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就的高晓松配谈 “苟且”吗?
2016-03-31
争论重点
1.高晓松不苟且吗?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们的生活是苟且?
2.高晓松为什么不能谈苟且?成功人士也有眼前的苟且。
主持人
新歌发表后,网上很多评论认为高晓松的创作视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俯视视角,评论者们认为高晓松作为精英阶层,功成名就,是没有资格面向大众谈论什么苟且的。功成名就的人到底能不能谈“苟且”?
嘉宾发言
朱白(媒体人):高晓松自己到底是诗还是苟且呢?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说的好像诗和远方的田野就不苟且了似的。人不苟且怎么叫活人呢,高晓松追女孩结婚生女离婚酒驾,也没少苟且吧?还是去美国定居、当顶级公司的董事长、对着镜头胡咧咧这些都不算苟且?高晓松告诉你什么是苟且什么诗,他自己到底是诗还是苟且呢?不能自己苟且够了就站在另一个制高点上喊别人都放弃苟且。诗和远方的田野不是苟且的对立面,他们甚至也可以是苟且本身,高晓松的文字游戏比鸡汤还浓稠媚俗,你们都号称文艺青年了为啥还老喝起来没够呢?高晓松的受众应该是活跃在广场舞上的女性dancer们。
原野(DJ):听几句当个谈资得了
不是所有人都是高晓松,父母高级知识分子,清华大院里长大,说不读清华就任性不读了,他固然不用苟且,你不苟且你吃一辈子泡面都没资本。所以,听几句当个谈资得了,然后老实去加班。
内陆飞鱼(乐评人):高晓松的歌词像旅游景区广告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高晓松的歌词像旅游景区广告,或中产阶级聚集社区的地产宣传语,下一句是“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没有错漏的鸡汤歌词,实际上就讲世界那么大应该去看看的小道理。“苟且”这个词就用得有些狡黠,有钱多金,家庭无忧,能说走就走,谁会苟且于眼前,不去环球旅行,不去胡吃海喝呢!
苟且没有错,苟且是一种被生活箍紧手脚、每日为吃喝营生的状态。我们各自苟且,各自苟活,各自苟合,各自困倦,各自意乱,各在波峰波谷。高晓松的这句话应该这么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你和我互为远方,所以,我们各自苟且。
佘宗明(媒体人):苟且或许就是生活基本的样貌
对很多为生活奔忙的人来说,苟且或许就是生活基本的样貌:做着房奴、孩奴、卡奴这奴那奴的他们,早早被压力山大的生活节奏带进“心为形役”的倦态中。早些时候,他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他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他们仍可以做梦,但只能是中国梦。对他们而言,说情怀、谈理想、仰望星空,是早就该戒掉的奢侈。我能理解互联网上“想不被群嘲先自黑,无节操最是显逼格”的话语规则,“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确实很端着,可我不觉得,生活要有“诗和远方”就必然是装,是鸡汤。因为我相信,很多信奉生活只有苟且的人,是习惯了苟且,他们到了远方还是一样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