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青年休闲体育生活方式论析
2016-06-27王涛
王涛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等,对广州、深圳中青年劳动者休闲体育参与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青年体育参与动机清晰而多元化;参与内容广泛而富有新意;参与时间长,场地设施缺乏;参与形式受婚姻影响呈现亲朋结伴特征;体育消费从实物型向发展型和享受与体验型消费过渡。中青年休闲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动机机制、态度限制、认知限制、诱导限制、结构限制,其中结构限制是最主要因素,并就限制因素提出促进中青年休闲体育参与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青年;休闲体育;运动休闲;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3-0053-06
Abstract:By employ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sampling survey, this paper made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ituation that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in Guangzhou and Shenzhen participate in leisure spor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tivation for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is clear and diversified; it is involved with a wide range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the sports time is longer, yet field and facilities are not enough; the sports form is characterized by participation with relatives and friends together influenced by marriage; sports consumption has a transition from purchase of sports things to development type consumption, enjoying type consumption and experiential consumption.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young adults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sports mainly include the motivation limitation, attitude restrictions, cognitive limitations, induced restrictions and structural constraint, of which structural constrai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promote young and middle-aged to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sports according to the limiting factors.
Key words: young and middle-aged; leisure sports; sports leisure; lifestyle
人总是要生活的,“怎样生活,为什么这样生活” 是任何社会历史阶段,任何个人、群体都具有的普遍现象,并且诠释着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其实质是人的生活格局与行为选择。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运动休闲作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是简单口号,而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完善的休闲设施、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目前学界对老人、女性等休闲与体育关注较多,涉及中青年人群的精神慰藉、休闲生活方式的研究往往聚焦在休闲方面的优势地位。本研究以广州、深圳的城市中青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中青年休闲体育参与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城市中青年休闲体育发展的规律及其在现代休闲生活方式中的地位与作用,考察城市中青年休闲体育行为的限制因素,旨在为中青年龄段的休闲体育研究拓宽思路,为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广州、深圳的中青年为调查对象,涉及职业包括机关、科教、文化、卫生领域、企业职工、商业人员等(不包括学生)。
查阅近10年国内相关的期刊和著作,访谈专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采用特尔斐法对问卷指标进行筛选,经13名本领域专家审议,80%以上的专家认为有效,并采纳专家建议修正问卷;信度检验采用裂半法,信度系数0.78,说明高度显著。
本调查对广州、深圳年龄在16~45岁的中青年劳动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 006份,回收1 959份,有效问卷1 856份,有效率92.5%,其中干部406份,企业职工562份,科教、文化、卫生工作者239份,商业人员227份,下岗人员88份,其他334份(见表1)。采用SPSS16.0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认识
