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加10万亿 刺激政策出台太猛
2016-06-29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庆典上表示:世界金融危机自2007年6月从美国开始,到2008年已经席卷全球了,全世界都开始严阵以待全面反危机,而唯独中国在做经济的全面紧缩,这样紧缩下来到了2008年的5、6月份,我们就感觉到情况不对了,等各种数据出来以后,就做了相应的调整,不再强调“双防”,改为保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物价问题还是没有从宏观调控目标当中删除掉,但是双重目标是“保增长、控物价”。我们真正调整过来已经到了2008年第四季度,所以我们反危机的政策出台时间比全球性的反危机举措晚了大概有半年甚至半年以上,所以人们就提了一个问题,中国反危机的政策出台是不是晚了?既然政策出台晚了,结果我们的政策就很猛。所以就有人讲,我们要出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的财政赤字再加10万亿的信贷支持。猛了以后的代价就不一样,特别是这个猛不是力度问题而是方向问题。为什么?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和美国、欧洲、日本不同。世界发生了金融危机首先是金融体系崩溃了,而实体产业没有大问题,当时的情况是金融部门供应货币的能力不足,而实体部门对货币存在需求,所以要求政府向实体部门直接注资,支持资金链,要求银行增大货币供给能力,也就是在货币市场失衡的情况下,是有货币需求而缺乏货币供给的。而我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世界经济衰退导致其他国家对我们的需求产生了影响,出口受挫,内需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银行体系有一道防火墙,银行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是银行有货币供给能力,而实体产业没有有效的货币需求,所以它的失衡方向和世界经济危机下的失衡方向是相反的——世界经济是有货币需求而无货币供给,我们是有货币供给而无有效的货币需求。因此,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培育对货币的需求刺激实体经济,对西方来说,重要的是增大货币供给,往流通当中砸货币。但我们采取的政策恰恰是和西方反危机的政策差不多,财政也好、货币也好,都大量的向流通当中注资,其结果是实体经济没有有效的需求,大量的货币滞留,所以,人们就提出一个疑问,我们的货币财政政策刺激是不是过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