清新、晓畅自然。其情感虽比较凄凉伤感,但格调却是清新爽朗的。这也是此词不同于一般羁旅行役之作的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