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就是创造

2016-06-27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晶体管回家领导

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五天后,周恩来在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向现代科学技术大进军!”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其他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出1956—1967年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56年10月,中央政府任命聂荣臻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他走马上任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这一远景规划,吹响了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军的集结号!

1958年4月,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成立了以系副主任慈云桂直接领导,柳克俊任组长,胡守仁任指导员,以胡克强、陈福接、卢经友、耿惠民、张玛娅、盛建国等为成员的“901”(开始为“331”)型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小组。

这是一支年轻的科研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5岁。直接领导这项任务的系副主任慈云桂,在课题组中最年长,当年也只有40岁;课题组指导员胡守仁,30刚出头;课题组组长柳克俊,则只有25岁。

当时,他们没有实验室,没有科研设备,没有原材料……在此情况下,他们借用系里的雷达实验室,开辟了这场攻坚战的第一块“根据地”,然后前往北京求援,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支持,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借鸡生蛋”,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

1961年9月,慈云桂作为中国访英计算机代表团成员之一,走进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这里他发现世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已经问世。而此时,他所领导课题组还在热火朝天地搞电子管通用计算机。

慈云桂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立刻向学院领导汇报了世界计算机发展情况,建议立刻中止自己领导的电子管通用计算机所有研制工作,并于当天晚上开始起草《中国晶体管计算机设计方案》。

一些专家断言:“中国五年内用国产晶体管做不出通用计算机!”其依据是,我国刚刚起步的晶体管产业很不成熟,压根儿不能用于计算机研制。

但慈云桂却认为:“用国产晶体管照样能搞出好机器。”

在国防科委支持下,慈云桂带领大家运用“严格把关+大胆创新”的战略战术,向着既定目标顽强攻坚克难。

年轻教员康鹏大胆创新,应用磁芯晶体管间歇振荡器的隔离阻塞技术,有效降低了晶体管功耗,进而发明了数字计算机最基本单元:隔离—阻塞式间歇振荡器和隔离—阻塞式推拉触发器,攻克了关键技术。

聂荣臻元帅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地说:“我们就是要为中国人争口气,不要一说发明就是外国人的名字,应该给康鹏同志发明的电路命名!”

国防科委某局局长李庄建议:“我看就用康鹏的名字命名吧。”

聂帅说:“好,就叫‘康鹏电路!”

聂帅亲自签发了“康鹏电路”发明证书,这在中国科技史上史无前例。

中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计算机“441B”进入最后考机。国防科委闻讯,特派来两名参谋“监考”。电源开关“啪”的一声合上,“441B”发出蜂鸣般柔和的声音。

1小时,2小时,3小时……57小时过去了,机器没有任何故障。

国防科委两名参谋惊喜地说:“这可是现在国际上最有名的机型的最高纪录,‘441B太棒了!”

58小时过去了,72小时无故障,332小时依然运行正常——相当于世界最好机型无故障记录的5倍多!

它打破了国产晶体管短期内造不出世界先进的计算机的预言!

国防科委为研制团队记集体一等功!

20世纪60、70年代,对于新中国来说,是典型的“内忧外患”。连绵不绝的政治运动尤其是的“文革”的爆发,给共和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与此同时,中国周边也开始进入多事之秋:中苏关系惊天逆转、抗美援越战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台湾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中苏边境摩擦……中国东南西北四面受敌。

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哈军工计算机团队却吹响了向计算机技术冲锋的“集结号”,攻占了一个个计算机技术新高地:“901”晶体管鱼雷快艇指挥仪、“441—C”高射火炮攻击指挥仪、“441D”基地数据处理计算机、“57—1”靶场试验数据处理机、“DG—1”和“DG—2”小型多功能计算机、“09”核潜艇PL—1惯导计算机、我国第一台全集成电路计算机“030”潜艇鱼雷攻击指挥仪、我国最早使用多道程序和Fortran语言的“441—B”三型通用机……他们完成了数十个型号任务,取得了近百项创新成果,其中数项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那些年,大家就像跑“马拉松”,连气都顾不上喘一口。为此,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有的同志甚至献出了生命。

1975年秋,肩负集成电路小型多功能军用计算机“DG—2”研制的俞午龙,前往安徽黟县4435厂,执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一走就是好几个月没回家,把年幼的孩子抛给妻子一个人。

那天,俞午龙总算回家“探亲”了。可前脚刚踏进家门,后脚就上实验室去了,而且每天干到深夜才回家。妻子后来才知道,他此次“探亲”是回来解决技术难题的。

这天早上,天亮好一阵了,俞午龙还安静地躺在床上,而往日这时他早就上班去了。

“午龙,你怎么啦?”妻子觉得蹊跷,伸手摸了摸他额头。“你发高烧呢!”

俞午龙感到脑袋沉得像坨铁,身子软得似团棉,怎么也直不起身子。“可能感冒了。”他说着,强撑着要起床。

妻子劝说道:“想睡就多睡一会吧。”

他边穿着衣服说:“不行啊,这是国防重大工程急需的机器,再不抓紧搞出来,就要拖后腿了。”

他和往常一样去了实验室,和往常一样干到午夜过后才回家。

妻子关切地问:“感冒好些没?”

他说:“不要紧。”

她说:“肚子饿了吧?我给你做碗面条去。”

他说:“我不想吃,只想睡觉。”

他一头倒在床上,连衣服都来不及脱,便呼呼入睡了。妻子心疼地摇了摇头,给他轻轻盖上被子。

第二天、第三天,他依然发着高烧,却照旧早上去上班,午夜才回家。

第四天下班前,领导找到他说:“现在,安徽有急事,最好你明天就回去。”

“好,我赶明早的火车走。”俞午龙答应后,又有些犹豫,“手头的这个程序,还有一部分没写完。”

领导说:“以后再写吧。”

他说:“这个也是马上就要用的。”

领导为难了:“这怎么办呢?”

俞午龙说:“这样吧,我回家把它写完再走。”

带着一把资料回家后,他告诉妻子:“我明天一早去出差。”

妻子说:“那你快睡吧。”

他又是往床上一倒便呼呼大睡。给他盖上被子后,她也睡了。可不久,她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了,睁眼一看,见他正爬在写字台上加班呢。

她气不打一处来:“你病成这样子,明天又要出差,现在还不睡,你还要命不!”

他说:“你睡吧,还有几行就写完了。”

她从床上跳起来,操起一把剪子冲到他面前:“你再不睡,我就把你这些资料给剪了!”

他赶紧用身体护着那些资料:“好,好,好,我睡,我睡。”

他老老实实睡下了。次日,她从梦中醒来时。他已经出门走了,给她留下了一张字条:“亲爱的,这个程序已写完,请你把它交给我们室领导。”

哪知,这竟是他留给她的最后遗言。一个星期后,他由感冒转为急性脑膜炎,被紧急护送返校治疗。

妻子紧抱着已深度昏迷的丈夫,痛悔交加,号啕大哭:“午龙,只怪我那天没把你拦住啊!”

系领导流着泪央求医生:“你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救过来呀!”

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耽误得太久了。”

俞午龙连句遗言也没留下,就匆匆地走了。

猜你喜欢

晶体管回家领导
科学家首次实现亚1纳米栅极长度晶体管
2.6万亿个晶体管
市领导会见
“Transistor Density Increase by 1000X”鳍式晶体管密度增加技术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薄膜晶体管(TFT)介绍薄膜晶体管物理与技术
“称职”办公室主任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