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守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
2016-06-28刘庆英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刘庆英(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不同留守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
刘庆英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留守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在其父母的外出情况、外出的时间长短和团聚的频率都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母亲外出、父母外出时间较长、与父母团聚频率较少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相对较低。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留守情况
*贵州农村留守儿童情绪问题的研究(贵州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黔科合LH字[2014]7254)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of typ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on resiliency. By using the Ego-Resiliency Scale to investigate into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resiliency in the situation that the parents go out,years that parents go out,times that the family reunion together and caring for the people. It turned out that left-behind children's resiliency is relatively low when the mother go out or the parents go out longer time,and the family reunion together is lower frequency times.
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resilience;type of left-behind
引言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观注的问题,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面对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学术界和教育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展开了各种研究,多数研究结论突出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认为留守儿童总体适应不良。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留守儿童都不能适应社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同处于不利条件下的留守儿童,有的儿童能够适应环境健康成长,有的儿童却出现成长问题,研究者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与心理弹性有着密切关系[1]。心理弹性是克服逆境时个体本身具有的内在特质、能力或潜能,是静态的、恒定的。后来采取发展功能取向的研究者认为,心理弹性的结果是克服困境、恢复良好适应的功能或行为结果,是朝向正向、积极追求美好幸福的目标。
除此之外,不同的留守类型可能对儿童的适应产生影响。如根据父母外出打工的数量,可将农村儿童的留守类型分为类:父母双方现均在外打工的儿童称为双留守儿童,父亲或母亲现在外打工的儿童称为单留守儿童[2]。以往研究虽关注到不同留守类型对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但较少研究关注不同留守类型儿童的心理弹性的差异以及父母外出时间的多少和团聚频率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因此,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留守情况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留守情况是否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弹性。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贵州省惠水县断杉镇中心小学和中学9-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300名,共发放300份问卷,筛选有效问卷226份,其中男生111名,女生115名。
(二)研究工具
儿童心理弹性量表:Block & Kreman编制的心理弹性量表(Ego-Resiliency Scale)。共14个项目,使用简便,且具有较好的信效度[3]。
(三)数据处理
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留守情况儿童的心理弹性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不同父母外出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的显著性分析
表1 父母外出情况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比较
*表示P≤0.05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父母外出情况的主效应差异显著(F(4,221)=0.318,P<0.05)。再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父母外出情况中,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最高,其次为父母双方都不在家,最后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最低,这可能是母亲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能给孩子关爱和支持。
(二)不同父母外出年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的显著性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父母外出年数的主效应差异显著,(F(4,221)=3.35,P<0.05),从统计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外出的年数越长,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越低。
表2 父母外出年数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差异比较
(三)不同团聚频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的显著性分析
表3 和父母多久团聚一次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差异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和父母多久团聚一次的主效应差异显著(F(4,221)=1.34,P<0.05),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父母团聚的频率越高,孩子的心理弹性越高。
三、讨论
(一)父母外出情况
父母外出情况的主效应差异显著,其中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最高,其次为父母双方都不在家,最后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最低。大量的研究都验证了这个结果[4],这可能是因为父母双方或是父亲外出打工比较常见,但是如果只是母亲一方单独外出打工则很少见,并且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可能是夫妻双方出现了感情问题,迫使母亲外出,导致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可能是处于不太和睦的家庭当中,造成留守儿童缺失来自于母亲的关心和爱护,不利于儿童的成长。但是对于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不能够及时得到来自于父亲的关爱,但是他们通常都会得到来自于母亲的关爱和支持,母亲与留守儿童的亲密关系更有利于孩子心理弹性的提高,所以相对母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而言,母亲在家照顾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相对较高。
(二)父母外出年数
父母在外时间不同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2年内>2-5年>6-10年>10年以上。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关爱与支持对儿童的人格、社会交往有显著的影响力,甚至对其一生的健康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外出的时间越长,亲子间的沟通越少,不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发展,人格的不健全发展会造成低心理弹性。
(三)与父母团聚频率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有随着与父母团聚频率次数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这一研究结果与李永鑫等人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结果相一致[5],这是因为如果父母常回家看望孩子的话,会增加亲子间的交流,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从而减少因思念父母而产生的孤独感,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人格,反之孩子与父母团聚次数少,必然会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会让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弹性造成很大影响。
四、结束语
母亲外出、父母外出时间越长、与父母团聚频率越少等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
[1]王少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对自尊、情绪加工偏向的影响研究[D].广州大学,2012.
[2]范兴华.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的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11(2):71-77.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1999:303-305.
[4]骆鹤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
[5]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13-18.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056-02
作者简介:刘庆英(1983,5-),女,汉族,山东临沂人,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情绪加工机制、心理健康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