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6-06-28吉晓天周少珑
吉晓天 周少珑 王 景
1)海南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三亚 572000 2)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神经内科 三亚 572000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吉晓天1)周少珑1)王景2)
1)海南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亚5720002)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神经内科三亚572000
【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CVR)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2012-03—2014-03收治的MCA缺血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42例未出现临床症状患者为无症状组,42例出现典型症状患者为有症状组,对其资料与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CVR改变原因。结论有症状组患者BHI及IMT同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中具有饮酒、吸烟史,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压史患者同对照比较,明显较多(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及IMT与CVR改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VR改变可提示症状性MCA缺血,而吸烟、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及IMT与CVR改变具密切相关性。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缺血;相关性;脑血管储备能力
CVR对于脑功能稳定具有较为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1],脑卒中发生与CVR改变具有较大关联,因此对于症状性MCA缺血患者而言,对CVR改变进行有效检测,是防治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有学者指出[2],通过对患者进行屏气试验及TCD检测等方法,可对CVR改变相关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对2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症状性MCA患者CVR改变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2012-03—2014-03收治的MCA缺血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42例未出现临床症状患者为无症状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4~76岁,平均(54.3±3.1)岁;以42例出现典型症状患者为有症状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5~74岁,平均(55.1±3.4)岁,临床症状:29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为头晕,6例为偏头痛。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且经MRI、TCD检查确诊;大脑中动脉狭窄;资料完备。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者;肿瘤患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研究中84例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病史等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及屏气试验,具体方法。
1.2.1经颅多普勒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选择KJ-2V1TCD诊断仪,选取2 MHz脉冲探头,对MCA血流进行检查,并对平均流速及脉动指数进行计算。
1.2.2屏气试验:患者经屏气训练后,在无声光刺激条件下,平静呼吸,时间5 min,待患者血流速度稳定后,在自然呼气末屏气,屏气时间30 s,记录BHI。BHI=(屏气后血流速度-屏气前血流速度)/屏气前血流速度×100/屏气时间。
2结果
有症状组患者BHI指数同无症状组比较,明显较低,IMT同无症状组比较,显著较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有症状组具有饮酒、吸烟史,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压史患者同对照比较,明显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及IMT与CVR改变具有相关性(P<0.05),见表3。
表1 2组患者BHI及IMT情况对比
表2 2组临床特征对比 [n(%)]
表3 症状性MCA缺血患者CVR改变多因素Logistic
3讨论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由于颈内动脉或者MCA狭窄,造成远端供血区缺乏有效侧支循环代偿而处于低灌注状态,进而使脑组织缺氧缺血,具有较高危险性[3]。CVR在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指在病理刺激或者生理刺激条件下,脑血管通过毛细血管平滑肌及小动脉产生的代偿性扩张或Bayliss效应,实现大脑血流的正常维持[4]。CVR不仅能够作为对脑血管疾病生理及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较多研究已经证实[5-6],患者发生脑卒中等严重脑血管疾病,同CVR受损,具有紧密关联。国外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7],侧支循环开放较为明显者,其CVR明显较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良好,表明对于颈内动脉出现闭塞患者,CVR能够较好反映其侧支循环情况,从而对因供血不足引发的脑血管疾病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另有学者对200例大脑中动脉缺血患者进行研究[8],结果表明,神经功能在早期出现恶化患者,其CVR均受到损伤,因此认为对于大脑中动脉缺血患者,CVR对于其预后判断,具有较高价值。近年来,经国外大量前瞻性研究证实[9],CVR受损,可作为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中,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对CVR进行密切关注,如出现CVR降低,则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脑卒中进行全面预防。
有学者表示[10-11],由于有症状MCA缺血患者其脑血管缺乏机体自我调节能力,因此CVR受损程度较无症状MCA缺血患者更为明显。而目前,BHI能够对颅内血流速度进行测定,从而间接对CVR改变进行反映。本研究对大脑中动脉缺血患者进行屏气试验及经脑多普勒检测,从而对其CVR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有症状组患者BHI指数及IMT同无症状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2]。
相关报道指出[13],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家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者等较为常见,而患者生活习惯同脑卒中发生同样具有重要关系,长期饮酒史、吸烟史人群,其发生脑血管事件几率更高。有学者通过研究也表明[14],上述因素与CVR改变具有较紧密关联。本研究结果显示,有症状组患者中具有饮酒、吸烟史,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压病史患者同对照比较,明显较多(P<0.05)。同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R改变同吸烟、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及IMT有紧密相关性。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5]。
综上所述,症状性MCA缺血患者,其CVR会出现明显下降,因此对脑供血不足事件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引发CVR改变因素较多,其中吸烟、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及IMT具有密切相关性。
4参考文献
[1]蔡颖超,吴世政.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临床评价[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4-6.
[2]李壮丽,孙文,张仁良,等.经颅多普勒在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20(11):858-861.
[3]林颖,孔丽,戴加飞,等.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4):379-381.
[4]丁笑笑,石进,陈予东,等.二氧化碳吸入负荷试验对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8):845-848.
[5]王建,王庆松.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血管储备能力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3):32-36.
[6]霍长禄,王文明,张英瑞,等.脑血管储备能力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5):13-14.
[7]Kuroda S,Kawabori M,Hirata,K,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TA-MCA double anastomosis for hemodynamic compromise in post-JET/COSS era[J].Acta Neurochirurgica,2014,156(1):77-83.
[8]陈予东,石进.脑血管储备力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4):382-384.
[9]Heyn C,Poublanc J,Crawley A,et al.Quantification of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by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MR imaging and correlation with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Moyamoya disease.[J].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10,31(5):862-867.
[10]贾艳红,李月春,张京芬,等.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价颅内血管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4):234-237.
[11]周立春,刘明勇.脑血流储备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东医药,2011,51(20):1-2.
[12]郭晓红,李月春,张京芬,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5(5):536-537.
[13]宋清扬,王拥军,龚浠平,等.侧支循环对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病人脑血流储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 475-1 476.
[14]李新玲,黄怀宇,凌卓敏,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信号监测[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6):339-342;347.
[15]王磊,张雄伟.评估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8):895-896.
(收稿2015-04-24)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9-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