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2016-06-29陈文文
陈文文
【摘 要】 数学学科是我国中学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但其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强,因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培养其良好的数学素养就至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展开论述,仅供广大同仁借鉴参考。
【关键词】 初中;学生;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之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初中数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以期抛砖引玉,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一、初中生数学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等人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数学教学应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不管他以后数学成绩怎么样,他在学习数学时能够很积极,很主动,这至少能够说明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集合概念时,可以这样举例:常听体育老师说:“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准备做操。”这里的集合是一个动词,是让所有同学聚集在一起,这所有同学是指定的——全校所有同学。而数学中的集合是一个名词,是把指定的元素集在一起,这与前面的集合类似。无论操场上的人怎样站都不会改变这个集合,这是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全体同学却是不变的,对象是明确的,这是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是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建筑物或树的高度,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性探究作业。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又如学习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后,让学生利用一种或几种地砖,设计一幅美丽的地板图案。学校建了新校舍,要在长100米,宽8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绿化面积是空地的一半,请为学校展示你的设计。这些例子很多,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中学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逻辑型、宏观型。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猜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科学上突破、技术上创新等发明创造往往是从猜想开始的。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教师应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数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人们创新活动的结晶。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老师来讲必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的欲望。
3、重视数学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强化数学意识的极好途径,通过问题解决,人们才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统一,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一个人的数学素养的优势不仅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既有着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和现实知识积累,又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们在数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着重从学生今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使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学习,核心是问题,重点是过程、难点是指导、主体是学生。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实现问题解决学习的保障,同时有效的问题解决的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1、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2、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
3、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在学习上,不少学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诸如学得不好、不感兴趣,遇到难题,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既是新数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新数学课程本身的要求,只要广大教师深刻领会理解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把握素质教育的精髓,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陈颖.让“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现代校长,2013(11).
[2]张晓玲.数学教学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