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死场》对现实的批判

2016-06-28王丽

人间 2016年17期
关键词:生死场女性意识萧红

王丽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论《生死场》对现实的批判

王丽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是一部女性意味十足的作品。在《生死场》中,萧红以一个超乎寻常女人的视角和勇气,大胆而直白地透视一个民族的疮疤,为我们刻画一个充满宿命意味的生死场,并指出造成这悲剧的是生活的社会与女性自身的弊病。

关键词:萧红;《生死场》;女性意识

写于1934年的《生死场》是萧红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萧红的写作风格和文学才情,甚至连鲁迅先生也亲自为其作序,胡风为之写后记,其艺术价值可见一斑。由于书中的故事是以农民为主角,以农村为舞台,并融合了当时抗日的背景,以农民作为一个主体,对生与死、社会与人性进行了一次解剖,并间接反映出社会及人生,是一部经典的传世名篇佳作。

一、艺术构成的农村缩影

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就是与其写作背景分不开的,而《生死场》也是如此。萧红写作时,正值抗日高潮,其时东北三省已经沦陷,华北形势也是处于危急关头。萧红由哈尔滨出走到青岛却发现华北也是危急万分,由此萧红自然是深受其影响,作为一个爱国者,面对此时严峻的形势,萧红涌起了写作激情,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一部充满着生活真实感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萧红对于当前的形势并没有作正面的描写,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个角度——农民,而且还是一个偏僻农村里的农民。《生死场》所写的农民的艰辛生活正是以一个局部群体作为侧面来反映整个时代的背景。全书共有十七章,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

无论是处理农民与地主的矛盾,还是处理民族矛盾,萧红都能恰到其分地把握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思想心态,因此《生死场》中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对民族存亡关头农民的反应与状态,使作品具有一种深刻的现实性和强大的震撼力,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可以说萧红笔下的那个农村,正是那个时代整个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观照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

二、女性意识与悲剧

《生死场》中,表现女性的重点的确在于生殖。小说中有大量关于女性的生育、死亡以及病痛之类的描写,甚至还独立设立一个章节来表现生殖的痛苦,如此花费笔墨是为了表达什么呢?可以说作者是采取一种对比反讽的手法来鞭笞人类愚昧的精神状态,因为从远古的生殖崇拜、母系氏族的现象来看,女性生殖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神圣的仪式,而不应该被玷污。但作者在小说中却将过程描写得鲜血淋漓、痛苦不堪,一方面是为了从现实白描的手法体现女性的伟大与神圣,突出女性主义;另一方面通过将女性生殖的理想化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痛苦与血腥,揭示了女性只是作为生殖机器而存在,突出了现实农村社会中女性屈辱的地位、软弱的奴性以及愚昧无知的生存状态。所以《生死场》中的女性生殖描写是作者对现实中农村女性的一种鞭笞与同情。

在小说中王婆算是最有个性的女人,对于破碎的婚姻而大胆改嫁,对于丈夫的不满而公然“罢工”,对于赵三反抗二爷一事能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其敢作敢为的行为具备其他女性所没有的尊严与勇气,与而丈夫赵三面对强势的二爷时那种懦弱、奴性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就是如此个性的王婆,也不能彻底摆脱社会背景下的压抑环境,以至于服毒自杀,虽然最后依然坚强地、混沌地活下来,但由此可以看出王婆的个性只停留在能够自己本身,并不敢反抗或者说涉及男性的利益所在。而另一女性人物麻面婆更是悲惨,其存在的目的似乎只是一直帮着丈夫干活,没有自己主见和想法,只会不停地犯着各种愚蠢的错误,最后连死亡也只是一句话带过而显得微不足道。这一类人在现实社会中不乏其人,所以麻面婆在小说中只是作为女性愚昧的一个典型罢了。

三、生死与人性

书中通过农民的形象,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深邃的诠释和思考,突现出“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 “力透纸背”的图画。小说中作为主角的农民一直都艰苦地生存着,遭受着地主阶级的剥削、自然环境的影响、战争对生产的损害等等灾难。生活的重担、精神上的愚昧使得农民逐渐失去了“人格”,即使是生存着,却不知道生存的意义和目的。手伸进极冷的冰水里,一开始其痛苦不堪,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手会逐渐失去知觉,陷入麻木状态。但他们对于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却没有失去感觉,他们维持生命也只是出于一种动物性的本能而已。当人以动物本能性来思考的时候,任何伦理道德的亲情观念都不复存在,更不用说什么民族大义。在这些活死人脑子里,活着的目的仅仅只是活着。这样的生活,其实也就丧失了生活的本质了,活着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为人而活着,本质上跟作为牲畜的马牛羊没有区别,同样地作为生存机器、麻木不仁,其精神上的生与死已经没有了界限。

四、对社会的怀疑与批判

作者的重心是在于人类个体的人性、存在、生死等命题,但也存在着大量的社会批判。如对地主无情剥削压迫农民的批判,对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禁锢的批判,对农民的软弱和奴性的批判,对日本侵略的批判,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批判,对人失去人格而变得行尸走肉的批判…… 但作者对于这些批判并不仅仅是停留在批判的层面上,而是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社会问题。在对于农民觉醒参加革命,进行斗争的问题,很多学者都解释为民族大义、民族觉醒,但笔者认为作者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厌恶与怀疑。

小说中所提到的战争,尽管流露出雄迈的战斗意志,但同时作者也描写了因战争而带来的忧郁与痛苦。很多人都只看重加入革命是表达了民族的觉醒,而作者却充分感受到了战争的无奈及残酷,更关注是战争下人的生死状态,而不是战争。比起宣誓时的豪情壮语,更多的是对战争的质疑与思考。

这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的人文关怀,而不是一味赞扬战争而是作出更深的思考。如果《生死场》真的只是一部单纯表达抗日的作品是不会出现如此惊人的话语的,可见作者并不想只停留在发泄情绪的层面,简单地以民族矛盾一概而论,作者更愿意从人性、民族内涵、历史精神等各方面思考这个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说,萧红的《生死场》是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的,重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是一部经典的传世名篇佳作。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4-01

作者简介:王丽(1990-),女,蒙古族,辽宁阜新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生死场女性意识萧红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萧红亮 作品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从语言层面看《生死场》小说与话剧的异同
萧红《生死场》中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以及现实意义
从 《生死场》 看萧红的女性生死观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身体书写
与萧红分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