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巧严整说对联
2016-06-30张怀彬
张怀彬
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又称楹联,民间俗称叫对子。对联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的对偶语句。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这是现在知道的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因为有过年贴对联的风俗,我们习惯上总是把对联狭义地理解为春联,这是不全面的。春联是对联的从用途上的一个分类,只是到了明代,人们用红纸代替桃木,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联。从用途上除春联外,还有喜联(婚联)、挽联、寿联等。
顾名思义,对联分为上下相对的两联,上下联要求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如果联中有断句,除字数相等外,断句也要求一致。平仄方面,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因为语言语音的变化,现在的对联对平仄不再作如此严格的要求)。词性方面,不仅要相对,位置也要相同,一般虚对虚,实对实,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内容方面,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有的对联还有横批,张贴在对联正上方略高的位置,一般来说,横批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除从用途上分类外,按写作方法和上下联语意关系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正对,是个指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互为关联,互为补充,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道理的对联。如李甲秾烈士曾写过这样一副自勉联:“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吾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就是利用对联这种形式,磨砺自己的革命意志,陶冶自己的革命性情。大家都熟悉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淺;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的墙上芦苇和下联的山间竹笋,都是用来讽喻哪些立场不坚定,没有什么学问,喜欢左右奉承、吹牛,脸皮很厚的人。
反对,是指上下联内容相反,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的对联。如曹锟贿选总统后,有人撰联云:“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此联不但文字讲究,而且对民国总统给予了辛辣的讽刺。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这里比喻敌人的指责;孺子牛,这里比喻人民大众的牛。上下联就是从相反的两个方面表明鲁迅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的精神。
流水对,也叫串对,是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假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对联。如“江河无止终而为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江河不停地向前流动最终归入大海,承接上联,下联说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两联合起来就是比喻人只要真诚、努力、不懈地坚持,自然会有所收获和得到别人的敬重。上下联构成一个自然的承接关系。
根据上下联的对仗方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种。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的对联。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曰暖玉生烟”,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曰”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宽对,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如厦门太平岩联:“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做主乐天成”,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我们称其为宽对。
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一字联、二字联……九字联、乃至几十字、上百字的长联。一到三字联多讲究意趣和应对智慧,如一字联:墨(对)泉,“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虽是简单两个字,但从字的整体到各部分都非常相对。两字联如:色难(对)容易。传说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解缙应声答道:“容易。”朱棣说:“既说容易,你就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不是对出来了吗?”朱棣愣了半天,方恍然大悟。“色难”,即面有难色之意。“色”对“容”,“难”对“易”,精巧有趣。三字联如:孙行者(对)胡适之或祖冲之,前者胡孙谐音猢狲相对,都是动物名,行、适都是动词,者和之都是文言虚词,后者则祖孙相对,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长联因其字数多,又要相对,则非常考量功底。如清代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自述生平,辛酸幽默的自嘲自勉中透出的是诗人旷达的胸襟: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还有一类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的对联,叫无情对,特别有意思。
如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一个姓叶的先生出联:“鸡冠花未放。”有人对:“狗尾草先生。”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组合一起又有了嘲讽先生的意味。
还有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出“三星白兰地”征求下联。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对,但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年纪尚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乃对下联“五月黄梅天”。“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字字工整,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
再比如“瓜子脸;葡萄牙”,“皓月一盘耳;红星二锅头”,也是工整无情至极。
此外还有回文联、倒读联等等,回文联即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倒读联则是指顺读是一联,倒读又成意思不一样的一联。前者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后者如:“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