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2016-06-28桂花杨征权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0000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高教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效果分析

桂花杨征权(、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0000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桂花1杨征权2
(1、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2、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中国英语语法教学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之后,虽地位有所回归,但教学质量却一直不尽如人意。高职英语语法教学更是困难重重,这不仅根源于学生的基础薄弱、教学资源欠缺,更多的应归因于教学观念守旧、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方法落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迫切呼唤英语语法教学彻底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微课程教学法的诞生引起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将其运用于语法教学的研究寥寥无几。作者试图在这一领域做出些许努力,选取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两个非英语专业班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微课程教学法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验证其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高职英语语法教学;效果分析

Abstract: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has gone through a zigzag road,but the teaching result hasn't satisfied us yet.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facing such difficulty as students with poor foundation,backward teaching ideas,and rigid methods etc. In internet+era,the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must be reform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ppropriately used in education,which is a leading way for teaching innovation. Micro-lecture Teaching Method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education field,but few studies are attached to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this paper,an experiment of teaching English grammar with Micro-lecture teaching method is presented. Two non-English major classes are selected from Da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ment.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the value of the method is judged.

Key words:micro-lecture teaching method;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college;results analyses

引言

20世纪80年代,英语语法教学曾因交际法、自然法等教学方法的盛行而遭受冷遇。80年代以后国内外知名语言学家如Halliday,Wilkins,Widdowson,胡壮麟等曾撰文批驳这一错误做法。近二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忽略语法教学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这一点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来自高职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普遍反映学生语法基础太差,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英语语法教学面临着地位回归、方法革新、技术突破等困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语言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必将面临颠覆性的变革。传统的讲授法、翻译法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英语语法教学改革打开了方便之门。年龄在20岁左右的高职学生对新生事物兴趣浓厚,大都热衷于智能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藉此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获取文字、图片等学习资源。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高职学生每天利用碎片化时间上网普遍超过两小时,[1]但主要用于娱乐消遣,在促进学习方面作用并不明显。[2]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移动网络技术的优势,推动英语语法教学改革,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是广大英语教育者面临的重大难题。文章结合近年来相关学术成果,通过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来探求解决上述难题的新路径。

一、微课程教学法及其模式建构

微课程教学法是指“云计算”环境下的以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三大模块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3]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具有统驭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灵魂作用;[4]配套学习资源主要指微视频,微视频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特点。[5]

本研究选择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两个非英语专业班作为实验对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理念为指导,充分关注高职学生语法学习侧重运用的特点,并结合金陵提出的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内容及导学一体原则,建构了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三环节

1.制作任务单,创建配套学习资源

首先要明确任务单主题,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语法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挑选语法知识重点、难点和学生整体掌握较差的知识点。然后就所选知识点准备学习资源,配套学习资源中主要是以“微课”的形式呈现,要目标明确,内容呈现清楚(可用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时长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视频格式为FLV或MP4。并将任务单和学习资源提前发给学生。

2.学生自主学习

任务单和配套资源通过班级群共享或现场直接拷贝等途径提供给学生,学生自主开展课前学习,完成任务单所列任务,并将所遇问题记录在任务单下方上交给教师。

3.教师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任务单完成情况及所遇问题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为课中教学作好准备。

(二)课中四步

1.释疑拓展

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单完成情况及所遇问题,于课堂上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对知识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2.练习巩固

教师分配课堂作业任务,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组内讨论完成指定题项,并安排组代表上台为全班同学讲解解题过程和答案,加强知识点的巩固。

3.自主纠错、个别辅导

学生自主分析失误问题,查找失误原因,就疑难问题向同学及老师请教,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4.归纳总结

一堂课结束前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二、实验对象分析

作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问卷内容涵盖了学生高考英语情况(1题)及英语(语法)学习动机(2~9题)、合作意识(10~17题)、学习能力(18~25题)三个部分。为了提高问卷编制的可信度和合理性,随机选取2015级一个班30名同学作为小范围测试样本,回收有效问卷30份,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利用SPSS16.0,采用Alpha信度系数法对问卷中24道题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内在一致性检验。局部信度系数和整体信度系数都高于0.95(见表1),表明问卷信度较高。每个部份8题间的相关性均高于0.80,说明相关性也是可以接受的。[6]

