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因素解析
2016-06-28翟荣兵
翟荣兵
(安徽新华学院 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中小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因素解析
翟荣兵
(安徽新华学院 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摘要:物流外包涉及众多环节,存在系统性风险。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范围、规模、经济实力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距甚远,在进行物流外包时,遭遇的风险因素也会明显不同。中小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包括内部风险(社会系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物流服务商风险)和外部风险(战略决策风险、财务成本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组织管理风险)。文章针对上述风险,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与物流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关系;成立专门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外包绩效评价体系;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因素
一、引言
物流外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经成为非物流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范围、规模、经济实力、竞争力等方面和大中型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进行物流业务外包时,遭遇的风险因素也会明显不同。中小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之前如果风险意识不强,对存在的风险不能做到客观、科学的分析、判断,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那么企业的物流外包战略目标不仅不能实现,反而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会带来经营风险。
笔者认为目前的物流外包风险研究还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1)中国中小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调查中,风险指标的设置尚需根据国情进行调整。(2)目前研究的主要是外包方法的运用,以概念性的模型框架为核心,缺乏典型案例的实际分析。(3)对一般企业物流外包风险识别与评价理论的综合研究较多,缺乏针对性的专门研究。(4)物流外包风险评价体系的系统性不够。
本文通过分析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典型案例,构建了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体系,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
相对国外而言,国内中小型企业起步较晚,由于社会经济环境还不够完善,我国物流业发展缓慢以及企业自身的原因,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外包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社会环境上,均出现不少问题(见图1)。
内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第三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项目设计和系统评估;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和评估能力不足;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缺乏对物流外包风险的制约;客户满意度难以达到理想程度。
存在的外在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区域物流平台的不完善;国内物流信息化的不普及。
三、外包风险体系构建
综合本课题研究及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中小企业物流外包风险既有一般企业业务外包风险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中小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独特特征,包含内部(见图2)和外部风险(见图3)。
图2 内部风险
图3 外部风险
1.内部风险
来自企业内部的物流外包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决策风险:主要由企业竞争环境变化、外包市场成熟度、外包合同风险和退出策略风险组成。企业物流外包环境情况、外包市场成熟度会对中小企业的物流外包战略决策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签订必要的物流服务合同是企业实施物流外包的前提,合同规定了合作双方的法律责任。物流外包企业如果与中小企业发生纠纷,中小企业由于地位不高和实力有限等原因,在退出策略的制定和选择方面会处于不利形势。
(2)财务风险:中小企业物流外包战略本身就是力图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降低自身财务成本和获得一定的安全保障。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资成本、隐含成本估计、成本失控以及物流商财务风险。
(3)人力资源风险: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可能导致企业物流技术水平下降、物流人才流失、人员协同和学习能力降低等问题。
(4)组织管理风险:由于合作双方组织文化差异,外包契约不规范和没有选择到合适的物流服务商等因素,造成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存在风险。
2.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系统风险:中小企业在面对政治、法律或社会环境因素变化时风险抵御能力较弱。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所导致的中小企业物流外包风险是社会系统性风险,波及范围广、时间长,无法通过措施有效控制。
(2)市场竞争风险:该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中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外包垄断等原因而产生的。随着物流外包市场的发展,物流服务商讨价还价能力加强,物流外包的风险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进一步完善了行业标准并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了物流外包的难度,致使总费用提高。
(3)信息技术风险: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将自身不擅长的物流业务外包,交给更适合的物流服务商来运作与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信息技术风险必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双方沟通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信息反馈不到位、信息遗漏等方面。
(4)物流服务商风险:物流服务商的风险主要由物流商锁定风险、物流商法律风险、物流商选择风险三个方面组成。由于不能对服务商做到全面了解,必然存在由于服务商选择和控制不当造成的风险;部分物流服务商市场垄断行为的存在,导致中小企业讨价还价能力非常弱。
四、案例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实体经济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以安徽省为例,汽车产业是安徽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安徽某汽车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一举成为全国500强企业,其配套生产厂家分布全国。由于其87%的配套企业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不利于降低成本与同行业的竞争。同时,随着国家对汽车产业宏观调控的深入,中国汽车产业将实现兼并重组。安徽某汽车集团作为国内重要的集卡车、商务车以及小轿车等为一体的汽车生产厂家,将会迅速发展壮大,其配套中小企业也将从中获益。可是伴随着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虚拟经济的危机波及实体经济,让中国的汽车行业特别是高耗能汽车行业瞬间进入了寒冬。对于处于战略转型时期的安徽某汽车集团及其零部件配套企业来说经济危机的冲击尤为剧烈。伴随着原材料涨价、油价上涨、人民币继续升值、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费用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而且国内外市场扩张、新产品的推广等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消耗,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为了更好地发展其核心业务,进行物流业务外包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进行物流外包决策之前,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首先要从风险角度考虑该决策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五、防范中小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对策
