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分析
2016-06-28杨玉涛
杨玉涛 纪 红 刘 颖
河北保定市蠡县医院 保定 071400
不同麻醉方法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分析
杨玉涛纪红刘颖
河北保定市蠡县医院保定071400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甲组(静脉复合麻醉40例)、乙组(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40例),所有患者均为ASAⅠ~Ⅱ级。分别在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的20 min、(T2)、切皮后的1 min(T3)、子宫牵拉时(T4)、手术结束时(T5)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结果在麻醉前2组各指标间比较(P>0.05);在麻醉后有以下变化:(1)MAP与T1比较,乙组患者在T4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患者在T2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时间点比较(P>0.05);(2)HRV与T1比较,乙组患者LF/HF比值在T4时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LF在T5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LF/HF、HF、LF差异均不明显(P>0.05);甲组患者在各时间点(T1除外)时LF/HF、HF、LF均有下降(P<0.05),LF/HF在T5时升高(P<0.05),HF、LF仍低于T1(P<0.01);(3)HR与T1比较,乙组差异不明显(P>0.05),甲组在T2时下降(P<0.05),T5时升高(P<0.05)。结论使用单纯的静脉复合麻醉和使用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均能抑制HRV,静脉复合麻醉对LF、HF的抑制较强,交感/迷走神经的张力偏向副交感神经优势方向转移,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但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对HRV的影响相对较小,交感/迷走神经的张力偏向交感神经优势方向转移。
【关键词】不同麻醉方法;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分析
自主神经系统在临床上是一种维持心血管稳定的很重要的神经调控系统。研究证明[1-2],心率变异功率频谱分析(HRV-PSA)能够定量、无创伤性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功能[3]。由于麻醉方法的不同,导致自主神经张力失去均衡性,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就采用2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分别对80例(各40例)行子宫切除手术,观察两种麻醉方式对心率变异性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02—2015-02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甲组(静脉复合麻醉)40例、乙组(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40例。所有患者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均为ASAⅠ~Ⅱ级。年龄61~83岁,平均(65.2±5.7)岁,体质量41~76 kg,平均(53.5±8.3)kg。排除标准:心血管疾病及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心电图异常、肝肾肺功能严重异常、服用过影响心血管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患者。本研究均填写知情通知书。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先后的顺序随机分成2组各40例:甲组(静脉复合麻醉)、乙组(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液体总量、术中失血总量、尿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3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s)
1.2麻醉方法[4-5]所有患者在术前30 min均给予苯巴比妥0.1 mg和硫酸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入室后连接监护仪对ECG、DBP、SBP、MAP、RR及SpO2进行检测。将左侧的肘正中静脉开发输入胶体液或晶体液,然后根据血压的波动来调整输液的速度。
甲组患者依次给予咪唑安定2 mg、枸橼酸芬太尼4 μg/kg、异丙酚2.5 μg/mL、顺阿曲库铵7~10 m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使用机械来控制通气,调整呼吸机各项指标,使呼吸频率为10~13次/min、吸入氧的浓度为50%~60%,PCO2为35~40 mmHg,麻醉维持用异丙酚1.5~3 μg/mL(效应室靶浓度),根据患者情况间断给予0.1 mg芬太尼及2~4 mg的顺阿曲库铵静脉注射进行维持[6-7];乙组患者首先给予硬膜外麻醉,做硬膜外穿刺并置管(在L2~3或者L3~4间隙),成功后给予2%的利多卡因3 mL,如果不出现全脊麻并发症,就给予0.894%的罗哌卡因进行首量麻醉(剂量:6~10 mL),将平面控制T8~S4水平,每1.5 h追加3~5 mL的0.894%罗哌卡因,然后给予1~2 mg咪唑安定,1/4~1/2 U氟芬合剂、1.0~1.5 μg/mL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进行镇静,以2~3 L/min的氧流量面罩给氧,所有的患者如果出血量>全身血容量25%或者血红蛋白(Hb)浓度<80 g/L时输注红细胞(浓缩的)。
1.3心率变异性检测采用Ⅱ导联(ECG标准)的QRS波作为原始信号,以毫秒为单位,应用傅立叶转换原理和功率频谱分析技术,连续测定正常心跳(每256次)的R-R间期,分析心率变异的幅度和速度,将心率波动的信号分解成为幅度与频率不同的周期波动成份。高频段功率(HFa),频段为0.15~0.35 Hz,是迷走神经活性指标,主要由迷走神经张力的调节;低频段功率(LFa),频段为0.03~0.15 Hz,主要是反映交感神经的活性,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双重调节;LFa/HFa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状态量化指标。
