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经典为常识
——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国学经典教育实践

2016-06-29泉水

教育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国学传统学校

文/泉水



化经典为常识
——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国学经典教育实践

文/泉水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地处孔孟之乡、运河之滨。多年来,学校坚持“秉承儒家文化传统,树立现代教育典范”的办学思想和“做一流教师,为学生幸福成长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志向高远、情趣高尚、气质高雅、体魄健壮、基础扎实、学有特长、人格健全、快乐成长,具有宽广视野的优秀学生”为目标,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打造国学经典教师团队

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为打好国学教育的根基,积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学经典教育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传授国学经典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进一步夯实学校国学教育的基础。32位受训教师先后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研究中心在北京、济南、尼山、淄博、山西大同等地举办的培训活动,全面系统理解孔孟之道与《四书》《五经》文化内涵,提高对于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深对国学经典教育的驾驭能力,这些教师已受聘为“学校国学导师”,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同时,全身心投入国学经典教育工作中。学校于2014年3月加入“国学经典教育联盟校”,使儒学经典教育师资培训、主题教学、文化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编选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经典闪耀着人性塑造的光辉,蕴含着对崇高道德的认可,体现着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展示着先贤对人生价值的探究和对真善美的渴望。

为解决“国学经典教育学生学什么,教师如何教”的困惑,附中结合当今各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势和要求,于2014年暑假,在导师团队中选定一部分老师,通过精心规划,以“四书五经”中的《论语》《孟子》等为主,兼顾古代蒙学的一些经典篇章,编选了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教材——《儒家文化在附中》,并且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校本阅读课,固定时间和场所,确定主讲人,在学校国学教育中心的引领下开展专题教师研讨会、阅读活动课示范交流会,定期召开校本教材编委和课程执教者的沟通交流会,共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方法和途径及平台,并推选陈贤贤、林雪凤老师参加了“济宁市国学经典教育优质课评选”。注重学生的经典诵读和对经典的理解涵泳,养成静心诵读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

唱响国学经典诵读之歌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定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向纵深发展。每学期及时确定各年级段的经典诵读内容,在“国学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展示,并由音乐、舞蹈教师担当舞台设计,全校组织诵读经典比赛,反响强烈,效果显著。2010年至 2014年,学校代表济宁市组队参加了山东省 “经典诵读大赛”,荣获山东省一等奖;在“济宁市中学生‘国学经典’读书比赛活动中”,学校代表队在全市初中学校中名列前茅,其中李香萱同学作为市代表队成员参加山东省比赛;2015年4月在“济宁市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中,附中代表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袁浚洋、苏梦晗等六位同学代表济宁市参加省级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省评委专家的好评。同年9月,附中学生参加济宁市“国学达人”挑战赛,共有8人获得“国学五星达人”称号,75人获“国学四星达人”称号,165人获“国学三星达人”称号,在全校掀起组织学习、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10月份,学校参加由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语文建设》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评选活动”,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佳创新学校”,并于同年12月12号参加在青岛举行的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

学校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全体师生开展《论语》抄写活动,并撰写读后感,评选出的优秀作业在展览的基础上进行奖励,促进儒家教育思想的学以致用,潜移默化地引领师生灵魂成长。

营造浓郁的“国学经典教育”校园文化,推进传统文化思想的“落地生根”,是济宁附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校园墙壁上的国学经典插图故事,教室、食堂、墙壁、宣传灯箱等醒目位置张贴的经典语录、格言警句,使整个校园中无论是风亭还是草坪装点的山石,都留下国学经典名句的墨迹,学生身边的这些教育资源都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给予学生耳濡目染的熏陶。

营造国学经典诵读氛围

学校在每个教学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活动。在附中的国学教育中心、团委及教育处的组织下,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活动。校长李汝敏介绍道,像“传统节日知多少”“诚实守信”“敬老孝亲”“传统文化伴我行”等优秀主题班会,都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齐玉中、杨霞、周萍等几位老师的主题班会在国家级班会评选中,都获得了一等奖。

>>加拿大埃德蒙顿奥华中学罗伯特校长来学校访问时观看学生剪纸作品

以活动为载体,为固化“国学经典教育六个一”的常态活动,打造学校文化发展的“生命线”,附中采取了多重保障措施。每日一读——学校统筹安排一名语文教师或班主任负责督促指导学生每天10分钟进行集体诵读。每周一背——在每日诵读基础上,结合《儒家文化在附中》的内容和进度,每周要求背诵相关经典名篇,并开展学习小组间的诵读背诵比赛,确保人人过关。教务处和国教中心定期到各班进行座谈,集思广益,交流学习,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量化评分。每月一会——各班每月可结合《儒家文化在附中》内容和进度开展专题讲座、成果展示、演讲等多种形式交流学习体会,畅谈感受。每期一赛——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活动成果展演或竞赛活动。活动力求做到知识性、观赏性、艺术性为一体,采取吟、诵、唱、弹、舞、书等多种表现形式。每年一评——每年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一批先进活动班级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每届一展——每一届毕业班在毕业典礼上,都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学习成果展演,让每一位附中的毕业生都留下对母校的美好回忆。

深化国学经典交流活动

申报科研课题,是积极探索“国学经典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教材、走进课堂。2015年5月在科学论证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学校向市教科所申报了《初中语文课程与儒家经典诵读课程的整合研究》科研课题,现已正式立项并组织实施。校长李汝敏说:“期待通过课题研究,将儒学经典教育融入常规教学,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植根于学生的灵魂深处,使之成为涵咏道德、砥砺情操、历练成长的动力之源。”

附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起步早,形式新,步伐实,现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李汝敏坦陈,“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国学经典是连接我们和历史传统之间的一座桥梁,学习国学经典,实质上就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感受这个家园的温馨,参加这个家园的建设,形成对他的情感皈依。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的过程;我们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是基于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真切体认,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尊重和发扬,是我们承认自己成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并且现在也不想割断这种亲缘关系的深情回顾”。他强调,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砥砺师生的品行、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使我们成长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附中这棵教育之树硕果累累。附中人在国学经典的浸润下,自1995年以来,历年中考无论是升学总量,还是升学质量,均名列城区前茅,成为学生向往,家长认可,社会享誉的品牌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初中教学先进单位等省市级重大荣誉100多项。

猜你喜欢

国学传统学校
“垂”改成“掉”,好不好?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学校推介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