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航天技术接地气 亲民实用
——专访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秘书长吴晓梅
2016-06-30李宇英
● 本刊记者_李宇英
让航天技术接地气 亲民实用
——专访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秘书长吴晓梅
吴晓梅,
现任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秘书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北京翔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曾任航天四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汇冠数码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防科技生产力促进中心秘书长。
2016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60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历经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努力拼搏,形成了火箭飞天、卫星高照、巡天观海的壮观态势,中国成为世界级航天大国。然而,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一字之差,却相距甚远。有志之士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为将中国航天推向更高、推向更广、推向世界,让“高高在上”的航天技术不再那么“高冷”,而成立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联盟致力于推广中国民用商业航天和航天应用,让航天技术变成真正接地气、聚人气的、亲民的、实用的人民航天产业。
立足高远,与“国家队”互为补充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广之谓之道,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有这么一个团队,有这么一些人,本着深厚的“航天情结”,始终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卫星应用服务于民为己任,并视之为终身事业,在中国航天发展的滔滔洪流中历经大浪淘沙,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在对航天全产业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在对比国内外航天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及未来市场评估后,2014年,吴晓梅和王忠国等人联合多位专家共同发起筹建“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这一年是马年,预示着联盟事业的起步和腾跃。
吴晓梅告诉记者,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一个泛民间、开放式、跨界域的非盈利机构,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的业务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联盟以推动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宗旨,搭建国际合作桥梁和展示交易平台。通过民间渠道,以商业合作方式,将中国先进的航天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相对于国有航天企业而言,是一个有益补充。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报告,2014年,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为3227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的总收入为2030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的63%。在卫星产业总收入中,卫星服务业占比为61%,地面设备制造业占比28%,卫星制造业占比8%,发射服务业占比仅为3%。
☆ 2014年全球卫星产业四大领域收入情况
吴晓梅出身于航天家庭,作为“航二代”,本身又有多年的航天从业经历,结合工作实际,在军民融合过程中一直在关注和分析哪些部分可以成为主推的落地项目。因此,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吴晓梅发现国外卫星服务业产值巨大,但国内存在卫星服务业力量薄弱、条块分割的情况,而客户要求的是“通导遥”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而非单一的某一项。因此,在推广的过程中,大家只能联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基于此,联盟的卫星应用服务方向和名称最终确定下来。
吴晓梅说:“目前,国家在天基上已经很有基础,国内的企业大多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只有把地面应用做起来,才能接地气,把地面应用的推广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需求结合起来,以设施的需求量来推动航天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以民间的力量来推动包括国际话语权、市场影响力的提升等,这些都需要大范围地开展一些国际合作,而国企涉及到很多不便的地方,加上国外的一些限制,民间的渠道相对较为便利,因此,联盟定位是泛民间、开放式、跨界域的非盈利服务机构。我们希望在联合航天全产业链企业的基础上,吸纳优秀的民营企业加入。国家六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做产业联盟,发挥民间力量。联盟正是在这种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
“联盟以推动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宗旨,搭建国际合作桥梁和展示交易平台;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和权益监护提供卫星地面设施,并帮助其承揽一些海外卫星基础设施工程,帮助企业真正走出去,共同开发经营卫星服务业务;在境外合资合作建立卫星地面设施,共同开发经营卫星服务业务。只有与国外相关机构融合发展,才能形成长效机制。因此,联盟希望能建立国内企业参与的、与国外企业合资的卫星应用企业;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联盟成员和用户创造价值及合作机会。
“总结起来,联盟的核心任务为四大方面: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开拓市场、落地项目,以‘开放、互利、共赢'为合作模式,以‘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共建天基丝绸之路,以实现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最高目标。可以说,联盟正式运营两年来,秉承这些理念,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卓有成效。”
