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6-06-29方文英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方文英

摘 要: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和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本文论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语文素养 培养策略 学生主体

“语文是工具”。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从平时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合适途径与方法。

一、课前预习,整合信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首先应从课前入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搜集过程中,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如教学《朱鹮飞回来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预习时,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查阅课外书,询问他人等不同形式搜集资料,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了解这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及面临困境,促使他们对濒临灭绝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通过调查,学生了解到白豚等十四种动物正濒临灭绝,大熊猫、东北虎等珍稀动物也急需保护……有的学生通过对家中老人、邻居的调查询问,了解到家乡以前常见的黄鼠狼、乌鸦、麻雀等动物现今也很难看见了……这样,学生在课前通过信息搜集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大量补充,通过交流对动物面临的困境有了充分认识,从情感上产生了忧患意识,为在课堂上体会“文章题目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人与自然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开课时,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凭借情景,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及道德情操陶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欲望,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因为这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要注重它在一节课中的重要作用: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的音乐声中,我开始了语文课学习,让学生在这首歌的背景下,畅谈对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的了解,任何角度、任何方面都可以,因为课前有预习,且没有固定答案,为学生创设了入文入景的情境,学生兴趣高昂,为后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阅读教学中,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积累知识;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四、语感培养方法

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以后,我启发:“同学们,《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表达出来!”学生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人物融为一体,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汩汩涌出。当读到“盲姑娘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又怕哥哥难过,安慰哥哥:‘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一段时,有的同学动情地说:“多么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有的学生说:“真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依然有人那么喜欢我的音乐。她虽然穷,但我一定要满足她的愿望,亲自为她弹奏一曲。”当学生读到“贝多芬……推开门……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时,震惊地说:“是她吗?这就是那位善良的姑娘吗?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是出自她的手吗?她真是身强志坚啊!”反映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关爱,反映了盲姑娘坚强、善良的品性。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如教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给学生充足时间朗读,直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说说读课文后的体会,如果体会不深刻,就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熟读成诵的文章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良好言语习惯就养成了,语言修养就提高了,语感也就具备了。

每篇课文教完后,我都找来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让学生扩展阅读,扩大阅读量,让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除此之外,还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扩大阅读面。曾下载《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学生优秀作文等。通过多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深邃。

总之,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所以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学生多方面探索,多途径积累,多渠道运用,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和素养。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