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点探索

2016-06-29李静洁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圆锥卡车圆柱

李静洁

数学是基础课,在小学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小学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如何用最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几年来我积极思考,与学科组的其他教师交流,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有益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它的计划性、目的性主要体现在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上,教学目标是老师课堂教学的一杆标尺。要设置一个明确而具体、又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认真学习教材和课程标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认识比”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制定清楚、明确、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对每节课教学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引导所有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策划、组织,打造出充满活力和学有所用的高质量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尊重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内容,合理安排知识结构,便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年代的小学生,初步拥有了一些对知识进行推理的潜在意识,再加上家长的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会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不少孩子对一些教科书中的还没有教学内容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了解了这一情况,又根据《认识比》这节课知识点多而又零散,得出主要知识点有:①比的意义;②相同类量和不同类量的比;③比如何读、写;④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⑤什么叫比值,如何求比值,比值可以是哪些数;⑥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⑦比的后项不为零;⑧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把本课的重点(比的意义)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激烈的讨论中揭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1.比的写法。2.比的各部分名称。3.如何求比值?4.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我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材的补充了。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尤为重要。因为,在参与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动嘴、动脑、动手亲身体验认识的过程,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不是被动地从老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结论,记忆更深刻,它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有效认知发展的需要。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课前准备了六份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在课堂上分小组合作,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倒黄沙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很快就探索出:圆柱的体积就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是圆锥的体积就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更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在倒黄沙的试验中还得出: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或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1/3)。对于“圆锥的体积”的第一课时,学生就能领会到这一点,这全归功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四、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对问题理解得更透彻,使思维过程得到优化,问题本质得到揭示。另一方面能够疏通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由此增进知识的转化和迁徙,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反思意识,是教师要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和强化的,使学生理解学会学习反思的意义,明确反思调控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具体的例子明白它是不可能“事事顺利”的,有时也很难“一步到位”的。问题是要学会自觉反思,理解解题过程是否正确,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一旦发现有问题存在,就要及时进行控制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例如解应用题:“机动车制造厂有小卡车和大卡车共650辆,其中小卡车占总车辆的30%,后来又生产了一批小卡车,这时小卡车占总数的2/3。问后来又生产了小卡车多少辆?”开始时,学生一般会从小卡车的角度思考,用650×30%=195(辆),先求出原来小卡车的辆数。再根据又生产一批小卡车,这时小卡车占总数2/3的条件,这个时候会有两个不一样的想法:一部分学生会使用650×2/3得出又生产后小卡车的数量,由于有生产后的汽车的总数(即“单位1”)已经发生了变化,显然,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另外一部分孩子认为总数量有了变化了,目前的总数量包括又生产的小卡车的数量,而又生产了多少辆小卡车正是问题所要求的,所以出现思维“卡壳”。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所存在的问题,再提醒学生:“我们回过来想一想,这个问题出在审题上呢,还是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通过反思,学生迅速调整了解题思路,改从大卡车的辆数上考虑:于是从大卡车占原先总数的1-30%=70%,得650×70%=455(辆),又生产一批小卡车后,大卡车辆数没有发生变化。又生产之后大卡车的数量占汽车总数量的1/3,用455÷1/3或者455×3就能够得出有生产之后汽车的总数量是1365辆。因此,又生产的那一批小卡车的辆数就是1365-650的差,这样问题得到了解决。经历了以上这个过程,孩子们知道了学习反思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了学生反思的主动性。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还有很多方面要研究,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的教学理念要不断更新,业务水平要不断提高。在教学中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猜你喜欢

圆锥卡车圆柱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忙碌的卡车
IIHS强调:卡车侧防钻撞保护很有必要
忙碌的卡车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