高调亮相,助力“一带一路”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乘着“一带一路”的快车,高调亮相中阿博览会,惊艳四座,打出一张靓丽的名片,并注入高科技的航天技术元素,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 联盟承办了“2015中阿博览会高新技术与装备展”航天展区
2015年,适逢中阿博览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举办,应当地政府的热烈邀请、委托,联盟承办了“2015中阿博览会高新技术与装备展”航天展区,组织了12家联盟成员携带中国航天最新技术、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全面展示了中国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领域的高科技成果和实用案例,受广泛欢迎。
吴晓梅介绍到,银川是国务院批准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正在建设区域战略性新型产业基地,将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同时也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在“一带一路”大战略推动下,银川市正在全力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区域和文化优势明显,近些年与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已有很好的基础。阿拉伯国家对卫星应用有极大的需求,比如,埃及一些高校对远程教育等借助卫星通信手段的服务和项目都非常感兴趣,但多数国家尚不具备卫星服务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因此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卫星应用领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故此,银川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有着优越的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符合国家战略发展,也与联盟推广卫星应用的宗旨不谋而合。联盟把此次博览会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也是首次向外界展示联盟的工作进展,是联盟向外推广卫星应用的重要战略步骤。
2015年中阿博览会,很多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领域的高科技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得以展示。展会期间,联盟的展区成为此次博览会的最大亮点,被视为高大上的标志,是真正高科技含量的展示,也是航天科技军民融合成果的一次展示。国务委员郭声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科技部长万钢以及国内50个省部级单位代表莅临联盟展台参观指导。展区接待了约旦、阿联酋、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吉布提、沙特、苏丹、叙利亚、索马里、伊拉克、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埃及、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也门等国家的83位部长级官员,以及阿盟等8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投资机构的代表参观。
此外,联盟在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了“中阿卫星应用研究与展示服务中心”,为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并为用户提供实景体验服务。通过宁夏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和宁夏华宇卫星服务公司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北斗导航系统落地项目,建立合作实体,共同经营北斗导航服务业务。展会期间,“中阿新丝路卫星服务产业示范园”落成揭牌,利用卫星与万物互联,为沿线国家和区域用户提供全时空、高可靠、无限量的空间信息服务。“天基丝路”将作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中阿科技、经贸、环境、资源、投资、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 吴晓梅参加“中阿新丝路卫星服务产业示范园”揭牌仪式
吴晓梅告诉记者,目前,中阿信息港已经在银川落地,有一些盟员已经进驻,开始了实际工作。此外,2015年底,应中卫市政府邀请,联盟一行8人对中卫市进行了全面考察,与市政府及多个职能部门进行了交流座谈,达成了共建“军民融合产业园”合作意向。随后联盟组织专家对产业园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挑选出十多项成熟技术和产品集体入园,形成以卫星遥感数据和导航应用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随着高分卫星数据中心、卫星应用服务、智慧旅游、中医养生、航天农业、云计算、云服务以及现代飞艇和小型火箭发射场等多个新兴产业项目落成运营,与西部云基地、大数据产业同步发展,开启新时空技术革命的新时代,对于助力宁夏打造成中阿合作的先行区、内陆开放的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创造就业、改善民智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2016年中美旅游年会和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将在宁夏举行,联盟正在配合地方政府全力做好会议筹备工作,多个卫星应用服务示范项目开始建设。目前已有5家企业在中卫市登记注册,其他企业也在申办相关手续。
求真务实,从“架设”到“共建”再到“共享”
从“架设”到“共建”再到“共享”,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取得长足进展,促成具体项目的实施落地,在求真务实中稳步前进,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资源、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生活方式,创生新经济,力争将商洽会打造成中国航天的“达沃斯论坛”。
