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建设研究

2016-06-28罗绘秀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资源库高校图书馆

罗绘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特色资源;资源库

摘 要:文章以广西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馆内民国文献现状,阐述建设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的意义。从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探讨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的建设,从“重视馆际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和“实施内容加值,推动文献增值”两个方面展望民国文献馆藏资源建设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6-0022-03

民国文献是指记录1912年至1949年期间报纸杂志、书籍手稿、信件日记、协议合同、凭证单据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载体。民国文献记载和勾勒了民国期间的历史轨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及文献价值,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了高校图书馆馆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前高校图书馆已逐渐把民国文献资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思考在保护好民国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资源的内涵价值,拓展资源的利用空间,实现民国文献效用的最大化,而建设高校图书馆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与数字时代接轨,不失为民国文献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1]。

1 广西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现状

广西大学图书馆目前馆藏文献资源总量73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58万册,电子图书372万册),全文电子期刊3.5万种,其中民国文献并未单独成库,而是依据其类目差别,分散收藏于中文书库、古籍书库等不同类型的书库之中,并未安排专人进行整理,因此,民国文献具体数量尚未得到准确统计。经笔者初步调查,广西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数量颇多,涉及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以文字、图片、电影、唱片等类型的资源载体出现,史料价值很大。2003年之前,广西大学图书馆还未重视民国文献资源的保护工作,许多民国文献被搁置在书库某一角落呈现“冷藏”状态,由于老图书馆的资源存储条件有限,再加上南方多雨气候的影响,部分民国文献因潮湿霉变、虫蚀鼠咬、氧化酸化等原因出现纸张变黄变色、易脆易碎,甚至一触即破等现象。虽然在2003年迁入新馆后资源存储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民国文献本身的纸质较差、保护意识淡漠、修复技术落后等原因,破损现象依旧,民国文献遭遇着严重的保护危机。

2 广西大学图书馆建设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的积极意义

民国文献保护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原生性保护。如优化资源存储环境、对文献进行脱酸修复等物理措施,其效果明显,但成本昂贵,很多高校图书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无法承受;二是再生性保护。如对文献进行影印、微缩处理或转换为数字资源,其效果不错且成本低廉,且迎合了当下数字化时代潮流的趋势,被众多高校图书馆所采用。

2.1 避免文献原本再次磨损,实现文献的有效保护

基于馆内民国文献多数存在发霉掉渣、断页脱页等破损现象,如果翻阅、复印频率较高会进一步加快文献的损毁,减少翻阅及复印次数是延长文献保存时间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民国文献进行加工,逐步建设完整的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主要用数字资源取代纸质资源的使用,重点建设特色数据库,用户无需查阅文献原本就能在数据库中获取到有效信息,如有需要还可以在允许条件下直接进行下载打印。民国文献原本全部存放在存储条件较好的专题书库中不再随意动用,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文献原本的再次磨损,实现对文献的有效保护[2]。

2.2 提供高效便捷检索途径,方便用户的查阅使用

建设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强调民国文献的数字化,用户能够不受文献原本限制实现多人同时查询,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远程服务,用户能够通过检索题名、著者等多种途径,快速方便地查询到自己所需信息。与之前的人工翻阅查询途径相比,变得更加轻松、便捷。特别是那些不予借阅的民国文献原本,将其制作成为数字化文献后,向用户开放,用户能够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相应的信息。

2.3 丰富充实数字资源信息,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

建设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实现民国文献的数字化,能够丰富图书馆数字资源,使其成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可以进行馆际合作,彼此交流数字化的馆藏民国文献资源(如文献目录、电子图书、专题数据库等),实现共建共享,促进民国文献资源的流动,用户获得民国文献资源的数量和渠道得以拓展,进一步增加民国文献的使用率。

3 广西大学图书馆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的建设

3.1 建设思路

广西大学图书馆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的构建,主要是在参考其他图书馆民国文献资源库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馆内民国文献资源进行认真普查,并进行有效分类整理,构建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实现民国文献资源的综合规划和深度挖掘,在有效保护民国文献原本的基础上实现文献效用的最大化。

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①建设专题实体书库。对民国文献进行物理修复,将修复后的文献资源分类归入适温适光等存储条件较佳的民国文献专题实体书库中。②建设民国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主要分为书目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3]。鉴于民国文献原本纸张质量较差,多为双面印刷,其保护修复措施尚停留在灭菌、去酸、驱虫和修补等简单工艺阶段,工序简单但耗时耗力较大,并且费用惊人,同时缺乏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建设民国文献数据库无疑是民国文献再生性保护的最佳选择。因此,笔者着重研究民国文献数据库的建设问题,建库流程详见图1。

