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2016-06-28杨克俊
杨克俊
湖北潜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潜江 433199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杨克俊
湖北潜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潜江433199
【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差异,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0.0%,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和卒中部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抑郁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8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8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分析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均rs>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密切相关,高血压、糖尿病、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8均为其危险因素。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抑郁;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为脑血管疾病后情绪障碍和思维迟缓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认为其可能与神经缺损及心理因素有关[1]。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极高,极大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存质量,故寻找其发病危险因素并预防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回顾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研究其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研究对象为2010-01-2014-01我科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纳入标准:(1)既往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抑郁障碍的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DSM-IV)中抑郁症诊断标准;(3)排除脑卒中前有精神障碍病史者,排除意识障碍、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完全性失语及失用无法正常交流者。共入选150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发生率40.0%,包括男37例,女23例;年龄30~80岁,平均(61.5±5.8)岁。
1.2观察指标及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观察以下指标:(1)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部位、卒中部位和卒中病灶体积,其中卒中病灶体积采用三维CT重建病灶,计算病灶体积。(2)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包括意识水平、语言功能、视野、面瘫、运动、感觉、共济失调和反射等15项目组成,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igmaPlot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采用2检验。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和卒中部位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缺血性脑卒中
2.2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均rs>0,P<0.05)。见表2。
表2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主要为脑血管狭窄导致血供不足,动脉粥样硬化为脑血管狭窄堵塞的主要病因,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3]。目前,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存在原发性内源机制学说及反应性机制学说,前者认为脑卒中损伤与情感相关的部位,导致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摄取、降解异常而引起抑郁症状[4];后者认为脑卒中患者因家庭角色的转换、躯体功能的丧失及社会活动的下降,往往伴随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极易产生抑郁症状[5]。基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推测与抑郁心理及神经损伤的有关因素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可损伤脑血管,导致脂质沉积至小血管,诱导炎症细胞迁移浸润至小血管造成免疫损伤,继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狭窄[6]。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史者高达76.5%,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6倍于正常血压者[7]。糖尿病往往导致糖代谢异常及血脂升高,均可造成血管损伤及脂质沉积并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8]。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绝对风险为1.28%,动脉粥样硬化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9]。本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与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正相关,提示对存在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的脑卒中患者应积极行降血压及降糖治疗以降低其发生风险。
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为病灶体积,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为NIHSS评分,两者均具有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与神经元的损伤及再生障碍密切相关,坏死变性的脑细胞产生大量炎症因子,神经损伤与病灶体积及NIHSS评分正相关,同时损伤的神经导致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下降而无法修复损伤神经[10-11]。研究发现,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病程与抑郁的发生正相关,神经损伤功能越重,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越高,随着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本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与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正相关,表明脑卒中病灶越大、NIHSS评分越高的患者抑郁的发病风险显著越高。
4参考文献
[1]钱俊枫,张志珺,钱方媛,等.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脑白质疏松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0):1 043-1 049.
[2]翁静,许科闻,董伟,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 694-1 695.
[3]贾宏宇,许健,栾新平,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类型及MRI表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12):1 263-1 265.
[4]郑磊,朱建国,袁栋才,等.脑卒中后内源性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95-98.
[5]张莉芳,燕铁斌,尤黎明,等.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程度测评工具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4):386-390.
[6]任乃勇,赵康仁,张渭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抵抗素、脂联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6):404-407.
[7]黎娜,范书英,王勇,等.脑卒中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 151-4 152.
[8]谭新睿,金鑫,姜红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2):202-204.
[9]刘国荣,高素玲,张江,等.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6):607-610.
[10]李云,郭旭,李永刚,等.脑卒中后抑郁大鼠额前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6):507-509.
[11]蒋华玉,王永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关系的Meta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626-628.
(收稿2015-02-22)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0-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