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意义与策略

2016-06-28木合塔尔买买提衣明

人间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能力

木合塔尔·买买提衣明

(新疆拜城县第三中学,新疆 拜城 842300)



谈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意义与策略

木合塔尔·买买提衣明

(新疆拜城县第三中学,新疆 拜城 8423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理解语感培养的意义,优化语感培养的方法是本文议论的主旨。

关键词:语文;语感;培养;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一、认识语感培养的渊源

语感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界的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早在 1928年就提出了语感的概念。其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教育家又开始创导了语感教学。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漫谈》一文中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叔湘先生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以,“语感”便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改的深入人们更加关注起“语感教学”这一话题,并把它与现代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教育学、哲学等联姻,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掀起了一股“语感培养”研讨热。近几年来,“培养语感”、“语感训练”之类的词语便频频出现于各级教育教学文件、资料之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先后五次提及有关“培养语感”的问题,并把它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明确提了出来:“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澄清语感培养的内涵

目前,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训练语感”这一“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真正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多,时间紧,压力大,哪有什么精力训练语感。还有的老师认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抓扎实了,学生的语感也就自然好了。”由此不难看出,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得不到真正落实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应试思想作怪。教师一味地对中考的口径,字、词、句、篇、语、修、逻,面面俱到,丝毫不敢遗漏半点。课堂上仍然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能跑跑龙套,甚至做看客,很少有读、说的机会,即使有时也有进行品词析句的训练,但由于离开文章的整体和过分地追求高速度,往往还是由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索、辨析、咀嚼,结果是学生如同享受餐桌上的鱼丸,噻咽着老师嚼过的馍。这正如朱作仁教授批评的那样:“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离开课文的整体而布置大量零碎的练习,结果事倍功半。 二是语感概念不清。不少人把“语感”和“语基”完全等同了起来,以为语基教学和语感训练是一回事。其实,语文基础知识属于知识的范畴,而语感则属于能力的范畴,它们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虽有联系,但其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决不能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来代替语感训练,只能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目标语感,并不断培养语感。语感训练真的会影响中考成绩吗?语感训练真的是可有可无吗?答案是否定的。朱作仁教授指出:“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从语文的角度讲,语感既能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又是聪明的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语感对一个人学好语文、接受或输出语言文字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感增强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鉴赏力、表达力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正如有的老师实践总结的:如果有了敏锐的语感,就能一听就懂,一说就清,一读就明,一写就通。

三、优化语感培养的策略

1.加强朗读。

朗读,是中华民族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朗读时,人的脑、眼、耳、口等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又各司其职。这些器官在生理运动状态中,又处于理性感悟状态。运动中感悟渐趋加深,感悟中运动更为有效。在这种交融状态中,便会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悟性感觉,这种“感觉”便是语感效应。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少一点分析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通过经常的朗读训练,便能使学生形成从大脑到发音器官,甚至连及视觉、听觉器官的良好的反应机制,在大脑中储存起感性的语言模型,积累更多优秀的语言材料,同时,朗读的过程又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

2.积累语感。

实践表明: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3.深化语感。

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熟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我舍得花时间、学会耐心的等待,热情的唤醒,巧妙的点拨,使学生由浅入深,从迷茫走到开朗再到顿悟。分析的最佳方法是思考,思考越深入,领悟越深切,久之,则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锻炼。

4.孕育语感。

教师的教学艺术足以孕育学生的语感。对于一般人来说,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是知有不言,言有不尽。知有不言指学生已懂的不讲,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讲,暂时不需要理解的不讲;言有不尽则是点到为止,给想象力腾出自由的场地。这才是教学的艺术,教师应放开手脚,学生忙手忙脚,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孕育而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2、4页。

[2]卞安宇,《语感:阅读教学的核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年,第11期。

[3]叶圣陶,《叶圣陶集》第十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78页。

[4]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74-01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