图1 广西大学图书馆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建设流程

3.2 建设内容

3.2.1 建设书目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及多媒体数据库。①书目数据库。根据著录标准把所有馆藏民国文献全部整理成书目式数据,建立书目数据库,用户可以从中查询到馆内所有民国文献的基础信息(如题名、作者等),这是最基础的民国文献数据库,但并不能查阅文献全文,让有信息需求的用户能够通过查阅书目来确定民国文献的收藏地,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查阅手续。②图像数据库。把已无版权纠纷并且具备明显民国特色、内容丰富的民国文献进行全文扫描,建立图像数据库,向用户提供图像阅览服务,该数据库可以全面反映民国文献内容,具备真实性和权威性。③多媒体数据库。采用数据转换相关软件设备,对整理后的民国文献声像资源进行数字转换,建立多媒体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4]。

3.2.2 建设全文数据库。可在第一阶段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对用户查阅较多的民国文献进行全文识别,把识别整理出来的资源数据用于建立全文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检索方法来获取文献的全文内容,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3.2.3 建设专题数据库。依托本馆资源优势,根据本地用户需求,将民国文献中反映广西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等文献依据一定规则进行归纳整理,建立专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资源丰富、内容真实,是深度挖掘民国文献利用价值的重要途径。

3.3 质量控制

在建设阶段要做好数据库质量的控制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选择适当的软件平台,在技术实力较高的情况下能够自己研发软件平台,这样既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或再次研发,更加切合本馆实际,同时还可根据馆内需求购买相对成熟的商业软件。无论是自己研发还是付费购买,所选择的软件平台必须具备实用、先进、稳定等特征,确保数据库的持续建设。②在进行民国文献数字化转换时,针对各种数据类型,要统一标准和规范,实现资源共享,方便用户使用[5]。

4 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建设的发展前景

4.1 重视馆际合作,实现共建共享

伴随各高校图书馆对民国文献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建设民国文献数据库。但大部分只对本校用户开放,限制校外用户访问查询,这就形成了资源垄断,缩小了民国文献资源的使用范围,对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6]。为了提高民国文献数据库的使用率和应用价值,高校图书馆应重视馆际合作,实现民国文献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加强同类文献的融合,拓展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民国文献数据库的服务质量,实现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2 实施内容加值,推动文献增值

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馆藏资源建设不能满足现有资源的整理,今后要利用民国文献资源开发文化产品,以拓展民国文献资源内涵,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7]。开发文化产品的重要途径是对民国文献实施“内容加值”,选择具备较高价值的民国文献,对其整理再赋予其新的文化价值,把民国文献原始内容转换为其他知识性内容,推动民国文献价值增值甚至形成价值链,形成与学习教育相关联的知识资源,让更多用户受惠。

5 结语

民国文献资源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因此,为民国文献构建一个优良稳定的建设环境非常重要:一是转变观念。用整体、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对民国文献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坚持“物理修复”和“数字化处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三是把民国文献建设与时代需要及服务效果相结合,作为检验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四是经费支持和技术保障。无论是对民国文献进行物理修复还是数字化处理,均涉及经费的使用和新技术的应用,如果出现经费不足或者技术滞后的情况,民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五是组织建设和人才保障。民国文献检索工作全面展开,就需要组织给予保障,同时还要建设、完善与之配套的执行机构,更为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专业素养高、业务熟练的优秀人才队伍,且这支人才队伍要年龄互补,结构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六是在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资源建设经验时,不能完全照搬,必须结合馆内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馆发展的措施,才能加大建设力度,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英.我国民国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3):73-77.

[2] 林明.我国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状况调査[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55-62.

[3] 潘健.从信息共享空间(IC)视角谈古籍和民国文献的应用与保护:以金陵图书馆为例[J].贵图学刊,2014(2):41-44.

[4] 顾晓宁.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之我见[J].图书馆界,2014(3):12-16.

[5] 朱庆华,张军,张莉.浅论图书馆的民国文献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4):88-90.

[6] 陈晓莉,严向东.民国文献的整理与开发问题研究[J].图书馆,2013(4):94-97.

[7] 阮素雯.论民国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档案,2011(3):27-29.

(编校:马怀云)

猜你喜欢

资源库高校图书馆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高职高专护理教学资源库建设浅谈
构建可持续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若干思考①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职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推广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库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