2014—2015年,联盟已经组织了两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以下简称商洽会)”,均收获了巨大的成效,有重大的、切合实际的项目实施落地。从“架设”到“共建”再到2016年的“共享”,联盟的组织机构建设初步成型,盟员发展循序推进,盟员间的交流合作日趋频繁,相互间协同发展,形成一种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目前已经在宁夏银川和中卫等地联合设立企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集群。这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带动起一条新的产业链。
连续两年的商洽会受到航天业界、国内外卫星运营商、服务开发商、设备制造商、采购商、代理商、国际组织、外国驻华机构及广大客户的广泛欢迎和赞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联盟被誉为中国民用商业航天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促使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真正“走出去”。
吴晓梅告诉记者:“今年商洽会将邀请国内外卫星运营商、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航天企业、行业精英、全球客户以及国际组织、商协会、投融资机构、政府代表和新闻媒体等出席会议。重点交流‘天基丝路'建设示范工程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目的就是让大家看到卫星应用是与老百姓相关的、也是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是每一个人都能用得上的,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一个形式,不再是国家的一个形象。现在都在提‘互联网+',实际上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我们更看重的还是行业,卫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支撑作用,而非主体作用。我们是为行业服务的,一定是要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是‘行业+卫星+互联网',真正从行业的需求和角度出发,让卫星起到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开拓企业行业的眼界和高度,能解决实际问题以后,再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自然而然,卫星应用服务一下就能打开局面。
“因此,会议期间将研讨民用商业航天国际合作的路径及模式,推介最新应用技术和产品,解读国家航天政策,分析评估卫星应用服务趋势和市场前景,会议期间还将安排政策发布,公布‘中国卫星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征文大奖赛获奖名单。
“为了推广卫星应用服务,实现产业化,联盟在商洽会举办一年前就开始筹备‘中国卫星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征文大奖赛,在全国范围广泛征集卫星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包括应用案例、最新成果、方案设计以及在校大、中、小学生的奇思妙想。选定重点地区,开展多种层级的卫星服务解决方案竞赛和全国大奖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力争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航天知识、普及推广卫星应用服务的热潮。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中国卫星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大全》,收录各种卫星应用解决方案。航天技术推广应用将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动力源泉,形成新的资源、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生活方式,创生新经济,建立一个面向大众的卫星应用方面的大数据库,逐渐建立行业规范和公平透明的环境。”
天基丝路,构建航天产业生态圈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事,善能;动,善时。水,无声无息,却浸润万物。温润、柔和、坚韧、刚强……水样的女子,如铿锵玫瑰一样明媚绽放,身肩中国卫星全球推广之重任,在重重困难中打开局面。
吴晓梅说:“相比发达国家卫星应用产业的商业化规模,我国卫星应用市场规模还很弱小,我们的主要差距在于卫星应用服务领域,我们获取的空间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行业条块形似壁垒,难以满足用户综合需求;航天产业链上下游脱节,商业开发难以普及和推广;天基系统实现了全球覆盖,但缺少境外地面接收站,全球商业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看到困境的同时,也在寻找自身的优势,只要我们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行各业和各大企业的整体优势,共同营造良好的航天产业生态圈,携手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商业航天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助商业开发的普及和开发,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把整合、集成、创新做好,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企业,带来相应的商业价值和战略意义,逐渐打通当地信息通道。
“建设‘天基丝路'是联盟初创时期提出来的行动口号,与后来国家航天局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一脉相承,都是基于航天产业优势,利用我国的各类卫星资源,建设一条覆盖全球的天基信息高速公路,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我国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未来经济发展将更多依赖于国外市场和资源,时时获取并掌握全球各类资讯对确保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确保中国卫星全球有效覆盖,联盟正在探索以民间渠道,通过商业合作的模式,在境外合资合作建立15~20座地面设施,与国外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利用现有的商业卫星数据资源,有偿分享应用服务,并以此带动我国高科技产品和资本走向世界,营销全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航天产业国际化发展创造商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联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宏观上规划,于微末处实践,在工作中务实,整合航天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航天全产业链生态圈,将中国卫星应用服务推向全球。
●本刊记者_李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