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班级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探讨
2016-06-30罗美霞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实现高职生“零距离”就业,成为了高职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从高职生管理的角度,探讨高职班级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班级; 企业管理;必要性
中国制造2025呼唤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劳动者,社会产业对于高职教育的培养越来越期待。目前,高职生却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势必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毕业就能就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高职班级管理的角度去研究和创新,高职教育有必要借鉴引进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创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一、当前传统高职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查湖南地区的部分高职学校,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主要是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班级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纵向上主要实行层级管理,班主任-班委会、团支委会-学生。横上班级实行分块管理。每个班干部按照岗位职责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进行管理。二是着重抓好班级常规考核,级日常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制度。
尽管,高职教育在传统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下取得了较多成功经验,但随着社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形势的变化,已愈来愈凸显出其弊端,主要体现在:1、难以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潜能不能很好的得到激发。2、培养的往往是少数综合素质相对较强的干部,大部分普通学生被忽略。3、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够,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企业对于学生的评价不高。
通过调研分析,传统高职班级管理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需要,亟待教育者对高职教育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二、高职班级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内涵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教学模式已与传统的高职班级管理显得不匹配、不协调,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环境呼唤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与企业对接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对于高职班级管理的内涵,笔者认为:与企业对接的高职班级管理就是在高职班级的管理过程中,通过模拟企业的运作过程,建立班级董事会制度,引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模拟企业日常考核,采用虚拟工资制,引进企业优秀文化等工作,构建一个良好、竞争、合作、有序、高效的团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 高职班级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高职学校自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将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引入到高职班级管理中是可行的,也是顺应当今高职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
(一)高职学校的发展特色具备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条件,高职学校培养目标的特色分析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教学模式,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和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动手操作能力强,具备较好职业素养的人才。
(二)高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特色分析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将学生三年的培养置身于模拟企业中,提前感受企业的操作情景、提前适应企业,以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综上分析,高职班级管理亟需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琴.交通劳模进校园现身说法--职校学生争做新时代产业工人[N]中国教育报, 2010-04-27.
[2]立军, 王志龙, 高职“模拟公司制”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6)78-81.
作者简介:罗美霞(1981-12-),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