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镇江的“洗三”习俗
2016-06-28潘春华
潘春华
旧时,镇江“洗三”习俗具有很浓的情趣。《镇江风俗》《江苏乡土志》等书,对此多有描述。
所谓“洗三”,就是婴儿出生后第三日,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消灾所举行的沐浴仪式。“洗三”也叫“三朝洗儿”,是旧时镇江婴儿诞生礼仪中的大吉仪式。据说,这样可以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使之今生平安吉利。同时,也有着为婴儿洁身防病的实际意义。旧时,镇江人认为“洗三”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对这一仪式极为重视。
“洗三”当天,接生婆把早已准备好的陈皮、艾叶、花椒、金银花和益母草用清水熬成药水给婴儿洗澡。据说,这五种中草药分别有风、安神、除秽、化毒、解瘀之功效。洗澡前,把澡盆放在床沿旁,试好水温,澡盆内放些葱、桂圆、长生果,意在祈愿婴儿将来聪明、折桂、长寿。
接着,解开襁褓中的婴儿,取一块软布,由接生婆或儿女双全的老太婆为婴儿用配好的药水洗浴去污。家中长辈在旁边帮忙,一边洗,一边说吉语喜话:“娃娃洗了三,身体壮如山!娃娃洗了澡,越长越乖巧!”有的还说:“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浴过程中,一定要把婴儿的两个奶头挤一挤以为婴儿长大后不患奶疾,女孩长大后不“瞎奶”,奶头大;男孩长大后,奶盘不发痒。然后再捏一捏婴儿的鼻梁,以为这样婴儿将来就会鼻正目秀,相貌俊美。
洗浴后,用艾烟熏灼剪掉的脐带口,以消毒杀菌。再用鸡蛋清涂抹婴儿脸部额头,认为可使皮肤白嫩,不生疮疖。随后,用梳子象征性地给婴儿梳梳头发,用葱在婴儿头上轻轻敲三下,这叫“打聪”,因“葱”“聪”同音,取意越打越聪明。以上几道程序完毕后,由婴儿的奶奶或外婆将早已缝制好的“毛衫”,给婴儿穿上。毛衫是圆圆的和尚领,衣襟开在体侧,不用纽扣,用红布带扎系,里外均是毛边。这除了方便穿脱外,还有许多祈祝内涵:毛边即无边,祝小儿无拘无束,长得更快;和尚领及衣衫大襟犹如僧衣,象征小儿得到神佛护佑。
婴儿穿好毛衫,垫好尿布,再用包被将小儿包裹好,并用红布带将婴儿的手臂和双腿捆绑好,要不紧不松,使之四肢端正,不让婴儿在包被内乱动,固定三天三夜不放松,此举叫“打衣包”。到第四天再根据婴儿的发育情况,决定继续捆绑还是松开。听老年人讲,这样做是让小儿日后肩直腿正,防止长成罗圈腿和背锅腰,不致畸形。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小儿“打衣包”,是让婴儿从小受点规矩,长大后不致坐立无相,指手画脚,能够成才。
镇江旧俗,生儿育女需向亲友及邻里报喜。生男孩报喜讯时送红蛋,生女孩则送馒头或什么也不送。送红蛋有三、五、九个之分,送三个报喜,送五个需还礼,送九个是关系密切的,暗示孩子过满月或“百露”“抓周”,要请对方赴宴。红蛋用苏木和红花将蛋壳染成红色。苏木是一种植物,别名戈梅芳、苏枋,中药店里能够买到。“洗三”之日,通常只有近亲来贺,大多送给产妇一些麻油馓子、京江脐儿、鸡蛋、红糖等食品,或者送些小孩所用的衣服、鞋、袜等作为礼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的昌明,妇女们生育多到医院,既文明、卫生又安全,很少再用接生婆接生。所以,婴儿“洗三”仪式也就逐渐淡化了,但“生子送蛋”的习俗仍延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