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
2016-06-29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评测课题组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评测课题组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评测课题组
摘要:本文根据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近年来江苏省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指标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发展水平;江苏
为准确把握江苏省信息化发展现状,加快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江苏省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水平,江苏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信息化办)近年来连续开展了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由省信息化办会同省统计局牵头部署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
一、总体情况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参考国家发布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江苏信息化发展实际设立。指标体系由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技术指数、应用消费指数、知识支撑指数、发展效果指数5项分指数构成,主要用于对江苏省内各省辖市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江苏省积极推进智慧江苏建设行动,全面实施大中型企业智慧化推进计划,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全省信息化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根据测算,2014年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为88.11,比上年提高1.44。组成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5项分类指数继续保持在80以上,并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基础设施指数为88.78,比上年提高0.51;产业技术指数为90.67,比上年提高0.17;应用消费指数为88.12,比上年提高1.17;知识支撑指数为83.11,比上年提高0.42;发展效果指数为89.90,比上年提高4.97,增幅最大。
近年来,江苏省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提升,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为66.56,其中,网络就绪度指数60.94,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指数69.38,应用效益指数72.19。江苏综合指数为82.49,位列上海、北京、浙江之后,居全国第四位;其中网络就绪度指数76.43,居全国第四位(低于上海、北京、浙江),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指数78.53,居全国第七位(低于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浙江、安徽),应用效益指数102.55,居全国第四位(低于天津、北京、上海)。
(一)全省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各方面均衡发展
图1 2007-2014年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趋势
从图1所示的2007年-2014年以来的全部评估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平稳向上发展态势,但2012年以后增速有所减缓。全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从2007年的68.3提升到2014年的88.11,增长率达到29.0%,这说明江苏省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发展效果五个指标来看,2014年较2013年均有所进步,其中发展效果指数进步最大,增幅达到了5.9%。在指标内涵深化的情况下,连续三年5个一级指标指数均在80分以上,这表明江苏省信息化建设保持了均衡持续的发展势头。
(二)评估标准提高带来信息化指数增速放缓,但各市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2007年以来,江苏省信息化发展增速最快的年份是2010-2011年,2011年信息化指数相较2010年增长了10.7%,而2011-2012、2012-2013、2013-2014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4%、2.5%和1.7%,这表明2012年之后,江苏省信息化指数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从表1所示的13个省辖市2010年至2014年的信息化指数来看,5年来大部分省辖市都保持了逐年增长的态势,但2012年部分省辖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信息化指数都相较2011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依然有2个省辖市(南京、无锡)的信息化指数低于2011年。这主要由于:从2012年开始评估指标做了较大改变,去除了部分基础性指标,原有的25个二级指标调整为20个,指标内涵明显丰富,评估标准有所提高,带来了信息化指数增速的放缓。可喜的是,在指标构成与2013年保持一致的情况下,2014年,各市信息化指数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且都已超过2011年的水平。
表1 2010-2014年省辖市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
(三)信息化发展区域差距虽不断缩小,但仍差异明显
2014年,全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相较2013年又提高1.44,延续了多年的信息化平稳发展态势。同时,2014年苏州市继续保持第一,是全省信息化指数最高的地市。分地区看,苏南地区五市仍继续领跑全省信息化发展,而苏北地区五市的信息化指数依然排名在后,江苏省信息化发展依然存在区域间的较大差距。
数据显示,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信息化水平呈现明显三级梯度,苏中苏北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明显落后于苏南地区。但同时也可看到,三年间三大地区信息化水平与全省一样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而且苏中、苏北与苏南地区间的信息化指数差距不断缩小。2012年苏南地区信息化指数高出苏中地区8.5,高出苏北地区12.74;2013年苏南地区比苏中地区高7.87,比苏北地区高11.98;而到了2014年,苏南地区比苏中地区高6.81,比苏北地区高10.55。不仅如此,2014年,苏北地区的信息化指数已经超过了80,达到了80.71,有了阶段性突破。
二、分指标情况
(一)信息基础设施分析
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的前提和条件,基础设施指数由居民百户电脑拥有量、每百人拥有电话容量、每百人拥有宽带接入端口数、每百户家庭电视用户数、家庭宽带平均带宽五个二级指标构成。2014年度江苏省信息基础设施指数为88.78,近两年来各省辖市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如下图。