人固有自然、社会和精神三个属性,这三个属性决定了人不仅要有正常的生理需求、社会交往,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精神生活。图1所示,70.39%中青年仍然以强身健体作为参与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追求健康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始动力和终极目的。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和享受乐趣紧随其后,尤其女性特别看重体育休闲活动本身的健身、愉悦身心的价值。体育增进交往与情感在现代社会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球会友”“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正成为许多人士常用的社交方式。此外,以追求时尚、刺激,挑战极限的中青年人数比例较往年有所提高。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是当代都市青年的风格,极限运动自然地成为他们休闲体育活动追求新潮的窗口。调查发现,婚姻对体育锻炼有较大影响,已婚青年对体育的积极态度高于未婚青年,说明成家立业后,其对自身健康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方面有了更高的认识和强化。当然,应该看到人们参与体育的目的是一个整体,它的各项动机既有所侧重,又相互交叉,而不是完全孤立的。从这一角度分析,与其说人们追求体育是为增进健康、娱乐,还不如说时代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需求。
调查显示,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方式已经被大众所接受,认同度达到69.99%。认为体育健身活动对自己不重要,可有可无的中青年占了9.37%。访谈得知,这部分人群多数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企业工人,平日工作时间较长,普遍认为体力劳动就是身体锻炼,忽视了体育与体力劳动的本质区别,需正确引导。表2可佐证此观点,没有时间是许多人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由于中青年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巨大的社会压力和传统观念使得许多中青年不得不以事业为重;其次,场地不便,缺乏设施是妨碍中青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之一。虽然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会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体育设施,但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服务需求与相对滞后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工作的重点,任重道远。
2.2 追求自由、多元的选择——中青年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特征
中青年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为他们追求丰富多彩的需要提供了多方面条件,促使人们的追求和需要向着多元化发展。表3显示,中青年的休闲体育已经不再满足于健身、娱乐、消遣等为目的的运动性休闲,而是开始尝试高雅、冒险和极限类等新兴休闲运动。从社会阶层看,高收入社会精英相对其他阶层,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普遍追求休闲的品质,如网球、保龄球、游泳等运动项目,对具有益智、愉心的棋类活动也比较喜欢。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休闲、健康愿望的中产阶层主要以健身性、运动性、娱乐性项目为主,如体育旅游、体育舞蹈、球类运动等。与中高阶层相比,低收入阶层由于生活负担重,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的体力消耗大,而且没有更多的收入用于生活以外的开支,休闲体育项目则以如跑步为主。从年龄阶段看,越是年长的群体越是趋于传统、安逸、回归自然的休闲方式,如钓鱼、棋牌类等。越是年轻的群体越是乐于诸如攀岩、冲浪、蹦极等追求时尚、探新求异、征服自然的新兴休闲体育,然而这类运动消费高,对个人身体条件要求苛刻,多数青壮年只是偶尔参与,满足个人新鲜感。
2.3 中青年休闲体育时空特征
2.3.1 亚健康与休闲时长
调查显示,中青年劳动者每天工作6.1~8小时占了50.93%,工作8小时以上占了41.99%。睡眠时间在6.1~8小时,达到61.46%。仍有38.54%的人群睡眠时间不够科学,尤其是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这反映了中青年由于工作、社会、生活压力,作息普遍不规律,非短即长,亚健康已成为中青年劳动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城市居民可支配的休闲时间大体可分为2个层次:第1层是日常休闲,即每天工作8小时以外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日常休闲活动与行为方式;第2层是假日休闲,即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和双休日内进行的休闲活动与度假方式。图2显示,中青年每日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3~6小时,达到51.8%;2小时以下人群合计占19.39%,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多数人员加班或兼职其他工作;7小时以上闲暇时间人群以中年劳动者为主,占了28.8%,他们主要是私营业主、企业管理人员或金领,生活稳定,事业有成,平日自由掌控时间较多,是倡导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生力军。
从年龄结构看(图3),闲暇时间曲线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波峰逐步前移,再逐渐钝化的趋势,说明大龄中青年人群闲暇时间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从事工作和家务的时间支出较多所造成的,反映了他们正处于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紧张的生命周期之中,同目前的现实生活相弥合。在休闲参与时长方面,中青年文化、娱乐时间,体育健身时间,观赏体育竞赛时间主要集中在0.5~3小时之间,分别占到了60%、64.1%、65.5%,说明休闲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身与观赏体育竞赛则是人们休闲生活中的重要载体。
2.3.2 中青年休闲体育频率和时间特征