表1 问卷信度统计表

将该调查问卷发放至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8个班级,共发放4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0份。经过对这40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第一,这批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高考英语总分150,大部份同学得分在40到80间,占总人数的72%,而高于100分的仅仅22人,仅占5.5%。第二,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都比较低。问卷用5分制量表统计,如调查学生学习动机共8个问题,每题共5个答案选项,最高得为40分,而每个班的平均分都在20分左右,最高的22.1分,最低的仅17分。另外合作意识得分最高的班平均分为23.2分,最低的为17.5;学习能力的平均分最高为20.9,最低为16.8。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8个班级中,充分考量各类相关因素,挑选出整体情况相当的2个班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后续教学实验。

三、课堂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组间PK、小组自评、组间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既重视小组整体学习成效,又关注小组成员的个体学习效果。通过组间PK来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的代表由小组推荐,老师抽点或竞争小组指定,该代表的表现如何将决定整组的成绩,故组内任何成员都需尽力学习,全力互助。借此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四、实验实施方案

(一)研究假设

通过三个月的英语语法课的实验和测试,来监测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微课程教学法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变动情况。该研究是基于以下假设而展开的:运用“微课程教学法”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

(二)实证的知识点

在前测语法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统计基础上,从中选择多数同学掌握较差的语法项目进行试验,其中包括强调句型、虚拟语气、名词性从句和定语从句。此次实验未指定统一教材,学生可参考相关的各类语法书籍。

(三)研究变量及无关因素

研究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其中自变量包含在实验班采用微课程教学法,在普通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因变量包含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及学习效果。无关因素包括教学安排、任课教师、教学环境。通过前测结果和问卷统计分析,确定了两个班级的英语语法水平不存在很大差异。实验班和对照班每个星期的语法课时安排都是相同的,一周一节。两个班的教学由同一教师在相同教室展开,且教学内容完全相同,以此将无关因素的干扰降到最低。

五、结果分析

该实验中共发放了2份问卷。一份针对语法学习,由实验班和对照班按实验前后情况分别作答;另一份是针对微课程教学法,由实验班在实验后作答。在实验完成后,对两个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后测。本研究的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各项得分进行对比。

(一)语法学习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1.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比对

如表2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对英语及英语语法的学习兴趣差别非常小,实验班的平均值为19.52,对照班为19.60;合作意识也相差不大,分别是:20.22和20.07;学习能力对照班是19.07,略高于实验班的18.02。这三项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中的显著性概率Sig(双侧)P值,分别是0.962,0.912和0.406都大于显著水平0.05,说明实验前两班在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及学习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2.实验后两班对比

如表3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后三项的均值都有提高,但实验班进步明显高于对照班。学习动机实验班是23.82,对照班仅19.88;合作意识分别是24.75和20.36;学习能力分别是23.70和19.45。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中显著性概率Sig(双侧)P值,分别是0.011,0.003和0.003都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及学习能力三方面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2 实验前各项平均分统计

表3 实验后各项平均分统计

(二)语法后测成绩比对

实验后,两个班被安排在同一时间参加语法后测。为保证测试的有效性,按正规考试来安排:考试时间为60分钟,学生不允许携带除笔外的任何物品进考场,每个考场由2名教师监考。考题包括单项选择、汉译英、写作三种题型,共100分,分值按4:3:3分配。翻译和写作的重点在于检测学生对实验语法项目的运用准确度。分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要检测的语法项目运用的正确程度。为保证阅卷的信度,所有试卷由同一名教师批阅。

对两班后测得分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对,比对结果见表4:实验班的平均分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班的52.45,且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双侧)P值为0.002,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语法成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4 语法后测成绩统计

(三)微课程教学法问卷统计分析

通过微课程教学法问卷统计分析表明,实验完成后,实验班的学生对微课程教学法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该问卷共10题,1至9题都附有5个答案选项(非常同意,同意,不清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最后一道题为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提出关于微课程教学的建议。问卷涉及到微课程教学法的各个环节和个人看法。统计结果说明实验班40名同学中75%对微课程教学法的效果表示满意,85%的同学希望在其它学科中也采用微课程教学法。但这种教学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微视频的质量有待提高,分组的科学性需进一步加强,知识拓展还有待深化。

六、结束语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能力欠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语法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微课程教学法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板块的设计构建“导学一体”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法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语法教学迈上创新发展之路,使语法教学由“教师的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本次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历时三个月的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充分证明:微课程教学法比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它必将翻开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李小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J].高教探索,2015,2.

[2]白小光,等.高职学生手机不当使用及对策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1).

[3]金陵.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4]金陵.微课程教学法视域看微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吴骏.SPSS统计分析从零开始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6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114-03

作者简介:桂花(198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杨征权(1971-),男,硕士,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效果分析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我国理工农医类高等学校科研财政投入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