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足底溃疡患者病原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2016-06-30伍爱金伍耀辉佛山市南海区红卫医院佛山528251
伍爱金 游 勇 佟 根 伍耀辉(佛山市南海区红卫医院 佛山528251)
麻风足底溃疡患者病原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伍爱金游勇佟根伍耀辉(佛山市南海区红卫医院佛山528251)
摘要:目的:分析麻风足底溃疡患者病原菌感染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麻风足底溃疡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128例溃疡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耐药鉴定,回顾性分析病原菌感染情况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112例标本被检出有致病菌,检出率87.5%,其中96例为1种病原菌,12例为2种病原菌,2例为3种病原菌,2例为4种病原菌;较为常见的致病菌依次是奇异变形杆菌(29.85%)、金葡菌(17.91%)、绿脓杆菌(8.96%)、摩根菌(7.46%)、类白喉杆菌(5.97%)、粪产碱杆菌(5.97%);G+菌对万古霉素、舒巴坦/氨苄西林以及苯唑西林等抗生素较为敏感;G-菌对亚胺培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他啶、舒普深以及头孢噻肟等抗生素较为敏感。结论:麻风足底溃疡患者病原菌感染较为多见,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强,临床选择抗生素治疗时要结合药敏试验和病原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降低耐药率。
关键词:麻风足底溃疡病原菌感染耐药性
麻风足底溃疡属于麻风病较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以及后遗症,发病率高达30%左右,致病菌感染是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1]。因此探讨麻风足底溃疡感染的致病菌和致病菌耐药情况,对于麻风病足底溃疡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甚少[2~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麻风足底溃疡患者病原菌感染与耐药情况,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麻风足底溃疡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致病菌感染情况以及致病菌耐药情况,现将详细研究内容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麻风足底溃疡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最小42岁,年龄最大90岁,平均年龄(69.24±10.67)岁;患者麻风溃疡病程最短2年,最长40年,平均病程(12.89±9.22)年;患者足底最大溃疡直径最短2cm,最长20cm,深1cm,平均直径(9.63±5.12)cm;患者足部残疾状况:128例足底麻木,114例爪形趾,70例垂足,46例足短缩。
1.2一般方法
1.2.1标本取材:对患者足底溃疡周边皮肤用碘伏完全消毒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溃疡面进行彻底冲洗,完全清除脓液与病灶杂菌,无菌棉拭子对溃疡表层以及深处的分泌物予以采取。
1.2.2标本培养:在血液琼脂平板以及沙堡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将血液琼脂平板置于温度为35℃的环境下保存18~24h,将沙堡培养基置于温度为27℃的环境下保存18~24h,观察培养情况,按照菌落与染色形态特征进行初步评判,进一步完成微量生化鉴定。此次研究均使用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提供的微量生化管。如果培养到真菌,则使用黑马自动分析仪(生产厂家:珠海迪尔公司)完成致病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全部操作严格遵循说明书完成。
1.2.3药敏试验:依据改良的琼脂扩散法敏感试验[4](Kirby-Bauer法),把已经完成纯培养的细菌配成0.5麦单位,菌液用无菌棉拭子蘸取,把多余的菌液于管内壁旋转排出。于M-H(Mueller-Hinton)琼脂平板上完成涂布接种,接种三次,一次均旋转60度,最后顺着平板内缘进行一周涂抹。把含药纸片用无菌镊紧贴到琼脂表层,将其置于温度为37℃的孵育箱中保存16~18h后,观察培养结果。药敏试验均使用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提供的药物纸片。
1.3检验指标: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发布的相关标准[5]评判量取的抑菌圈直径,主要分为“敏感”、“耐药”以及“中敏”三个标准。
1.4统计学方法:对此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分类及汇总,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完成对汇总数据的分析以及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率(%),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值±标准差(±s)。
2 结果
