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16-06-30摘编
云 菲_摘编
业界动态
国际动态
印度发射第七颗导航卫星“印度版GPS”将建成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称,印度在4月28日发射了第七颗、也是最后一颗自主研制的印度区域导航系统卫星——IRNSS-1G卫星。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空间段由7颗位于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组成。该系统预计提供优于20m的定位精度,覆盖范围为印度及周边1500km以内区域。该系统将被用于日常的空运、海运等,同时也会投入军事以及导弹相关领域的秘密任务。
美研制迷你卫星发射成本仅需1000美元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和太空探索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研制出一款轻巧的迷你卫星“FemtoSats”,易于组装且成本低廉。这种卫星外观是一个立方体,边长仅有3cm,质量约35g,还不到一部智能手机重量的1/3。这款卫星体格虽小,却具备了推进装置、成像、通信系统和数据采集设备,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电,还可像搭积木一样进行模块化组装。
日本完成城市无人机送货首测全程靠GPS实现自主飞行
日本政府在沿海城市千叶开辟无人机送货测试区,开展无人机送货测试。参与此次测试的企业包括无人机制造商ACSL和日本电子商务公司乐天。在其中一次测试中,研究人员用篮子在一架六旋翼直升机上固定了一瓶红酒,将其从购物中心的房顶送到了附近的公园。另外一次测试中,一架装有医疗用品的无人机飞到高层公寓楼顶,并成功降落。在所有的测试中,无人机都使用GPS实现自动飞行。
SpaceX获得GPSⅢ大订单
美国空军宣布国家安全空间(NSS)发射服务合同进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签订,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被授予GPSⅢ导航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合同总价为8270万美元。SpaceX将提供给政府GPSⅢ导航卫星的总发射解决方案,包括运载火箭的生产、任务整合、发射操作及航天认证。该次发射将会是第二颗GPSⅢ导航卫星的发射,GPSⅢ是GPS卫星的下一代标杆之作,将增加新的功能以满足更高的军事和民用用户的需求。
印美将首次合作发射卫星研究自然灾害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首次合作发射卫星,此次合作发射的卫星名为NISAR,用于研究地震、海啸、滑坡等复杂的自然灾害现象。NASA局长博尔登表示,NASA正规划于2020—2021年发射这颗卫星,但是ISRO方面希望提前发射。ISRO负责人表示,这是印美两大航天研究机构首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合作,双方将各自组建工作组,定期进行会晤。
NSR预测未来十年NGSO卫星市场收入将超1750亿美元
北方天空研究所(NSR)近日发布了《卫星制造与发射服务(第六版)》报告,预测在未来十年,非地球同步轨道卫星(NGSO)将引领卫星制造与发射市场的增长,预计在2850亿美元的市场总额中,NGSO卫星收入将超过1750亿美元。地球同步轨道市场仍将是关键收入来源,地球同步轨道商业通信卫星仍将继续占据最大份额,保持每年60亿美元的收入。报告预测未来十年共将发射1800多颗卫星,其中一半是商业通信和对地观测卫星。报告认为,不断增长的用户、对持续连接的需求、大数据紧张的安全环境,正在为卫星制造与发射市场提供新的机会。
NOAA发布商业气象数据试点项目计划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计划向1颗或多颗商业气象卫星系统采购试验数据。对此,NOAA已经获得国会300万美元拨款,并计划在2017年寻求另外500万美元。4月10日,NOAA发布了首个“商业气象数据试点”(CWDP)项目的执行计划。CWDP是国会要求的演示验证任务,旨在验证将商业数据集成到NOAA天气预报模型的可行性。
Intelsat成为轨道-ATK公司开拓卫星在轨服务业务的首位客户
轨道-ATK公司与国际卫星通信(Intelsat)公司签署了一份卫星在轨寿命扩展合同,Intelsat公司将作为轨道-ATK公司开拓卫星在轨服务业务的首家客户公司。轨道-ATK的任务扩展航天器(MEV)可以负责卫星的推进和姿态控制。MEV-1将与1颗位于坟墓轨道的退役卫星对接进行系统测试,之后再与Intelsat公司的1颗现役卫星交会对接,并将卫星的寿命延长5年。
卫讯公司公布全球卫星宽带战略规划细节
卫讯公司公布了全球卫星宽带战略规划的细节,将利用3颗带宽1Tbit/s 的Ka频段卫星达到覆盖全球的目标,并通过调整卫星发射商与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来促进近期的市场扩张。卫讯公司选择波音公司作为卫讯-3卫星的主承包商,已经签订2份覆盖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卫星订单,第三份覆盖亚洲的卫星订单将晚些签订。
日本将再发射3颗准天顶卫星或解决地震大面积失联问题
2017年上半年至2023年,日本将陆续发射3颗准天顶卫星(Michibiki)。这3颗卫星除了进一步完善以往的GPS定位服务以外,还将充当中继装置,支持文字信息资料传输。日本是地震多发国,2011年福岛地震中,日本东北部地区完全失联,约有2.9万个移动通信基站被摧毁,190万个固定电话无法使用,给灾后救援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日本发射的3颗Michibiki卫星所支持的文本传输服务,将有望解决这一难题,防止地震大面积失联的情形再次发生。
DARPA启动竞赛试图解决电磁频谱拥挤问题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决定启动一项竞赛,以解决电磁频谱拥挤的问题。频谱协作挑战赛(SC2)——DARPA的最新大型挑战赛,将给予开发出电磁频谱协作系统的团队巨额奖励。SC2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将先进的机器学习能力应用至无线电领域,制定优化的无线频谱使用策略,以取代目前低效的预分配特定频段独占应用方式。DARPA目前正在建设一个独一无二的挑战赛无线测试平台,被称为“斗兽场”,将作为频谱共享战略、战术和算法评估研究人员使用的远程射频环境实验场。
俄罗斯首次启用本国航天发射基地 成功发射3颗卫星
4月28日,俄罗斯航天机构首次从位于俄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东方发射场,用一枚运载火箭顺利将3颗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之前俄罗斯每年向哈萨克斯坦支付1.15亿美元以长期租用其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国内动态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2030发展战略》发布
