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利现状看山西成果转化中的困难及对策
2016-06-29常晓敏姚蓓蓓
常晓敏,李 斐,李 伟,姚蓓蓓
(1.太原理工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太原理工大学 科技处,山西 太原 030024)
从专利现状看山西成果转化中的困难及对策
常晓敏1,李斐2,李伟2,姚蓓蓓1
(1.太原理工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太原理工大学 科技处,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中国和发达国家专利相比,数量多,转化率低。通过对山西唯一的211高校太原理工大学与1所985高校和4所地方211高校专利现状的对比,得出山西和国内其它省份成果转化的差距,从高校内部和企业角度阐述山西专利转化率低的原因,最终针对分析原因,综合考虑山西省实际情况提出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的对策。
关键词:山西;专利;成果;转化率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李克强总理2015年7月27日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曾指出,科技创新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发展战略成败。历史上我们曾几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现在必须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塑我国发展竞争新优势。
中国已经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研发投入、科学论文和专利的总量都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仍然突出。2014年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数从世界第八位上升至第四位,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美国的1.5倍[1]。2015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35.9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26.3万件,比2014年增长了10万件,同比增长61.9%[2]。过去的一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发明专利的增长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并呈现出“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的特征,作为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参考指标,这是积极的信号[2]。但是,一些科技成果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成果转化率仅为25%左右,真正能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60%以上)[3]。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没有搭建起来,科研转移转化动力不足,效率不高,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未能融入经济结构,也就不能有效支撑经济发展。
一、国内高校专利与山西高校专利状况
2014年中国受理境内外专利申请236.1万件,授予专利权130.3万件。2014年年底累计有效专利464.3万件。2014年山西省发明专利申请6 107件,授权发明专利1 559件,2014年底山西省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到6 284件[4]。
表1 太原理工大学与五所对标高校的
太原理工大学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一所211大学,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重任。本次调查选取太原理工大学与1所985高校(天津大学)和4所地方211高校(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进行对标,对其2005~2014年发明专利情况进行比对,5所对标高校有效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均超过60%,太原理工大学仅48%[4],明显弱于对标院校。
表2太原理工大学与五所对标高校近十年发明
累计有效专利占总授权量比例情况
表3 2012年六所高校有效专利占比情况
表4 2013年六所高校有效专利占比情况
由表中数据可见,六所高校近年来有效专利占授权专利比例越来越高,但太原理工大学的较其它五所高校变化较慢,2012~2013的有效发明专利尤其落差显著,其中2012年有效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分别为:天津大学87.7%、华东理工大学81.5%、浙江工业大学99.5%、苏州大学93.5%、昆明理工大学88.5%、太原理工大学仅43.44%;2013年有效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分别为:天津大学98.1%、华东理工大学91.3%、浙江工业大学98%、苏州大学97.9%、昆明理工大学96.7%、太原理工大学仅66.83%[4]。
维持时间在2年或3年的有效发明专利量占当年授权总量的比例,太原理工大学远逊于对标高校。而恰恰太原理工大学专利申请和授权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2011年和2013年,专利授权后在2年或3年后一半选择失效,分析这一现状的产生,需要从多方面引起我们深入的警醒与思考,从根本上去进行探究与发现。
二、山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难
发明专利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内容,山西高校专利失效率高将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影响企业参与科研过程的程度,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制约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阻碍科技贡献与经济发展速度。针对山西省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得出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高校内部分析,首先是科研人员工作考评制度急功近利。近几年我省改革高校岗位考核及职称聘任条件,科研人员待遇提高的同时,对岗位考核和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强。每年度进行岗位考核,几乎要求都要有新的绩效内容,职称评审中被选条件要求专利为第一发明人。重大科研成果的孕育周期较长,不能满足当下的考评制度,致使科研人员追求短期效应,尽快拿到授权,无暇顾及专利是否真正有转化价值,急功近利的政策催生了部分岗位及职称专利的产生。此类专利授权之后,自然无需保护,此为失效专利中的一部分。
其次,高校缺乏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高校历来存在“重研发,轻转化”、“重论文,轻专利”的倾向,在对科研人员的考核和职称评定过程中,并未将转化效益和经济贡献作为考核指标纳入评价考核体系[5]。目前高校科研工作者每年申请纵向课题,在申报和结题过程中以发表论文数量、专利数量为评价指标,重视理论,忽视项目结题后对成果的中试和转化。高校科研工作者通常以“申请项目、科研创新、发表论文、评聘职称、继续申请项目”为工作常态,这种缺少成果转化环节的科研循环之所以长期在高校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应激励政策,导致科研人员缺乏积极性。
