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供给侧改革

2016-06-28王云龙

人间 2016年17期
关键词:需求侧供给侧供给侧改革

王云龙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浅析供给侧改革

王云龙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摘要:2015年11月10日,在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举行的第11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称“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李克强总理随后也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随着中央高层的提出,“供给侧改革”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将从“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等方面来对其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供给侧;需求侧;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改革”,不同于过去的刺激需求端,而是回到增长根源突破,重点在制度供给,建造新的发展体制,目标是能够以供给端发力破解增长困境,释放增长红利。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而言的,不同于需求侧改革,它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侧重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点并不是扩张经济总量,而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就是提高生产力供求是一种平衡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供给侧改革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改革供给侧,最后还是要回到需求上,扩大需求。

供给与需求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很多扩大需求措施本身也是通过增加供给的措施来实现的,另外我们也没有必要将政府供给与企业供给割裂开来,总体来说,“供给侧改革”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它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方向。

二、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之而来的是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些原因都促使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重点在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进行供给侧改革,则要将目光从需求端转到供给端与生产端,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释放经济活力。在经济学家们看来,当前被频频提及的供给侧改革,短期来看是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长期来看则是为解决供需矛盾,以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建立“供需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

当前我国的供给体系和结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供给体系总体上是外向型,随着外需的减少了,就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很难或者说不可能转向内需。第二,过去供给体系能适应排浪式消费,但无法充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这就导致有些消费流向了国外。第三,供给体系面向的群体存在错误。过去的供给体系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这与国内迅速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产生了矛盾。第四,部分产业产能已经达到了市场承载能力的峰值,换言之,无论再怎么降低价格,再怎么扩大投资,产品也很难被市场消化。同时部分产业达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峰值,也就是说,继续生产,我们就会面临更严重的污染。

三、“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析

(一)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在目前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 ,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确保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乃至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增加有效制度供给”的角度实现创新和结构优化。

推进供给侧改革,既要充分尊重市场,同时也不能全然依靠市场自身要理性地建设市场,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和深化改革优化制度紧密结合。劳动力方面,要加快速度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涨的问题。土地制度方面,面对土地资源挑战,应积极审慎地推动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制度。资本领域方面,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全面实施金融体制改革,解决中心企业和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问题。制度和创新方面,在国家方面的综合改革的同时要多进行制度创新,重视中小企业和微观企业,为他们的发展政策和制度的优惠条件。

(三)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

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创造对制造业做大做强有力的的政策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要有决心和毅力来改掉过去僵化的体制机制。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做到“法无明文规定即自由”。同时也应注意,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并不是排斥忽视需求,而是在供给侧创新转型的同时也实现需求侧的创新和升级。从投资角度讲,投资者、消费者将进一步融合,小微企业投资比重将增加。出口方面,产品主导型出口转向投资项目、工程和服务外包带动出口,出口平台载体将转向网络化。

四、结语

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这体现了高层领导对“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认识角度,同时也确定了对“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发力的政策指向和思路导向。这意味供给侧改革强调“供给”与“需求”的有效配合,从供给端入手进行改革,打造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机制,释放更大的发展活力,助力“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其实施路径》[J],《中国总会计师》,2015年11期。

[2]冯蕾、陈晨:《解开“供给侧改革”的三个问号》[N],光明日报,2015年11月30日。

[3]陈小菁:《四个视角透视“供给侧改革”》[N],《解放军报》,2015 年12月10日。

[4]本刊编辑部《聚焦“供给侧改革”》[J],《财经界》,2015年12期。

[5]马常艳:《解读“供给侧改革”》[J],《商周刊》,2015年25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82-01

作者简介:王云龙(1992—)山东滨州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

猜你喜欢

需求侧供给侧供给侧改革
流通发展新常态下的“需求侧”改革思考
探索提升业扩报装服务水平的管理办法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