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尊重个体发展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2016-06-29吴爽
文/本刊记者 吴爽
沈健:尊重个体发展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文/本刊记者 吴爽
江苏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是中国的教育大省、教育强省,江苏的教育改革发展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将会有哪些新目标?面临哪些新挑战?采取哪些新措施?……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为我们一一作答。
沈健,1957年出生,汉族,浙江奉化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曾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现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省委委员。
坚持以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为主线,重在提升教育质量
记者:江苏曾经用了很长时间,倾注很大力量,实现了全省教育整体水平、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沈健:“十三五”时期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紧紧围绕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适度调整“十三五”时期的有关指标,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到2020年,教育发展规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同时,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构建更加完备的教育体系、健全公益普惠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优质教育、构建更具创新活力的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教育保障能力以及实施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等六个分目标和2020年江苏教育发展的16项指标。
记者:为确保实现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江苏教育有什么新思路?
沈健:“十三五”时期,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更好地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着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更好地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教育创新,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绿色教育,加快教育开放,保障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更好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更好地顺应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谋划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新理念和兄弟省市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积极寻求教育改革途径,力求实现教育体制创新和教育品质的卓越,继续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更好地适应城镇化和信息化新挑战。进一步优化各级各类学校布局,进一步拓展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互联网+” 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者:新目标有什么针对性,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将面临哪些新挑战?
沈健:江苏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
从全省教育发展整体看,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存在,教育公平程度有待提高;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带来人口流动及生育政策调整导致生源数量增加的双重因素,给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带来影响;教育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增强,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待取得实质性突破。
从区域教育发展看,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及城镇化等因素影响,各地教育发展基础不平衡。苏南地区受外来人口影响,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压力较大。苏中、苏北等经济薄弱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仍较为突出,大规模学校、大班额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办学条件仍需改善。区域间实施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保障能力仍有明显差异。
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看,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仍然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师资短缺及保教质量水平整体不高,终身教育体系尚需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教师流动受多重制约,优质师资配置不够均衡。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经费仍显不足,存在一定的负债压力。职业教育特色与吸引力有待增强,校企深度融合不够,普职融通有待实质性推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政策配套不足。高等教育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原创性成果不多,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努力实现普慧性的教育现代化
记者:应对这些挑战,江苏教育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沈健:“十三五”期间,我们依据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八大措施去推动江苏教育改革发展,一是高水平发展15年基础教育,二是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三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四是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五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六是全面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七是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八是全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同时,为确保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的实现,我们将着力推进重点抓好两个试验区和八项工程建设。两个试验区即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八项工程即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程,一流大学与特色大学建设工程,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工程,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工程。要认真研究这些工程的实施时间、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以这些试验区和工程作为抓手,进一步增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努力实现实实在在、老百姓感受得到、公益普惠的教育现代化。
记者:针对部分地区人为推动城镇化,过多撤并学校、教学点,有的专家提出现代教育的趋势是小班小校,江苏对此有什么思考?
沈健:历年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编者注)测试结果显示,能够在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学校和班级规模普遍控制得比较好。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学校教育,具有为追求效率而牺牲个性的特征,而“小班小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使学生的个体发展与个体差异得到尊重,这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我省教育发展追求的方向。目前我省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已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相关尝试和探索。
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现阶段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小班小校”办学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有学上,上好学。要根据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等带来的生源变化,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办学点,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学校资源。
其次,要以省政府办公厅颁发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为标尺,大力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进一步控制学校规模和班级人数奠定坚实基础。当前,要围绕“全面改薄”工程,以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为抓手,以“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为重点,推进教育布局科学化、学校建设标准化、资源配置均衡化,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再其次,进一步落实七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大对流动人口流入地教育工作支持的意见》,从管理、用地、师资、经费等难题着手,加大对流动人口流入地教育工作支持力度,尽早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0%以上。
要改变教育成为“离乡教育”的状况,根本上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
最后,推进适度规模办学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发改、财政、编制、人社、国土、住建和教育等部门要共同协作,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加大教育经费、编制等方面的投入,加快教育资源建设,努力为“小校小班”办学提供条件。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个性地发展
记者:如果中小学不再把考分、升学作为最终的指标,那么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会促使教育大变。江苏省有什么考虑,会采取哪些措施呢?
沈健:“十三五”阶段是江苏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是实现我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完善中小学生品行养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素养教育及各类专题教育,形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其次,要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系统综合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再其次,要推进评价改革,不断完善综合评价制度,从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业水平与课程修习、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与艺术特长、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等方面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不断强化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学生艺术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注重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
图/受访者提供
转变“离乡教育”方向,根本上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记者:前一时期,不少农村地区把教育办成了“离农教育”“走出大山”的教育,那么教育该不该变成爱乡亲、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有能力改变家乡面貌的教育?或者说教育应不应该为本地的发展培养人才?江苏对此有思考吗?
沈健: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必须服务于人的终身成长,二者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当前,一些农村地区出现所谓的把教育办成了“离农教育”“ 走出大山”的教育等现象,表面看来,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更深层次讲,是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带来的问题。
要改变教育成为“离乡教育”的状况,根本上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就教育而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用实实在在的努力让农村的孩子不需要“走出农村”就能接受到现代化的教育。
我们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江苏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为广大有志青年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刻苦学习、学有所成,才能改变家乡的面貌,同时,要用浓郁的乡土情结感召学子,用优秀地方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学子,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他们回报社会的信念。另一方面是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就业等基础性服务。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地方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广大有志青年提供学有所专、学有所成的机会,为本地培养和储备大批专业化技能型复合人才,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