再者,山西省对科研的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山西省虽对科研经费逐渐加大,但与全国的先进省市相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山西作为能源大省,2013年开始随着煤炭市场不景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经济形势出现下行压力,科技经费开始明显下滑,查找2014年山西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全省投入R&D经费152.2亿元,比上年下降1.8%;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19%,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6]。这些指标仅高于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等偏远地区,较之相邻的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仍然较低。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的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横向经费进账7 30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小4 175万元,减少36%[7]。
另外,高校教师擅长的是培养学生和实现技术突破,不擅长成果转化。从广泛的企业技术猎取需求信息,去伪存真寻找合适的投资人、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并不是他们的强项。同时在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实现成果转化的全程中,对专利申请与保护、法律咨询、商务谈判、科技融资等一系列事情,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
2.从企业的角度看,首先是企业发布了技术需求后,却难以找到匹配的专家团队。作为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使更多优秀的成果或者是好的项目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在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对企业生产情况不够了解,企业对高校的成果知之甚少,“相互之间存在‘两张皮’问题,这就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8]。
其次,企业需要的不是“指点江山”的概念,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应用的成果。最好是大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完成了中试,比较成熟后再向企业转移,但是高校很难筹集到如此多的资金,一般完成中试要求的投入很大,一项成果中试的投入相当于从科研形成技术性成果的投入的10倍,显然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对成果的中试进行买单,而企业通常不愿意承担这笔资金投入与风险投入。
再者,高校科研人员往往只能完成原型和样机的开发,中试和产业化则必须由市场化和工业化经验程度较高的企业来完成。中试要求具备相对明确的技术路线及较强的市场针对性,能较好地接近工业化生产。同时,高校科技成果虽然在实验室试制成功,但在成果到产品的中试放大过程、产品到商品市场导入过程中,未必能保证100%顺利产业化,这就使得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转化风险,企业往往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再考虑是否承担成果产业化这一过程[9]。
3.从中介服务看,在我国法制规定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方面比较薄弱,立法相对滞后。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高校科技成果的评估、专利代理、供需沟通等方面,体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证高校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与经济化的重要渠道。而目前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存在数量不多、管理较弱、服务较差、竞争混乱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立法空缺,导致科技中介机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证和运行管理方面都规范不足,造成了中介机构发展不利,没有很好地起到桥梁的作用,所以影响了各主体间的协同合作与创新发展。
三、针对山西省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成果转化率的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综合考虑山西省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几点提高成果转化的建议:
1.对高校的管理激励体制进行改善,避免急功近利。高校应当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对高校的管理激励体制进行改善。在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的时候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关注,并作为评比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体系应该坚持“长远、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科研的周期性,使科研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孕育有价值的专利成果。专利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引导科研人员在申报知识产权时瞄准国家、社会需求,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确保成果具有实用价值,为后续的专利成果的转化奠定基础,以此提高专利质量,降低专利的失效率。
2.完善专利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同时完善专利成果估价方法、明确转让办法、细化奖励规定,使专利成果转让的每个环节有政策依托,保障专利权人利益。对于重大的、有现实意义的专利成果,应建立专门的资金奖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热情,使科研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让科研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10]。使之与经济对接,与市场共舞,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发挥其创造驱动作用,以勃发的生机促进经济增长。
