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香菇
2016-06-28练卫云
练卫云
近日天气转冷,烧好的饭菜刚端上餐桌,不一会就没了热气,让人全失了下嘴的兴致。至此总会特别怀念老家的小泥炉。老家在浙南山区的庆元小县城,跟人说是在庆元,但实际位置离县城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那小小的村落不单远,还坐落在高高的山岭上,可以想见,冬天里天气是异常寒冷的。为了不让辛苦劳累一天的家人还吃那冷饭冷菜,我们这边古来就兴用泥制的小炉子盛菜。桌上先放个专门准备放炉子的木格子,免得薪火或灰落在桌上。小炉子里是刚从灶台下起出的炭木,总发着亮红的暖人心膛的光。备好这些就可以上菜了。而冬日里最多的菜就是和着肉炖煮的香菇,爽滑可口,让人停不住嘴。
这香菇倒确实是我们那的特产。庆元盛产香菇,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单是中国也是世界香菇的发源地。可是在儿时,我却对它有非常深的恨意。俗语有言:古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而在我看来,做香菇之苦绝对不输于这三样。
先说准备工序,你需要为做香菇储备大量的木材。家境稍好的,图省力可以买现成的材料。但在清贫淳朴的菇农看来,这无疑与败家一致。所以,除去春耕秋收,农闲时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菇农上山伐木。几百上千斤的木材不靠机器,只单凭那肩膀硬生生扛下。依稀还记得,逢着阴雨天,还要从山上十几里外扛回木材,我赌气地哭了起来。而母亲只是告诉我,人的力气是花不完的,只在于你肯不肯花力气。与此同时,家里的主力还得抽时间伐竹砍树做放置香菇段的菇棚。稍许安慰的是,这样的菇棚如做得好、保养得不错,一般可以用上三五年。待木材准备得差不多了,趁着年初还未开春,地里不忙的时候,你就得雇来机器,将其碾碎,与其他配料和着糖水拌成备用的制成香菇的材料,准备着应付一年最忙碌的时候。
制作香菇段,是村里最热闹最忙碌的时节。家家户户都备足了家伙准备新一轮的操劳。当然,相对于几千甚至几万的香菇段数量而言,家里的那点劳力未免寒碜。只是不需要操心,等到开工那天,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会相约而来,搭把手齐齐地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给完成了。起初那木料在堂厅里堆叠得都冒到天花板了,可在众人拾掇之下,只会越来越少。青壮年总是被指派去装袋,年老体弱的负责铲料到机器里,再找个机灵的小鬼在边上扯袋口。其余的年老年少、男男女女都负责为香菇段打扎做节。更热闹的在于,总有那么一两个嬷嬷属于嘴碎爱贫的,家长里短地说道,再加点油醋,一段韵事、一番奇谈就生成了,每每惹得众人大笑不已。待到中午,身也乏了气也短促了,主人家总会吆喝大家停手洗手,来到里堂就可以吃上早准备好的米面类点心。逢着阔气的,还能得个荷包蛋呢。
于我而言,当时置身其间是异常尴尬的。那插科打诨的话听来总是不怎么能入耳,想不听又合不上耳。那扎香菇段的塑料绳单薄至极,为扎得结实,总不免要用力。用力了,这绳子就往你肉里扣,痛得厉害。每每一场活下来,这手上多的是水疱。接下来的时日,手指僵硬得都伸展不开了。只不过,这些在操劳习惯了的父辈们看来,都是读书娇惯出来的,哪就那么容易受伤了?确实,从筹备、制作到成段,从香菇产出、采摘、烘焙到售出,年初到年末,在不分昼夜辛苦操劳的菇农看来,这点苦确实算不了什么。
因为读了几天书,又嫁到异乡,自此与那样的生活开始疏远。偶尔回家,也赶不上制作香菇段的时节,倒是在寒冬腊月逢年过节时,会央求妈妈烧上那么一锅香菇炖肉。那份原有的恨意早在离了劳动、享了这美味中释怀,却也每每有些悔意和愧疚之情,真有回到当初大干一番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