2.1患者致病菌检出结果分析:128例麻风足底溃疡标本中,有112例被检出有致病菌,检出率87.5%(112/128);112例阳性标本中,被检出134株致病菌株,其中96例(85.71%)为1种病原菌感染;12例(10.71%)为2种病原菌感染,主要有金葡菌与奇异变形杆菌、聚团多源菌与奇异变形杆菌、金葡菌与绿脓杆菌以及奇异变形杆菌与恶臭假单胞菌;2例(1.79%)为3种病原菌感染,主要为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类白喉杆菌;2例(1.79%)为4种病原菌感染,主要为摩根菌、类白喉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以及奇异变形杆菌。足底溃疡感染致病菌中38株G+菌,占28.36%;92株G-菌,占68.65%;4株真菌,占2.99%。较为常见的致病菌依次是奇异变形杆菌(29.85%)、金葡菌(17.91%)、绿脓杆菌(8.96%)、摩根菌(7.46%)、类白喉杆菌(5.97%)、粪产碱杆菌(5.97%)。具体分析如表1所述。
表1 128例麻风足底溃疡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n(%)]
2.2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
2.2.1G+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万古霉素、舒巴坦/氨苄西林以及苯唑西林对于G+菌感染来说属于较为敏感的抗生素。具体分析如表2所述。
表2 G+菌株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
2.2.2G-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亚胺培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他啶、舒普深以及头孢噻肟对于G-菌感染来说属于较为敏感的抗生素。具体分析如表3所述。
3 讨论
麻风足底溃疡指的是在胫神经损害的情况下,和外力用于足部,使足部局部组织发生炎症,从而发生皮肤与深层组织的缺损性损伤[6]。临床防治麻风足底溃疡的关键是病原菌感染,成为麻风病溃疡长期化的主要病理机制[7]。
此次研究结果发现较为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奇异变形杆菌(29.85%)、金葡菌(17.91%)、绿脓杆菌(8.96%)以及摩根菌(7.46%)等菌株。现阶段针对麻风足底溃疡病原菌感染特点主要分成以下几种[8~9]:其一是麻风溃疡病原菌感染较为多见;其二是感染病原菌主要是奇异变形杆菌、金葡菌以及假单胞菌,但是所占比例和患者所在地区有一定联系,菌株类型表现为多样性;其三是病原菌感染来源可能是因为肠道粪便污染;其四是条件病原菌与真菌感染比例不断增加。
依据此次药敏实验结果发现,麻风足底溃疡感染病原菌对于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但是对头孢三代、四代抗生素、氨曲南、亚胺培南以及万古霉素等抗生素仍然敏感。针对现阶段麻风足底溃疡感染病原菌对于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高的现实,可以考虑创新麻风病抗生素,对其予以换代[10],同时要重视对麻风病医院感染与消毒工作,对麻风足底溃疡给予抗生素治疗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必须对患者实施病原菌培养与药敏实验。
表3 G-菌株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12例标本被检出有致病菌,检出率87.5%,较为常见的致病菌有奇异变形杆菌、金葡菌以及绿脓杆菌等;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对于大部分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低。结果表明,麻风足底溃疡患者病原菌感染较为多见,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强。因此临床选择抗生素治疗时要结合药敏试验和病原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降低耐药率。
参考文献
[1]陆明琴,李菊红,王景权,等.2012年浙江省麻风足底溃疡患者病原菌感染及耐药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9):1123-1126.
[2]罗东升,潘宁,刘刚,等.带血管蒂皮瓣修复不同部位麻风足底溃疡效果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6):109-111.
[3]庞漩.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5):623-624.
[4]张满丽.药物联合外科清创引流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130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3):496-497.
[5]江瑛,潘美儿,王景权,等.对住院麻风患者开展足底溃疡咨询服务的近期效果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9,8(9):731-733.
[6]门发德,陈强贵,刘东奇,等.麻风病肢体溃疡、癌变截肢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42-43.
[7]石秀艳,周文生,姚昶,等.生肌玉红膏促进麻风足底溃疡肉芽生长及愈合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9):786-787.
[8]洪和泉.麻风病足、足底溃疡穿防护鞋95例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12):496.
[9]张位惠,刘绍荣.麻风病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的手术护理与心理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4,36(1):61-62.
[10]李会平.不同方法治疗麻风病足底溃疡的比较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8(11):1467-1468.
中图分类号:R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