3.尽快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中心,使之具备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管理和投资功能。要为某项特定的专利技术找到合适的用户,不仅需要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探寻潜在用户,还需要与企业进行深入互动,进行“技术公关”。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项智力服务工作。在专利转化、交易过程中,由不同的科研队伍、不同的管理人员去完成同一件事情,可能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这一过程中,需要既有技术、产业背景,又了解必要的法律、经济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运用其较强的沟通、组织与执行能力,在其间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培养一支推动校企“无缝”合作的复合型专业成果转化经纪人队伍。由他们挖掘企业需求,培养、促进优秀成果的转让,促进有效专利的实施,为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一条龙服务,把科技人员从谈判桌前解放出来,让他们专心科研,不必再为科研以外的事情分散精力。
4.塔建 “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一方面对专利进行跟踪服务,密切关注专利产权数量、类型和法律状态,提醒发明人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关注专利的持续性和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性[4]。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化网络,方便科研人员与企业相互了解。高校专利转化的两个节点,一个是高校的科研起点,另一个是企业的市场终点。而中间的孕育发展过程需要大家共同构建。高校专利转化的科研能力应该与企业的产业化能力相匹配,企业的生产重点应该围绕市场的变化进行转移[11]。只有高校、企业、市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不断推动高校专利转化实现新的发展。通过产学研联盟的构建和协同创新的发展,将为高校、企业直接开辟出专利转化的稳定平台和桥梁纽带。
四、结论
总结以上分析,科技的发展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成果转化的模式,需要改善高校评价制度,提高专利质量,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塔建 “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充分把握市场动向,完善高校与企业的科技信息体系与利益分配体系,综合改善,由此提高专利成果转化效率,促进科技的发展[12],引领山西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总理发话了,科技成果将堂堂正正走出“深闺” [EB/OL].(2016-02-22)[2016-03-23]. http://www.gov.cn/zhengce/2016-02/22/content_5044753.htm
[2]陈畅.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首次超过100万件[EB/OL]. (2016-01-18)[2016-03-23].http://news.gmw.cn/2016-01/18/content_18546560.htm
[3]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 科学学研究,2012 (2):165-174.
[4]太原理工大学近十年发明专利状况及专利转化现状对策分析专刊[J/OL].太原理工大学科技动态快讯,2015(26).
[5]黄甫静.大力推进高校专利成果转移转化[EB/N].2015-1-4(7).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1/04/nw.D110000gmrb_20150104_2-07.htm?div=-1
[6]山西省统计局全省科技活动基本情况[DB/OL].(2013-01-19)[2016-03-23].http://www.stats-sx.gov.cn/tjsj/qtsj/201508/t20150814_8592.shtml
[7]科技成果转化之成效、困难与对策[J].太原理工大学科技动态快讯,2015(27).
[8]孙宗鹤.科技成果转化难在哪儿[EB/N].2016-3-8(10).http://news.gmw.cn/2016-03/08/content-19207143.htm
[9]李琴.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4):64.
[10]刘斌,谢婷婷,赖举.高校专利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8):50-51.
[11]黄杨彬,高永禄.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3(5).
[12]刘一鸣,魏晔.从科技创新角度促进山西省科研成果转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20):146-147.
[责任编辑:姚晓黎]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in Shanxi through Patent Status
CHANG Xiao-min1,LI Fei2,LI Wei2,YAO Bei-bei1
(1.School of 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2. Technology Departmen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Abstract: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consult literature material, we come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number of patents in Chin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the conversion rate is lower. Comparing the patent status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hich is the only one 211 university in Shanxi, and one 985 university and four 211 universities,we find out the gap between Shanxi and other provinces in China. The reasons of low patent conversion rate in Shanxi are explained from the angle of universities internal and enterpris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 this paper,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nversion rate of patent achievement.
Key words:Shanxi;patent; achievement; conversion rate
收稿日期:2016-04-19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14041045-3)
作者简介:常晓敏(1977-),女,山西临县人,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信息检测的研究。
文章编号:2096-1901(2016)03-0070-04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