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现状和发展对策
2016-06-28李晔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策略
摘 要:文章从弱势群体概念入手,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探讨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意义,从多角度提出了提高弱势群体服务水平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6-0002-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速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下岗工人、农民工、失业及退休人员等弱势群体问题凸显,不断产生新的社会问题。弱势群体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为此,我国政府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从战略的高度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 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类型
1.1 弱势群体的概念
2002年3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认为弱势群体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和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弱势群体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诠释,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按照国际社会学界、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界达成的基本共识表述,弱势群体就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
1.2 弱势群体的类型
目前,学术界把弱势群体一般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类。前者主要指由自然和个人因素造成的那些在社会生活中比较脆弱和易受伤害的群体,包括丧失或无劳动能力以及依赖性人群,如:儿童、孤儿、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长期病患者等特定群体。后者主要指由社会变迁、社会文化和结构性因素造成的那些在就业和社会生活中长期处于不利环境的社会群体,如:下岗职工、贫困农民、进城的农民工等。
2 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对弱势群体服务的必要性和意义
2.1 开展弱势群体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责
1994年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者社会地位的限制。”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公益性原则决定了其服务群体的全面性,即为每一位读者提供公平服务。《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机构“切实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开辟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了图书馆服务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要求“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的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理念就是服务各个阶层。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开放性就决定了公共图书馆精神是扶助弱势群体,保障每一个公民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这一精神应该体现在公共图书馆的全部工作中。
2.2 开展弱势群体服务,是弱势群体读者的需求
从弱势群体的内涵可以看出,弱势群体之所以被称为弱势群体,是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缺陷或者在社会上缺乏竞争性,没有办法和普通人一样获得所需的权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政策及社会救助制度方面都形成了对弱势群体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生理性弱势群体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保障的同时,更需要得到精神生活的满足。对于下岗工人、农民工等社会性弱势群体来说,工作不稳定、生活负担较重,想要改变自身的困境,改善自己的生活就更渴望能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服务,给予弱势群体信息上的支持。
3 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3.1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投入不同,各地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弱势群体服务工作方面也不均衡。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馆舍的无障碍建设、设施和文献资料配备等相对完善,弱势群体服务工作比中西部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得好,而广大农村的贫困人口和边远地区人口基本享受不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目前,全国仍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还没有开展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有的只是开展了相对有限的弱势群体服务。
李晔: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现状和发展对策
3.2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规模不大,对弱势群体服务重视不够,尚未开展或只开展了有限的弱势群体服务。而有些经费充足的公共图书馆,除了基本的读者服务外,往往会偏向发展自己的特色项目。有的图书馆开设的盲人阅览室、视障读者电子阅览室、老年人阅览室等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仅是为了执行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定,完成图书馆的评估指标,并未把弱势群体服务作为图书馆的优先服务内容。
3.3 服务对象不全面
由于弱势群体数量庞大,且公共图书馆能力有限,所以在开展弱势群体服务工作时选择的对象往往不全面。目前,各地公共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多偏重于少年儿童、老年人或者是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而对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社会性弱势群体服务力度并不大。
3.4 服务深度不够
多数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弱势群体服务项目少,方式单一,多以书画、朗诵、比赛等专题活动形式为主,且随意性较大,不能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比如:有的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少年儿童服务,仅仅是针对正常健康的当地小朋友,没有考虑到留守儿童、孤儿以及有阅读障碍、自闭症、智障等缺陷的少年儿童。有的公共图书馆开设了视障人士阅览区,但仅仅是规划出区域,收集一批盲文书籍,并未考虑当地视障人士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
4 我国公共图书馆改善弱势群体服务的发展策略
4.1 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政府投入
4.1.1 加快立法进程。美、日等发达国家图书馆之所以在弱势群体服务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健全的法规制度是其重要原因。迄今为止,美国已经颁布了100多种图书馆法及其相关法规。日本除《图书馆法》之外,明确适用于图书馆的其他法律法规还有80余种。反观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虽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一直落后,图书馆专门法尚未正式出台。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图书馆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从法律层面上保障弱势群体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益。此外,各地应该在统一法规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图书馆法规,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例如:广州最新出台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明确规定了为弱势群体提供设施设备、文献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便利服务,这是对弱势群体平等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权利的明确法律保障。