1.选择合适的物流外包伙伴和模式,与物流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关系
(1)选择适合企业的物流外包伙伴和模式。 中小企业在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之后,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这是中小企业物流外包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要对物流服务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客观评价。通过对供应商的全面分析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的风险。二是中小企业应实事求是,深入分析自身物流能力与状况,客观分析物流外包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一般情况下,企业只有在拥有了合适的合作伙伴,企业内部管理层也认识到物流外包的重要性而且清楚针对外包应做的准备工作后,才能决定是否实施外包,并确定其是否有能力和可供选择的物流供应商进行合作。三是引入竞争机制,确定若干家拥有良好声誉和实力的物流服务企业。确定若干家物流服务企业而不是简单地与一家企业合作,有助于规避合作风险,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2)与物流服务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合作双方本着共赢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努力建成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达到合作双方共赢的目的。二是本着分配公平、程序公平的基本原则,积极做到制定政策或采取措施时,能充分考虑到合作方的利益。三是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相互沟通。中小企业应积极让物流服务商知道其所能得到的收益,以激发合作的积极性。
2.建立联合风险防范机制,成立专门风险管理小组
单个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因素在风险防范力量上显得明显不足,但通过和其他企业的积极合作,建立有效的联合风险防范机制,可以达到共同面对风险、降低风险的目的。合作的企业既可以是几家有着相同类型风险的企业,也可以是地点相近或是在某些利益上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它们以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方式通过一定的协同机制连接起来,共同对风险进行防范。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有关工作组,对物流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识别、评价、监督、控制和防范。工作组人员构成应囊括企业各个部门负责人,其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对物流外包进行有效监督、调控。
3.构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流外包管理机制
(1)树立创新观念。管理者必须改变物流外包意味着物流业务不重要的看法,而应当从战略的角度正确面对物流外包问题,把它作为企业有效地使用外部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确定了企业物流外包需求及目标后,应当在充分调查企业自身资源及外部市场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物流外包合作对象。企业的物流外包需求、目标也是企业对服务商实施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
(2)选择合适的物流外包服务商,适时调整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中小企业应依据实际需要,对物流供应商的管理状况、战略导向、信息技术能力、行业运营经验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企业尤其要对物流服务商的承诺和报价进行仔细的分析比较,从而确保物流外包业务有效地完成。企业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一方面应通过物流外包的实施,最大化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实现物流合作的持续稳定。企业物流外包后,原有业务流程必然会发生变化,相关部门也需要分流部分员工,因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对企业自身的组织体系进行调整,必要时还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适应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后组织的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调整的目的主要有:调整整体业务流程,进行部门职能变革;持续有效地对外包的物流业务进行监控;对有关人员进行分流、安置及岗位再分配。
4.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物流外包绩效评价体系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合作双方可以了解对方希望在合作中实现的目标,减少由于沟通的不到位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掌握和控制外包物流的实时运行情况,既能够很好地掌握物流控制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管的作用。物流信息系统建立后,合作的双方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还能够了解彼此的战略方向,进一步强化双方的战略合作,增加相互信任,减少甚至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
5.加强企业间文化交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每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企业之间加强文化交流有助于取长补短,弥补企业原有文化的不足,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使双方合作更加和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6.完善外部条件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应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合作双方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通过完善有关物流外包的政策法规,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物流外包业务实施的宽松环境,降低物流外包风险。同时,政府应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存在的主要形式,它们基础薄弱,不仅需要有利的政策法规环境,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具备了以上两个基本条件,中小企业减少了影响物流外包的不确定因素,才能蓬勃发展环境,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兴华.中小企业物流外包风险识别分析与防范研究.广东工业大学,2008.
[2]赖卫东.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其法律防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1):271-272.
[3]郑浩昊.基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流外包管理.交通企业管理,2011,(1):52.
[4]刘萍萍.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理论基础解析.商业时代,2009,(8):14-15.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收稿日期:2016-02-05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K2016A045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K2015A676);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徽新华学院物流管理项目(2013zytz080)
作者简介:翟荣兵,男,安徽巢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风险、区域经济、高等教育研究。
DOI:10.19327/j.cnki.zuaxb.1007-9734.2016.03.022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734(2016)03-01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