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忠实
2016-06-27周明
春节我还和陈忠实通了电话,询问他的病情,并拜年。他说:还稳定,在积极治疗呢,让我和在北京文学界工作的几位乡党们放心。谁知4月29日噩耗传来,忠实走了!整个29日上午我的手机响声不断,西安的许多朋友,有平日联系密切的和不常联系的,都在告诉我这一不幸的消息,我几乎是含着泪接听每一个电话。此时,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我首先想起了《白鹿原》。这部厚重、深沉、结构宏大而又精雕细刻的50万字的煌煌大著,影响深远,它已被列入“百年百种优秀中国图书”及“中国文库”系列。且先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及多种戏剧曲目在红火演出。
陈忠实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前前后后在农村生活达半个世纪。他太熟悉农村了,对农村太有感情了。农村的过去和现在,历史和现状他了如指掌,所以《白鹿原》才能出自他手。年轻时,他曾说,他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当一个专业作家。后来他当了,80年代初,他从西安市郊的灞桥区文化馆如愿调到了陕西省作协,按说当作家的愿望实现了,但他很快又决定回到农村老屋去。他认为那里可以“接通地脉”,感受“生命之雨”。正是在他回乡生活的十年间,萌发了写长篇的心愿。他在白鹿原下,从1987至1992年间,酝酿、构思、执笔,完成了《白鹿原》。他在这期间,除了自己多年积蓄的丰厚的生活,还到周围各县和村庄深入调研,寻访有关的人物,查阅有关的地方志和历史档案。我就曾听时任长安县委书记的程群力同志说过,老陈为写《白鹿原》下了大功夫呢!当年他的协调给陈忠实提供了长安县志、县史的许多珍贵资料。由此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短篇小说《信任》,应该是陈忠实早期小说创作的成名作。陈忠实在读中学时就爱上了文学,开始写诗,后来写散文,写故事,内容多为农村新人新事新生活。这之后,他就专一从事小说写作。1979年6月3日发表在陕西日报的短篇小说《信任》,一经发表,引起关注。省作协的前辈作家极力推荐。《人民文学》于当年第8期予以转载,更引起读者注意。当时,我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工作,为家乡涌现这样一位新人,十分高兴!编辑部分管西北地区的责任编辑向前立即和陈忠实取得联系,热情关心和鼓励这位创作上富有潜力的青年作家。随之编辑部向全国小说评奖评委会重点推荐了《信任》。
当时文坛的情势,如茅盾先生所说:“粉碎‘四人帮以来,春满文坛。作家们解放思想,辛勤创作,大胆探索,短篇小说园地欣欣向荣,新作者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茅盾先生的支持下,中国作协委托《人民文学》编辑部举办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结果,陈忠实的《信任》当选1979年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正如茅盾先生在《小说选刊》的发刊词中所说“名标金榜,尽是后起之秀”。这次获奖,对一位步入文坛不久的陈忠实,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从此陈忠实更加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写了短篇,又写中篇,几年间,先后陆续出版几部中、短篇小说集,他的创作不断提升,逐步走向成熟。从八十年代起步,到十多年后的1993年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巨著《白鹿原》问世。
《白鹿原》的问世,轰动文坛。
1997年12月,《白鹿原》迎来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的喜讯。次年4月20日陈忠实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光荣领奖。陈忠实的创作,由此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白鹿原》问世的20年后,2008年4月27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召开《白鹿原》创作20周年暨荣获第4届茅盾文学奖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作家、评论家纷纷评说和高度评价了《白鹿原》,认为小说以家族的兴衰反映民族与时代的风云变迁,艺术风格悲怆雄沉、开阔大气、以厚重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杰作之一。大家说一部作品经历20年,读者对它的热情不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受更多读者欢迎,这正说明了《白鹿原》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在我国,为什么文学界和作家们格外重视和看重“茅盾文学奖”?这确是一项重量级的奖项。也是茅盾先生为我们留下的一笔财富。我记得这是茅盾先生在1981年3月14日,在他生命弥留之际,他让在病榻前的独生子韦韬记录下他清醒地说出的两项遗嘱:一是致“耀邦同志暨中共中央”;一是致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在给中国作协书记处的遗言中,他深情地说:“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末了,他用颤抖的手签上了“茅盾”二字的名。这就是后来冠名“茅盾文学奖”的由来。在这之前,有一次,谈话中,先生曾对我说,他看到“四人帮”粉碎以来,新老作家思想解放,意气风发,年年都有好的长篇小说出版,应该设法奖励其中优秀之作!他特别谈到应该奖励优秀长篇小说,因为长篇容量大,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和精神。果然他老人家践行了这一心愿。
再说,2008年4月27日的座谈会当天下午,我陪陈忠实在现代文学馆的园林中瞻仰茅盾先生铜像时,陈忠实默默地长久注视着先生,虔诚地为先生三鞠躬,然后恭敬的站立在先生的“身”旁,告诉我说:老周,你给我和先生“合”个影,咱得了茅盾文学奖,还没见过茅盾先生,今天就算见到了。那朴实、真诚的言语和行为至今我记忆犹新。
那天当晚,在一家火锅店为了庆贺,在北京工作的我们几位陕西籍的乡党(即老乡)阎纲、何西来、何启治、白描、白烨、李建军和我在聚会中,大家仍然继续谈论《白鹿原》,我说《白鹿原》,出版20年,影响如此之大,忠实却一贯低调。白描、白烨几乎同声说:可是,《白鹿原》可能成为世界名著!阎纲说:《白鹿原》是个里程碑!他说忠实经过多年的经历和磨练创作出史诗意味的长篇。何西来接话说:所以,李建军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评论集就叫《不尽的“白鹿原”》。阎纲高兴地说:是啊,西来为建军编的《不尽的“白鹿原”》写了长篇序言,分析得到位,雷达还为《白鹿原》出了批注本,你们都有功啊!
这时,陈忠实说:写《白鹿原》时,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当时,生活很困难,娃上学的学费几乎都拿不出来。我给老婆说,写作这事要是弄不成,咱就回老家去,回去养鸡,写作为辅;要是这事弄成了,咱就写作为主,养鸡为辅。当时,他抱着稿子忐忑不安地请李星(评论家)看看成不成,弄得咋样?结果李星若干天后,告诉他这事咋叫你给弄成了!一块石头落地。
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白鹿原》,陈忠实给老婆说:咱不用养鸡了!不用养鸡了……他绘声绘色的描述,逗得我们大家捧腹大笑。
那一天,我们大家都倾心而谈,谈的话题很广泛,谈论的气氛很热烈。最后集中到白烨的话题。他说:虽然如周明说,忠实非常低调,但是,《白鹿原》独步文坛,为什么不可以期望《白鹿原》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呢?……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夜晚啊!
责任编辑/魏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