4月15日,2016年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协调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十二五”以来航天国际合作成就,发布《中国航天国际合作2030发展战略》,部署2016年国际合作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许达哲强调,要建立航天国际合作协作工作机制,推动一批标志性战略合作项目实施,大力推动宇航产品、卫星应用“走出去”,助推中国航天发展。
山西卫星信息应用产业园落户晋中市
4月15日,山西卫星信息应用产业园奠基仪式在山西省晋中市举行。山西卫星信息应用产业园项目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项目将依托国家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高精度国家北斗卫星服务平台、高分辨率遥感应用平台、无人机遥感应用平台,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技术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河北开建亚洲最大民用卫星地球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在河北省怀来县举行了怀来地球站项目开工奠基仪式。该卫星地球站项目拥有先进的卫星测控系统和强有力的测控技术团队,能够同时对多颗通信卫星进行在轨测控管理,具备对后续通信卫星的测控能力。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民用通信卫星地面控制中心。
京津冀签署合作协议 推动三地北斗应用示范战略落地
4月21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信息化主管部门在北京签署《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在国家及三地省市领导的见证下,由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中电科卫星导航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与天地图(天津)有限公司代表共同签署《京津冀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合作协议》。
实践十号成功返回
2016年4月18日,实践十号卫星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卫星任务圆满成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实践十号卫星利用我国成熟的返回式卫星技术,在促进地面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术发展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空间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卫星支援厄瓜多尔地震救援
厄瓜多尔西部沿海近日发生7.8级地震,中国国家航天局及时提供25景高分二号卫星获取的灾区震后影像图和13景灾区震前影像图,积极向厄瓜多尔地区提供救援支持。此外,我国航天局还组织专家对影像图进行分析研判,协助厄瓜多尔开展救灾活动。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成都最大违建项目被拆除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府钢材城内违规建筑被成功拆除。该违规建筑的发现归功于卫星遥感技术。住建部在2015年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成都“揪”到的这个最大违建项目,占地面积约9100m2,相当于1.3个足球场的大小,建筑面积11500m2,包括一座20多米高的建筑和一座下沉式广场,主体结构已完工,前期投入上千万元。
国家航天局援助APSCO建设遥感卫星数据云平台项目正式启动
4月22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援助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建设遥感卫星数据云平台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尼西亚、伊朗、蒙古、秘鲁、泰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墨西哥等10个国家的成员国代表以及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机构的代表出席了本次启动仪式。
西北工业大学卫星地面测控站落成
4月24日,西北工业大学卫星地面测控站落成仪式在西安举行。该测控站是一个开放性的微小卫星测控系统,可以满足UHF/VHF和S频段卫星测控需求,同时兼具光学测控能力。该测控站是欧盟“QB50”项目全球三个任务控制中心之一。“QB50”项目由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学生参与完成,将于2016年内同时发射50颗微小卫星,组网对目前人类尚未深入涉足的低热层(90—300km)进行研究。
2020尾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首次启用卫星追踪
4月24日,2020尾大规格中华鲟在湖北宜昌放归长江,此次放流种群年龄梯队、平均体长体重均创历年之最。在放流鱼群的追踪监测方面,除了沿用以往的体外T型标记、PIT标记和体内植入声呐标记外,还率先采用了卫星标记技术。此技术是弹射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有机结合。卫星标记悬挂于中华鲟体表,分别设置在放流后70天、90天、120天和150天后脱落。标记脱落后自动浮出水面,链接卫星并发回洄游路径水温、盐度及轨迹信息。
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将于2017年发射
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北京市八一中学和中国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宣布,将于2017年发射1颗由航天专家指导、中学生主导的低轨道中学生科普卫星,以此提升中小学生对航空航天技术的认知。这颗科普卫星旨在向中小学生普及航天知识。卫星将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向全世界提供免费服务。
慧农北斗农机自动驾驶产品得到专家认可
云 菲_摘编
4月28日,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慧农”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产品鉴定会在北京举行。被称作“首个国产自研产品”的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得到了10余名专家的认可,鉴定委员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刘经南、陈学庚等。目前,“慧农”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进行了批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