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门源6.4级地震应急处置与思考
2016-06-28郭葆庆吴宏志易长乐
卢 宁 郭葆庆 吴宏志 易长乐
青海门源6.4级地震应急处置与思考
卢 宁郭葆庆吴宏志易长乐
2016年01月21日01时13分(北京时间),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7度、东经101.6度)发生M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造成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4个县的18个乡镇及门源种马场受灾。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中央领导同志做出指示,要求抓紧了解和核实灾情,注意引导舆论,做好抗震救灾和群众安置工作,确保灾区社会和生产生活秩序稳定,确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青海省委省政府就灾区排查灾情、转移安抚房屋受损群众、加强预警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和救灾救助工作提出要求,迅速组织力量排查灾情,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及相关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快速响应,及时联动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立即启动II级地震应急响应,省政府通过应急指挥系统与中国地震局进行了视频通话,就此次地震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沟通,交换了意见。由中国地震局、湖北地震局、青海省、市、县三级地震部门组成的现场工作队赶赴灾区开展地震应急现场处置工作。
21日凌晨,指挥部连夜派出三批次现场工作队赶赴震区,开展地震烈度调查、损失评估和流动监测等工作。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门源县东北祁连山中东段,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21日当日门源普降大雪,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8℃,在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全体现场工作人员克服高原反应、高寒低温等困难,顶风冒雪,快速、有效、安全地完成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灾区政府进行了抗震救灾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灾区政府的肯定。
根据对震区的既往及初步了解到的情况,青海省地震局向中国地震局提出适当降低响应等级的请示和建议。中国地震局在吸纳青海省地震局建议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停止了三个轮值省地震局的响应和西北五省应急联动响应,立即派出了12人的现场工作组赶赴地震现场。在这次地震应急工作中,中国地震局、青海省地震局与省、州、县和湖北地震局组成的现场工作队共计53人在灾区开展了现场工作。1 月27日,根据预案,青海省地震局及时结束了此次地震的应急响应行动。整个应急工作紧凑、有序、高效,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又避免了过度响应造成的资源、人员浪费。
2.回应关切,稳定社会
青海地震台网中心在震后 10分钟内准确定出此次地震三要素,立即上报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和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和震区政府;立即启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速报平台,加强“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电话值守,立即了解灾情、震情和社情,并形成地震简报报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立即召开紧急震情会商会,研判地震趋势;立即通知震区所在地的海北州及门源县地震局赶赴震区了解情况;及时向省重大灾害救援队、武警青海总队救援队、卫计委卫生救援队等专业救援队通报了震情。
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后,仅两个多小时青海省地震局就组织召开了海北州门源县M6.4级地震新闻发布会,就此次地震的基本情况、震情和灾情、地震应急处置和震情趋势向媒体记者作了通报。1月24日,组织召开门源“1.21”M6.4级地震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向各家媒体介绍了地震烈度概念及地震烈度评定相关工作流程,并对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情况和地震特点进行了通报。除此以外,还通过青海省地震局新闻发布QQ群、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积极响应社会关切,加强对媒体和舆情信息的监督,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切实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
近两年来,青海省地震局注重媒体和社会舆情,及时给新闻媒体提供权威、准确、全面的信息,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维护社会的稳定。2015年10月份以来,青海省地震局相继召开防震减灾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青海省防震减灾条例》专题新闻发布会、祁连县5.2级地震新闻发布会,特别是2015年12月26日至28日,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连续发生6次有感小地震,震级均在M2.0级左右,因震源较浅,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恐慌情绪,青海省地震局组织召开新闻通气会,就青海省地震局针对有感小震群所采取的处置措施进行了通报,表示近期原地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依据不充分、迹象不明显,当地居民无需恐慌,震区及周边的群众情绪很快稳定。
匡湧副省长到现场指挥部看望工作人员
3.准备充分,处置有序
3.1加强应急准备工作和部署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仅2014、2015两年就先后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省政府专题会议等8次会议,研究部署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细化为具体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保证全省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每年由省政府应急办和省地震局牵头,组织由省防震减灾工作相关成员单位组成的省政府督查组,对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市(州)、县人民政府和相关行业、领域的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各地的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全面落实。在2014年以来的乌兰、玛多、祁连等几次5级左右地震和此次门源地震的应急工作中,当地党委、政府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具体工作周密细致扎实,应急处置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实战检验。
3.2加强地震应急培训和演练
利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为青海省两支专业救援队伍、省安监局、省红十字会共培训64人。组织40多人参加了全省各市(州)、县地震局地震应急管理培训,组织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和各市(州)地震应急管理人员40人参加了全省地震应急管理高级培训班。加强地震应急演练,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应急演练,尤其是2015年12月2日在海东市互助县举办的省、市、县三级地震部门和电信部门联合的无脚本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演练,不仅检验了省地震局与市、县地震局之间的联动响应机制,同时通过和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的联合,解决了现场通信保障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后勤保障有力
从玉树地震开始,青海省地震局就非常注重后勤保障工作在地震现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结合玉树地震的经验,配备了装备、制定了应对方案、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确保地震现场的后勤保障。门源地震发生后,快速组织车辆运力,共调集8辆越野车、4辆公务用车、1辆皮卡车待命,分别于1时40分、2时00分、2时30分,分3批次派出3辆越野、12名现场工作人员携带3套地震监测仪器赶赴现场。