图2 2013年与2014年全省基础设施指数对比
从评估结果看,江苏省信息基础设施指数持续进步,从2013年的88.27增长到2014年88.78,增长了0.51。2014年全省13个省辖市中已有12个基础设施指数在80以上,从13个省辖市具体指数看,本年度有9个市的基础设施指数相较2013年有所增长,3个市持平,苏州市以98.8的高分蝉联第一,只有常州市略有下降。这表明,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江苏省多年来的投入取得了切实成效,电脑、电视、电话、宽带等基础设施的普及率显著提高,进而带动了全省居民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产业技术分析
产业技术指数反映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状况,它主要由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水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占信息产业比重、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重点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之和比重三个二级指标构成。2014年度江苏省产业技术指数为90.67,近两年来各省辖市产业技术指数如下图。
图3 2013年与2014年全省产业技术指数对比
从评估结果看,江苏省产业技术指数持续提升,从2013年的90.50增长到2014年90.67,增长了0.17。虽然在5个一级指标中该指标增幅最小,但含金量却比较大。苏南五市的产业技术指数都超过了90,苏北也只有两个市不到80。除南京在高位略有回落外,其他12个省辖市的产业技术指数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徐州、连云港市进步最快,分别比上年提升了8.46和8.2,淮安、南通、扬州、盐城、宿迁、泰州提升幅度也比较大,表明各省辖市的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普遍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应用消费分析
应用消费指数主要考察信息技术在个人消费、社会服务领域的使用情况,它主要由人均信息消费额、银行卡消费占消费总比重、互联网普及率、国家教育信息化达标率、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五个二级指标构成。2014年度江苏省产业技术指数为88.12,近两年来各省辖市应用消费指数如下图。
图4 2013年与2014年全省应用消费指数对比图
从评估结果看,江苏省应用消费指数进一步提高,从2013年的86.95增长到2014年88.12,增长了1.17。13个省辖市的应用消费指数有11个相较上年有所提升,其中淮安进步最快,比上年提升了3.58,泰州、宿迁提升幅度也比较大,连云港市与上年持平,南京市在高位略有下降。但是,应用消费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指数最高的南京达到94.68,最低的连云港仅有79.23。苏南五市继续位居前列,苏北地市大多居后。
(四)知识支撑分析
知识支撑指数反映地区间人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它主要由平均受教育年限、信息系统集成支撑能力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三个二级指标构成。2014年度江苏省知识支撑指数为83.11,近两年来各省辖市知识支撑指数如下图。
图5 2013年与2014年全省知识支撑指数对比
从评估结果看,江苏省知识支撑指数平稳提高,从2013年的82.69增长到2014年83.11,增长了0.42。全省13个省辖市除南京在高位略有回落外,其他12个省辖市的知识支撑指数较2013年度均有小幅上升或持平,其中扬州进步最快,比上年提升了2.01,南通、盐城、宿迁提升幅度也比较大。但是,苏北五市仍然没有一个市的知识支撑指数突破80,最高的徐州也只有79.05,反映出苏北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而苏南地区增幅相对较低,这主要由于该地区人口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高,所以提升的空间相对较小。
(五)发展效果分析
发展效果指数反映信息化发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效果,它主要由两化融合水平、政府网站绩效、“智能卡”融合服务水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水平四个二级指标构成。2014年度江苏省发展效果指数为89.90,近两年来各省辖市发展效果指数如下图。
图6 2013年与2014年全省发展效果指数对比
从评估结果看,江苏省发展效果指数大幅度提升,从2013年的84.93增长到2014年89.90,增长了4.97,这是5个一级指标中增幅最大的指标。13个省辖市除了扬州、泰州与上年持平外,发展效果指数均较上年有明显提升,其中无锡发展效果指数增幅最大,比2013年提高了5.0;宿迁指标发展效果指数首次超过80,达到81.51。
三、完善指标体系的建议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是江苏省委“两个率先”监测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2012年起对信息化水平监测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呈现出稳步持续提高的特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省信息化的现状和基本走势,在指导和推动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新的信息化水平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特别是需要增加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和反映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指标。
在新增指标时要继续坚持原有的科学性、综合性、可行性、可比性、导向性的基本原则,对相关指标进行仔细检验,力求更加准确地反映地区信息化水平,并保持指标值的连续性,防止出现大的波动。主要考虑:一是仅新增少量确有必要补充而又有可靠来源的二级指标。二是将新增二级指标纳入原一级指标框架,不变动原有的一级指标体系,也不调整一级指标的原有权重。三是不赋予新增二级指标较大权重,待稳定后再视情调整。据此,我们建议在2015年监测中增加以下指标:
1.每百家企业建立网站数。指本地区范围内的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拥有的网站数量。本指标纳入基础设施指数体系之中。据统计,2013年和2014年,江苏省每百家企业建立网站数分别为73个和63个。
2.每百家企业拥有信息技术员工数。指本地区范围内的四上企业拥有的信息技术员工数量。本指标纳入知识支撑指数体系之中。据统计,2013年和2014年,江苏省每百家企业拥有信息技术员工数分别为346个和405个。
3.电子商务交易企业比重。指本地区范围内的四上企业中,有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所占比重。本指标纳入发展效果指数体系之中。据统计,2013年和2014年,江苏省电子商务交易企业比重分别为5.6%和8.7%。
4.农业信息化覆盖率。指为农业市场主体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应用两方面的程度。由区域内全年获得50次及以上信息服务的农业市场主体数量占全部农业市场主体数量的比例与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两项数据构成。本指标纳入发展效果指数体系之中。据测算,2013年和2014年,江苏省农业信息化覆盖率分别为52.67%和55.42%。
组长:王思彤
成员:张星邓勇白晓华
吴瑜张凯高萍萍
执笔:王思彤
(责任编辑:高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