1.4观察指标连接HXD-1性的检测仪(患者要在安静10 min后进行),在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的20 min、(T2)、切皮后的1 min(T3)、子宫牵拉时(T4)、手术结束时(T5)分别检测无创血压(MAP)、HRV、心电图(ECG),比较2组各指标的变化。
2结果
在麻醉前2组各指标间比较(P>0.05);在麻醉后有以下变化:(1)MAP与T1比较,乙组患者在T4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患者在T2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时间点比较(P>0.05);(2)HRV与T1比较,乙组患者LF/HF比值在T4时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LF在T5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LF/HF、HF、LF差异均不明显(P>0.05);甲组患者在各时间点(T1除外)时LF/HF、HF、LF均有下降(P<0.05),LF/HF在T5时升高(P<0.05),HF、LF仍低于T1(P<0.01);(3)HR与T1比较,乙组差异不明显(P>0.05),甲组在T2时下降(P<0.05),T5时升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麻醉前后MAP、HP及HRV的变化
注:与乙组比较,**P<0.01,*P<0.05;与麻醉前比较,##P<0.01,#P<0.05
3讨论
因心率周期性的变化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反射所介导,因此目前心率变异性功率频谱分析用于自主神经的评价,能够提供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信息。围术期的HRV的分析可以定量的反映出药物、麻醉及手术的刺激对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均衡性影响。HFa0.15~0.35 Hz,是迷走神经活性指标,主要受迷走神经张力的调节,和呼吸节律有关;LFa0.03~0.15 Hz,主要是反映交感神经的活性,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双重调节,和心脏的自律性、外周的压力反射相关;LFa/HFa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状态量化指标。
有研究显示[8],施行椎管内的麻醉后,如果患者感觉平面阻滞在T3~T4以上时,心交感活性就降低,副交感活性稳定了血流动力学。本研究显示,乙组患者在麻醉后,LF/HF比值保持平衡;LF、HF和麻醉前比较,虽处于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意义;HR、MAP与麻醉前比较,变化不显著。和李群、李继昌等[9-10]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一般生理状态下,一种活性物质升高会伴随另外一种活性物质的抑制,当阻滞的平面比心交感神经高时,阻断心交感的传出通路,致使LF、HF同时受到抑制,这就说明了LF、HF能够反映副交感、交感神经共同的作用。在子宫受牵拉时,乙组患者LF/HF比值升高,MAP降低,和麻醉前比较(P<0.05),这是因为牵拉内脏致使迷走神经的活性增加,心率和血压引起反射性的降低,致使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受到抑制,表现为HF降低,LF升高,再加上硬膜外麻醉使HF、LF均受到抑制,因此这时LF/HF比值升高,HF比LF降低明显,交感/迷走神经的张力偏向交感神经优势方向转移。手术完毕后,HF、LF和麻醉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LF/HF比值不变。这跟麻醉状态下的手术刺激减弱关系密切,关于这方面结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综上所述,使用单纯的静脉复合麻醉和使用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均能抑制HRV,静脉复合麻醉对LF、HF的抑制较强,交感/迷走神经的张力偏向副交感神经优势方向转移,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但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对HRV的影响相对较小,交感/迷走神经的张力偏向交感神经优势方向转移。
4参考文献
[1]Kendra M,Wojtczak M,Janiak A,et al.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J].Pol Merkur Lekarski,2007,23(134):92-94.
[2]Duclos TW.Functionof Creactiveprotein[J].AnnMed,2007,32(11):274-278.
[3]盛如意,刘少文,王成龙,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比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11):55-56.
[4]Futami R,Miyashita M,Nomura T,et al.Increased serum vascular en2dothelial growth factor following major surgical injury [J].JNippon Med Sch,2007,74(3):223-229.
[5]陈慰峰.医学免疫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43.
[6]王太,张小平.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对血浆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6):574.
[7]Singe Lyn EJ.Continuous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and post 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J].Act an Anesthesiol Belg,2006,57(16):109-112.
[8]关开华,卢寒东,梁安伟,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C反应蛋白及补体变化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0):39-41.
[9]李群,关雷,蒋健谕,等.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2003,35(2):191-192.
[10]李继昌.咪唑安定符合普鲁泊福镇静时的心率变异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63-66.
(收稿2015-04-20)
【中图分类号】R6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9-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