现场工作组赶赴灾区
4.上下联动、协调有力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充分发挥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汇报相关情况,并做好与涉灾市(州)、县政府和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间的协调工作,保障全省地震应急处置和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1月23日,按照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海北门源6.4级地震应急处置与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发挥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地震应急和防震救灾工作。在这次地震应急处置行动中,省电信公司为中国地震局现场指挥部提供通信保障服务,开通视频会议链路实现了烈度图远程视频论证,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及时向灾区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现场指挥部提供了高分辨卫星影像图,省气象局及时提供气象服务,省国土、交通、水利、安监、经信委、农牧等各成员单位积极排查灾情和险情,确保了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5.履行职能、服务社会
做为省级地震主管部门,同时作为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青海省地震局一直以来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服务社会。近年来,积极推进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指挥调度、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社会动员等工作。推进对重点地区应急准备督查检查的常态化、制度化。指导地震重点危险区地方政府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制定抗震救灾专项方案。继续开展各级各类预案编制、修订、演练和评估。推进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地震现场处置能力。开展市县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调研与指导工作,开展第一响应人等基层志愿者培训,引导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自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对年度危险区内的危房普查, 并结合省政府实施的“美丽乡村”、“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优先对危旧房进行拆迁或改造加固,使这次地震未造成房屋倒塌、无人员伤亡,得到灾区人民群众的赞许。
此次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提出了“关于加强青海门源6.4级地震灾区余震防范的建议”:一是加大老旧房屋和危险房屋排查力度,防止强余震发生可能导致的毁坏或倒塌;二是对屋内高大家具和重悬挂物予以加固和固定,避免因倾倒、掉落导致人员受到伤害;三是灾区工作人员要加强安全防护,在进入受损房屋时要看好撤离路线,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四是加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排查除险,对可能威胁村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前制定防范和应对方案;五是在北山乡、西滩乡等乡镇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被等御寒物资。同时,积极开展震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海北州地震局安排各县地震局开展震后宣传工作,及时宣传报道震情和地震科普、应急避险知识,为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宣传保障。
6.锻炼队伍、培养人才
青海是个地震多发省份,虽然经历了玉树7.1级地震的洗礼,但近年来随着一些有现场工作经验的老职工退休,新进的人员未经历真正的地震现场,不能将理论融入到实践当中,地震现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出现了断档。2015年,青海省曾发生两次5.2级地震,青海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派出人员进行了地震现场工作,但由于震级不大、人员稀少等诸多原因,并没有接受真正的考验。门源6.4级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先后派出25名现场工作队员,在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各位专家的帮助下,边干边学、虚心请教,掌握了现场工作的工作流程、调查规范、烈度图划定等主要工作方法,并第一次使用了灾害调查终端。中国地震局安排云南地震局、新疆地震局的两位专家对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进行指导,青海省地震局的几位年轻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做好数据收集、整理、计算等工作,及时请教、随时沟通,对灾害损失评估的标准、计算方法、参数确定和调整等工作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通过此次地震现场实战培训,锻炼了青海省地震局的地震现场队伍,为以后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体会与思考
7.1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充分发挥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积极推进对全国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督导检查,有效提高了地方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此次门源地震灾区政府和省政府相关厅局应急反应迅速,处置有序得当,具体工作周密细致扎实,是对近年来地震系统一直积极推进的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督导检查工作成效的一次有效实战检验。
7.2全国地震系统积极引导地方政府推进农村(牧区)民居的地震安全,减灾效益明显。近年来青海省对农牧区大力实施农村困难危房改造、一般群众奖励性住房、游牧民定居等抗震农居工程,使灾区房屋的抗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门源地震灾区48%的民居经过上述项目改造,是此次门源6.4级地震“无房屋倒塌,无人员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7.3地震应急预案中对地震应急响应级别的判定有三个条件,即震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果将震级做为初判条件确定出最初的响应级别,那么,随着后来人员伤亡、破坏情况的进一步明晰,应该对最初的响应级别进行调整。此次门源地震,中国地震局启动了II级响应,如果在了解到“无房屋倒塌,无人员死亡”这一情况后,能够适时地将响应级别降低到III级响应,会更有实效一些。
7.4结合现场实践,地震部门在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中的作用与定位应该重新斟酌:
其一,《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青海省地震应急预案》规定:“民政、地震、国土资源、建设、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灾区范围、受灾人口、成灾人口、人员伤亡数量、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环境影响程度等,组织专家开展灾害损失评估。”。目前,青海省是由青海省地震局牵头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相关工作的;国家层面,当发生重特大地震灾害启动I级响应时,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相关工作则是由民政部牵头的。
其二、地震系统所做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主要考虑的是构、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时的直接经济损失,对于量大面广的其他行业的损失并不十分清楚,还得依靠相关行业部门提供,且最后得出的灾损结果往往与地方政府的认识差距较大,因为地方政府对于地震灾害损失的认识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更加紧密一些。
作者单位:青海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