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和远方

2016-06-29翁莉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蒙语苟且母语

翁莉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用在拥挤逼仄的北京,最恰当不过了。每一个从外省市来北京定居的人,都不得不在生活的重压面前低头、苟且,尽管心里充满了对远方家乡的眷恋。然而,当生活的车轮轰然而过,所有的乡愁瞬间被碾压成了粉末,在岁月中烟消云散。

然而,一个13岁的孩子,却执着地坚守着对草原家乡的挚爱!

第一次注意到伊儒乐,是他借用教师办公室的电话给父亲打电话时。居然,用的是蒙语!那种流畅、自然的表达,是只有使用母语时才有的自在。之前也接触过蒙古族、白族、撒拉族、藏族的同事或学生,他们长期生活在北京,积极地融入首都的文化氛围,几乎从不说自己的母语。然而,当时只有10岁的伊儒乐,却执着地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亲近蒙语、蒙文,时时不忘自己是草原的儿子,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让人不禁联想到了那位从草原走出去的画家、诗人——席慕蓉。13岁的少年,且不说文笔如何,单就这深沉的乡愁,已经让人肃然起敬了。

伊儒乐的文字不仅有情怀,那娓娓道来的行文技巧,也比同龄人成熟许多。这大约得益于他手不释卷的阅读。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外出活动时,他在等火车、等飞机的所有空闲,都抱着一本书痴痴地读着。当老师向全体学生通知事情时,他依然沉浸在书中世界,根本听不到,以至于我们总担心大家都出发了,把他一个人落在候车室的某个角落。他就这样一路读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读了一千多万字!

读书破万卷,自然下笔如有神。他对草原故乡的深沉情怀、对世事人情的细腻体悟、对历史人物的精到评价、对政治文化的睿智理解,都熔铸在他看似平淡,但却充满力量的文字中。

今年,伊儒乐13岁。愿这个追风少年,继续用诗一般的笔触,书写对远方草原的炽烈深情!

猜你喜欢

蒙语苟且母语
母语
别让苟且 成为习惯
《御制满株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蒙语老乞大》中的蒙古语第一音节母音比较研究
试析如何在小学蒙语课堂中锻炼学生口语交际
浅析介词“打”与蒙语“从格”对比分析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探析蒙语与汉语构词演变中反映的民族特色
母语
功成名就的高晓松配谈 “苟且”吗?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