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6-06-30汪慧琴
汪慧琴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由于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阅读督促。另外,也因学校藏书有限,或形同虚设,造成学生阅读面窄。因此,在新课标的推行下,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如何在新课标下指导孩子进行阅读教学并养成习惯,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如何激励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
1.教师示范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我慎重考虑到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示范朗读。则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示范朗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了气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熟读成诵,兴趣升华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就应让学生获得读的成功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的朗读能使人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黄果树瀑布》一文时我让“读”唱主角。作为第一课时,我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读书,整节课,两次通读全文,一次默读全文,更有多次感情朗读、回读。特别是精读环节。以课后习题为统领,让学生先找出描写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句子,再说一说感受,最后把感受带到文中反复体会、朗读、诵读,用读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各种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或以情设趣,或以疑激趣,或以电教媒体引趣等。
二、以读为本,讲究策略
1.以读代解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让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一课时,我引领学生紧紧围绕“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特点”品词析句、诵读感悟。集中教学力量,抓住教学主线,把文字、文章中所蕴涵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最大的收益和进步。
2.以读促“思”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黄果树瀑布》一文时,他让学生朗读了一遍,就紧接着问:“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些重要语句写的?”此时,课堂间鸦雀无声,很多同学一脸茫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于是,教师急了,便指名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回答,结果还是无言以对。可看出该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读书思考的重要性,没给学生留出读书待思的空间。学生不是电子计算机,不是一读便知。如果是这样,那学生还用得着来上学吗?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部分。不要只是表面上摆个教学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那样会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让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
3.以读悟“情”
小学的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悟出文中的“情”,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读书时间。而且还要加以引导,加强语感因素,注意语感训练。例如,在教《九色鹿》这一课时,我比较重视学生的朗读。特别是第8自然段中九色鹿斥责调达的一段话。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九色鹿的愤慨在朗读中得以体现,九色鹿的机智勇敢也让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替国王写皇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与当前所提倡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样的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渗透了高尚的人文因素,真切地体现了文中的“情”。
三、培养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提倡“授人以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无不有益。基于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首先,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第二,要养成动手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在阅读中“君子动口不动手”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第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便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总之,只要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以读为本、阅读习惯的紧密结合去培养,从学生阅读的角度说,定会扭转、刷新学生的阅读观念,更好地提高其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淑燕. 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学周刊c版, 2014(4):71-71.
[2]范振权.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之我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3(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