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灾害救援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救援纪实
2016-06-28朱均煜
朱均煜
编者按
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灾害救援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救援纪实
朱均煜
1、基本情况
1.1事故时间、地点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深圳支队指挥中心接110警情称,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红坳村一山体发生滑坡,事故位于东长路以东1公里、光侨路以南2.5公里。
1.2周边情况
滑坡事故现场,东面为东0路,南面为山体,西面为东5路,北面为长凤路,距离光明中队红坳分队200m,光明中队4.5km,光明大队13km,灾害现场1条西气东输管线横跨东西两面。
1.3灾害情况
滑坡渣土近270万立方米,覆盖面积近28万平方米,造成多名群众被埋压,埋压最厚处达3层楼高,事故造成73人遇难、4人失联,德吉程、柳溪2个工业园30多栋(间)建筑物被掩埋或受损。
1.4力量调集
12月20日13时30分,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以下简称大队)接到总队调度命令,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调出一支重型救援队,共61名官兵、4条搜救犬、11辆消防车,由当日大队值班领导带队赶赴现场增援。
2、搜救行动
2.1初战搜救
20日15时25分,首批力量到达现场并向总队指挥部领受任务。根据现场指挥部的命令,大队主要负责对东二路附近西北面的泥土埋压区域探测搜救。20日15 时58分,第二批力量到达现场,并根据现场侦察情况,迅速制定初步救援方案。按照“分片作业、轮换作战、仪器探测、重点施救”战术措施,对所承担的作业点进行交叉探测。20日16时15分,由于现场面积较大,根据总队指挥部命令,大队通信保障组利用无人侦察机对灾害事故现场进行航拍侦察。20日23时45分,在大队作战区域的中部首次探测出疑似生命体征的信号(不稳定),大队立即调集多台雷达生命探测仪再次对疑似点进行探测,信号断断续续、时有时无。后经大队搜救犬分队以及蓝天救援队共同确认,疑似点不存在生命体。21日15时28分,搜救小组第二次搜索到生命体征信号,经过多种搜救技术共同确认后予以排除。21日凌晨1时,现场降雨,气温急剧下降。大队将官兵轮换作战时间缩短为6小时。凌晨2时,根据失联人员家属提供的信息,结合卫星地图,将原柳溪工业园区域确定为重点搜索区域。经过1小时探测,发现该区域内出现疑似生命迹象。针对土层较厚的情况,大队协调了多台挖掘机从侧面清理土层,依照“仪器探测—大型机械清理土层—仪器探测—搜救犬确认”的程序反复探测。至21日12时,大队在该疑似点清理土层约5000余立方,经确认,不存在生命迹象。经过21小时连续搜救,大队救援队对长约450米、宽120米的泥土埋压区域进行了全面探测搜索,没发现生命迹象。期间,大队搜救小组还协助中山支队,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在该支队作战区域探测,约测30余次,没发现生命迹象。
2.2联合作战
21日15时,根据总队现场指挥部命令,重点搜救区域调整为西北角一栋损毁严重的办公楼(该办公楼原为六层建筑,一至四层被泥土埋压,只露出顶层)。根据现场情况,大队指挥部临时调整救援方案,采取警种(武警交通部队等单位)联合,按照“逐层搜救--大型机械清理土层--仪器、搜救犬交叉确认”的方式进行,协同配合、轮流作业。
21日18时许,广州消防支队加入到大队作战区域联合搜救。期间,利用音频、视频和雷达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多种搜救技术对办公楼进行了全面探测。
22日19时许,在该办公楼挖出一个保险箱,并根据总队指挥部要求将保险箱移交给公安部门,寻找失主。大队持续在该区域搜救探测至23日11时许,在楼内清理出各种障碍物一千多件,探测50余次,未发现新的生命迹象。
22日21时许,根据总队现场指挥部命令,由大队搜救犬分队统筹现场消防支队14只搜救犬行动,在各消防支队作战区域定点搜救100余次,成功在深圳作战区域确认一名幸存者。23日6时40分,该名幸存者获救,创造了深圳“12.20”滑坡事故生命救援的奇迹。
2.3值守换防
23日12时,黄金救援72小时结束,救援现场开始进入大规模工程机械挖掘作业阶段。根据总队指挥部命令,大队把救援队分为若干个5人小组,在现场轮班值守,开展安全巡查。24日22时许,大队接到总队换防命令,现场任务完成。24日23时21分,从深圳出发返回广州。
3、思考与展望
这次救援行动,使我们的队伍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官兵英勇顽强。在没有轮换力量的情况下,全体指战员持续作战5天4夜,定点搜救500余次,没有一人退缩,始终保持高昂斗志。二是战术相对合理。大队结合现场情况及手中的器材装备、搜救犬等技术手段,确定了“分片作业、重点搜救,仪器探测、搜救犬确认”的战术措施,确保搜救合理高效。三是多方协同作战。充分利用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等力量的技术优势,联合对救援现场进行搜救,提高了搜救效率及准确性。四是通讯保障有力。大队通信分队利用3G图传设备,无人侦察机等技术手段及时为现场指挥部提供一手资料。
结合此次搜救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官兵的救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及时补充更新各类救援装备,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事故开展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战化训练。
3.1器材装备模块化管理,满足突发灾害事故救援快速反应的要求
此类突发灾害事故救援中时间就是生命,救援的时间越早,受困者生存的希望就越大,灾后72小时对于减少伤亡尤为重要,是救援的黄金时间。如何在灾害事故发生后,救援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合人员,调集相应装备、后勤保障物资赶赴灾区是一个关键。针对此种情况,单位可将救援队所需的所有器材,小到一颗铁钉,大到发电机由战勤保障中心统一集中放置保管,并且定期进行清点和维护保养。在季度、年终检查中,可将此项工作列入检查范畴,确保接到救援任务时,能在1个小时内将所有器材装车,并且所有器材都能拉的着,打的响。
3.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官兵能力素质,扩大救援队人员规模
此次救援行动现场环境复杂,救援难度大,持续时间长,给救援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的救援队员大部分是受过相关救援培训的业务骨干,但也存在救援业务技能参差不齐的情况,对生命探测仪的操作使用上很好地反应出了这一点。今后,可通过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备案,确保单位随时能拉出一支45人的重型救援队。此外,培训中重点加强器材装备操作训练,特别是生命探测仪这类高精尖的装备。
3.3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装备配备
深圳“12.20”滑坡灾害救援或者地震灾害救援中,搜索被困者是第一步。只有明确被困者的具体方位,后续的救援行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有效率。基层救援队伍急需配备类型完善、性能先进的各类生命探测仪,解决好救援行动的这个“第一步”。
作者单位: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特勤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