4.1.2 加大资金投入。各地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推进弱势群体服务工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偏远落后地区,若无政策上的支持,就无法改善目前购书经费短缺、硬件配套设施不足等导致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的局面,更谈不上弱势群体服务工作的开展。此外,政府除了要加大资金投入外,还应出台政策吸引社会参与,通过捐赠、设立基金会等方式筹集资金作为有效补充,共同开展弱势群体服务。
4.2 加大宣传力度,密切多方合作
4.2.1 增加宣传力度。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弱势群体服务时,要积极利用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媒体手段,扩大宣传,把图书馆的活动信息传递给弱势群体,增进弱势群体对图书馆的了解,从而提高弱势群体对图书馆的利用率。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公关部、社会推广部,负责宣传推广图书馆服务。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以积极同媒体合作,打造本馆强有力的弱势群体活动品牌,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效应,使社会对弱势群体服务更加重视。
4.2.2 注重合作。在为弱势群体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和相关单位或组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弱势群体服务。如:广州图书馆携手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共同举办面向读写困难症儿童的暑假“学习潜能体验营”,通过相应的学习辅导课程,提高读写困难症儿童的读写能力。
4.3 完善馆藏资源,提供便利设施
4.3.1 完善硬件设施。图书馆在馆舍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尤其是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设立无障碍通道、铺设盲道、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等。
4.3.2 丰富特色资源。图书馆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提供不同类型的特色资源。例如:为视障人士提供盲文图书、大字版图书;为老年人提供他们较感兴趣的时事新闻类、营养保健类、收藏类等文献资源;对于农民工读者,设立相关阅读推荐专架。
4.3.3 积极建设数字资源。公共图书馆应立足弱势群体数字化信息需求特点及其数字化阅读习惯,对弱势群体青睐的数字化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并结合本馆自身情况,建立相应的专题数据库,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类型弱势群体读者的需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盲文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和陕西省图书馆均已建立了视障读者专属网站。
4.4 重视调研分析,拓展服务内容
4.4.1 创新服务形式。随着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三免”政策的出台,我国公共图书馆已基本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但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任何细微的限制和不便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使用图书馆的障碍。公共图书馆需要进行调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服务方式。
4.4.2 丰富活动内容。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弱势群体读者服务大多是以馆内阅读为主,针对弱势群体的主题活动相对较少,且不具有持续性。需要每个图书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调研内容,设立目标,有步骤地开展针对性的读者活动。例如:广州图书馆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视障人士的爱心电脑俱乐部,自2010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6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视障服务区每月还会举办视障人士无障碍电影欣赏会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丰富的主题活动。
4.4.3 扩展服务网络。图书馆要针对弱势群体阅读意识淡薄、出行不便等特点,改变服务形式,扩展服务网络,由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建立以省、市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以区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馆及流动书车为补充的服务体系,按照中心馆—分馆—服务站的形式促进图书馆向基层延伸;重点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的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网络。如:在福利院、残障人士学校、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工厂区、监狱、大型生活社区等开设分馆,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或设立流动书车服务点。
4.5 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壮大服务人员队伍
4.5.1 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馆员爱岗敬业精神,使馆员明确为弱势群体读者提供服务的意义和必要性,以高度的责任心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4.5.2 加强馆员专业知识培训。要根据馆员所在岗位,进行弱势群体服务的专业知识培训。
4.5.3 完善志愿者参与机制。由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精细化,弱势群体服务的专业性,图书馆将会面临人手不足的局面,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进来。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招募一些具有为弱势群体服务技能的志愿者,建立常态化的志愿者参与机制,共同做好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
4.5.4 建立弱势群体读者服务办公室。省、市级中心图书馆或图书馆学会可在本地区建立专门的弱势群体读者服务办公室,负责为当地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整个地区的馆员素质,帮助他们开展弱势群体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骆群.“弱势群体”再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7(3):82-87.
[2] 郑杭生.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研究(2002-2003)[EB/OL].[2004-03-12].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63722.him.
[3] 白芳,刘燕.对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再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6):268-270.
[4]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2-12-1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
[5] 郭海明.解读《图书馆服务宣言》中的公共服务理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27-29.
[6] 吴宇琳.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策略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7):60-64.
[7] 招建平,方筱盈,苏丽平.广州图书馆读写困难症儿童服务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6):60-64.
[8] 杨玉蓉.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数字化阅读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5):76-79.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