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
2016-06-30冯永忠
冯永忠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观察,联想,转化等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变通思维;观察;联想;转化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思维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能力是以思维力为核心,思维力又以思维的敏捷、灵活和变通为重要标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谈一下对变通思维的认识。
一、变通思维在教学中的作用
变通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势,是指在思考问题时,当一条路走不通或付出劳动太大,不妨改变一下思路,从原来的思维框架中跳出来,从而进入一种新的思维框架去思考。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要让学生既准确又快的解题,不能用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来运行。我们常发现课堂上老师讲一道例题,让学生来做稍有“变脸”的题目,很多学生还是无从下手,这说明学生可能处于一种“思维定势”,只是单纯依赖模仿,不会变通。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老汉临终前将自己11头牛按 、 、 分给三个儿子,儿子在无法在分下去时,一个邻居借牛一头,从而使问题解决,他们分别分得6头,3头,2头,刚好11头,余下一头,还给了邻居。虽然这一问题,用数学的观点看是错误的,但这种变通的方法值得借鉴。变通思维,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探索性思维品质,突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观察是变通的源泉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对于学生来说,观察能力的高低,是学好数学一个重要因素。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不强,就会造成看不清题意,解题时找不到突破口,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更谈不上变通。考试时,只要与平时做的题有一点差别,就会束手无策,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数量间的关系,观察题型的结构,充分挖掘解决问题的条件,从而达到从条件到结论的变通。例如:己知abc=1,求证:
题目已经给出其解题方法己经隐含于己知条件和结论中,解题过程实际上就是找到条件与结论的联系,构造起从条件到结论的桥梁。由于结果为1,分子和分母必相同,这就需要由abc=1变通,把它们化成同分母。
从而问题解决。
三、联想是变通的桥梁
数学中的联想,就是由一种数学信息,想到另一种数学信息的心理现象。就解题而言,由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联想到形态或与其意义有联系的知识。联想是思维的翅膀,一切智力活动都离不开联想,许多重大发明要归功于联想,联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产生变通的灵感,迸发变通的火花。例如:计算
+ + …… 的值时,一看到 就联想到一条线段的一半,边长为1的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因此,我们可以构造一个边长为1的正文形(如图), 是整个面积的一半, 则是剩余面积的一半,以此类推,所以剩余面积=1- = 。数学中的联想可以起到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利用联想的方法和规律,为学生架起变通的桥梁,使学生在数学中找到乐趣。
四、转化是变通的关键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对学生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转化是数学的核心,是变通的关键。就解题的本质而言,解题既意味着转化,也意味着变通。曹冲称象是中国变通转化的经典,他聪明的将大(象)转化为小(石头)。数学上有些问题表面看上去难以解决,但我们如果变换角度,从另外的方向去思考,就能发现新的思路。例如:有一块草地,让27头牛吃,6天吃完,让23头牛吃,9天吃完,让21头牛吃,几天吃完。这道题数量关系复杂,且存在动态条件,草在不断生长。本题除常规方法外,我们可以转化,把这片草变成一条长长的草带,牛在一端吃,草另一端长,等到牛从一端吃到另一端,也就完成了吃草任务,它就转化为追击问题。即甲(牛)和乙(草)相距一定距离,乙以不变速度在前面走,甲在后面追,若甲每分钟走27步,6分钟追上乙,如果甲每分钟走23步,9分钟追上乙,如果甲每分钟走21步,多少分钟追上乙?转化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之中,需要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去认识,理解和掌握。
只要我们教师要通过多变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变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