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组装与维护》MOOC 建设与应用

2016-06-29张博桂红兵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13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

张博 桂红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应用已经覆盖到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知识,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借助网络和大数据的普及,在已有成熟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教学基础上,将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利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形式,通过在线课程为核心的开放教育模式快速推广,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提供更多的在线支持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够胜任企业的要求。

关键词: MOOC;组装与维护;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61-03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应用已经覆盖到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知识,已经成为在信息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1]。依靠目前网络平台的普及,在已有成熟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教学基础上,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形式,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开放教育理念得到快速推广,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和互动交流[2],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突出计算机硬件的行业特征和实用性,选取了企业需求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岗位中的各环节为主要教学内容,针对组装与维护就业岗位群中的计算机组装、系统维护、网络工程、数据恢复、计算机营销等核心工作能力的要求,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并实现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预期的组装与维护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常见计算机故障的能力。

2011年《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被我院立项为院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不断加大对该课程的软硬件投入力度,完善课程资源建设,目前课程网站已经在学校网站开通,在信息技术类各专业中均开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2014年我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依托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平台网络,将课程资源上线,使学习者可以方便地通过在线平台完成课程的学习与考核,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互动和建设中,体现网络学习模式的快捷性和高效性。

2 传统精品课程建设的不足

2.1 课程资源不丰富

传统精品课程受课程网站设计的限制,在线课程资源主要是教师授课视频,同时由于网站服务器空间限制[3],视频资源的上传与更新速度较慢,学生通过网站获取的课程资源较少,不能够体现计算机硬件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

2.2课程互动平台不完善

传统精品课程平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还是停留于被动学习模式,学生只能通过网站的课

件和视频进行学习,很多新媒体工具如微信、QQ、论坛交流方式无法在网站中体现,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渠道较少,一方面教师无法得到学生学习后的实时反馈数据[5],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与教师快速沟通,没有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网站的效果[4]。

2.3课程受众面较窄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局限于将课程的受众面放在校内学生,这和现在

的开放教育模式理念是有差距的[6]。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不仅仅要服务于在校生,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中的在职员工和自学人员,努力拓宽课程受众面,这样才能给体现出精品课程的优势所在。

2.4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传统精品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模式,导致精品课程在实施中的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体现出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同时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虽有所运用,但是基于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3 基于MOOC形式的课程建设

3.1 教学模式的改革

1)实践教学为主,夯实岗位能力培养。

在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下,项目组编制《安徽省MOOC示范项目课程规范文档》,从企业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出发,确定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作业、评分规定等标准,从而使课程的整体框架更为清晰明了,便于在授课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通过项目化的实训教学,将工作中所需的能力目标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通过反复动手操作,学生能够自己组装计算机、自己应对和处理软硬件故障,也只有通过实际动手才能发现自身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将组装维护的实践课程分解为模块化过程(见图1),同时把学生分为项目组,在单位时间内,优先完成实训任务的项目组会有加分等奖励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与市场接轨,了解最新业界发展趋势。

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日新月异,早已超过了著名的摩尔定律的速度,教材上所反映的硬件知识点,往往比市场最新的发展趋势要滞后[7]。这就要求多到互联网上去浏览,多去图书馆查阅最新的计算机发展动态,多深入电脑市场去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硬件产品。让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走出教室,改变过去课程一定要在教室中完成的传统模式,到市场上去接触最新的计算机硬件产品,开拓学生的知识面,真正做到与市场接轨。

3)与企业合作,实现工学结合。

学院和系部与计算机销售和维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针对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要求,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革,聘请企业资深员工担任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师,企业讲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完成课程大纲的制定,共同参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将实训课程搬到电脑公司的实地场所,让学生与公司员工面对面进行交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工作过程的具体实施。在周末和假期时间,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岗位实践,更好地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岗位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

4)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网络课件的建设,加大网络教学的改革。依托日趋完善的校园网建设,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网络媒体互动式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在整个教学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网络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

在学校网站上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将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站上公布,及时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更新,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为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精品课程网站真正成为学生获取资源的宝库。

同时在网站上建立师生互动版块,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工具,增强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通过网络打破原有45分钟的课堂时间限制,从而实现课程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无缝衔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3 主干知识点采用“微课模式”

以往的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单纯在教室里录制视频,只是将传统的上课过程搬到屏幕上,上课过程缺乏生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微课”是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分解,一次课程的片段长度为5-10分钟,这样更便于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度,同时把教学过程相关的测评和各种教学资源以模块化的形式贯穿起来,形成微单元形式的学习情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采取在实训室、电脑公司、市场调研等场所的情景化视频片段,突出“微课”模式的资源容量小、资源情景化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教学反馈及时等特点,在原有的精品课程视频资源上进行尝试性改革,以期达到更高的在线视频教学效果。

3.4 特色与创新

1)建设三个“三分之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教学与企业实践密切结合

根据课程的特点,按照培养和引进并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原则,实现将三分之一的专业教师送到企业中顶岗锻炼,聘请三分之一的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到校内为实训指导教师,三分之一的课程要由企业专家授课。通过三个“三分之一”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2)基于工作岗位的网络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

对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制定课程培养方案,依据职业能力的目标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选取有代表性的工作能力需求模块,组织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将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总结,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满足师生的在线资源共享需求,进一步发挥课程网站的作用。

3)开展基于在线课程资源的主动学习方式

通过实施慕课教学方式,将对传统课程教学产生变革,通过多种新媒体工具,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通过网站提供的课程资源,自己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需要和学习进度 [8],自己选择学习片段,自己选择学习时间,这样就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体现出在线课程的优势所在,更方便地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完成答疑和解惑,发挥在线学习系统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4 总结

在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建设中,采用慕课形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将课程知识点使用微课程形式进行组织,将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贯穿于课程建设中,同时加大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类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张莉. 高职计算机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转型道路[J]. 科技展望, 2015,25(31).

[2] 王朝岗. 高职计算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浅谈[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0).

[3] 杨姝, 赵玉芳.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知识转换能力的途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3(1).

[4] 唐新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思考[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3).

[5] 夏德宏. 关于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原理与方法[J]. 信息化建设, 2016(2).

[6] 余孝奎. 浅谈项目化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J]. 电子制作, 2016(2).

[7] 张错玲, 张佑生.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收获与体会[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2).

[8] 张清春.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轻工教育, 2014(1).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