调查发现,65.67%的中青年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在1~2小时,45.88%的青壮年每周活动3次以上,接近10年前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体育人口比例(50%~70%),说明体育休闲已经成为青壮年生活的习惯,“富而思体、富而思健”的观念正逐步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健身时段方面,有43.3%的人选择在晚上活动,以女性居多。选择清晨、下午活动分别列二、三位,达到25.6%和21.4%。需要指出,中青年在双休日及节假日期间参加体育活动时段则主要以下午为主,折射出工作模式对青壮年的影响具有一定延续性。
2.3.3 中青年休闲体育活动的空间特点
图4显示,中青年劳动者体育活动的场地以就近、便利、低成本为特点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小区、单位体育设施为主。如果说前几年珠三角中青年休闲体育消费意识淡漠,那么现在 “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可谓时代潮流,到收费场所的青壮年占了14.48%,与1997年、2001年全国群众体育调查的情况相比明显提高,说明健康仍然是人们温饱解决以后首要关注的问题,通过休闲体育来提高现代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青壮年新的社会时尚追求。新兴体育项目需要特定的活动空间和环境,促使人们休闲体育空间不断延伸,远离喧嚣的城市,贴近自然,征服自然也成为今后休闲体育活动发展的新亮点。
2.4 中青年休闲体育活动的形式特点与效果
图5显示,中青年人群体育活动形式以朋友、家人和同事为主,合计占到78.4%,普遍随着年龄的增大,与家人一起参与体育的比例逐渐增高,以“个人”形式进行锻炼的人数比例逐渐下降。诚然现代青年晚婚晚育现象越加普遍,朋友是婚前青年活动选择的主要对象。婚后的家庭责任意识逐渐加强,维系家庭和睦是每个已婚青年首先要做的,而维系的途径就是多些时间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家人一起活动已成为现代社会休闲体育生活方式越来越突出的活动模式。
体育活动在预防疾病和延缓体力衰退等方面的益处已广为人知。调查结果正如此,半数以上中青年认为休闲体育活动对他们的身心产生有利的影响。其中延缓体力衰退是青壮年普遍的共识,占87.25%,这是体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和事物对人作用的根本点,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基本特征。休闲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命存在发展的一种形式,已不再是为生产劳动而服务的朦胧状态下的体育,其内容和形式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俨然成为联接二者的纽带,调节二者矛盾的良药,以其特有的存在形式服务着社会,服务着人类休闲生活。
2.5 中青年劳动者体育消费特征
生活方式变革的表现之一就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青年在满足了生理、安全需求之后,情感需要俨然成了日常生活消费之外的主要内容,反映中青年消费生活正发生深刻变化,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重视追求精神的满足,而旅游和体育活动正是现代健康休闲生活的典型代表。调查得知,中青年对休闲生活支出中用于体育健身方面消费持积极态度占到了56.45%,与中青年“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是趋于一致的。
从消费金额看,中青年家庭每月用于体育方面的支出主要集中在51~200元之间,且各个层次人数较为分散,说明中青年家庭消费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消费结构可以折射出人的消费指向。如表4所示,青壮年家庭每月用于体育方面的支出主要是以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为代表的实物体育消费。观看体育比赛、体育彩票、俱乐部会费等体育劳务、信息消费比例快速提升,其中体育技术培训费增幅较大,与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不谋而合,“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科学,科学在于方法”得到群众的广泛共识。值得一提的是,运动智能穿戴已成为消费“宠儿”,18.3%的受访者声称家中有可穿戴数码产品。就性别来说,男性和女性拥有率基本不分伯仲,但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26~35岁年龄层是拥有智能设备最多的,其次是36~45岁的年龄层,表现出随年龄的增大,拥有率逐步下降。收入的增加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拥有率,高达33%的高收入受访者拥有一件可穿戴设备,证实中青年正在从实物型消费向发展消费和享受与体验消费过渡。
3 现代城市中青年休闲体育参与的理性追问
根据Boothby,Tungatt,Townsend的休闲限制理论,以及Crawford和Godbey的休闲限制阶层模型理论(Hierarchical models),结合调研将影响中青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归因为动机限制、态度限制、认知限制、诱导限制和结构限制。在以休闲体育行为为中心的限制因素中(图6),动机限制、态度限制、认知限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诱导限制较为活跃,结构限制是其中最核心的因子。
3.1 动机限制
以休闲体育为一定旨趣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着现代人生活价值和生活质量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向[11]。中青年参与体育有着较为清晰的动机,健身性和趣味娱乐性是他们十分看重的因素,分别占到43.43%和34.75%。青壮年正是人生的最佳时期,家庭压力大、工作忙、应酬多等使得他们更看重体育的健身性。青年休闲体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比赛,因而它常常是融游戏性、竞赛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特有的趣味娱乐性十分明显。时尚性是现代中青年一种新的追求,高尔夫、攀岩、冲浪等“舶来”运动之所以得到他们的青睐,主要是满足了他们展示个性魅力、敢于冒险、尝试新颖刺激与挑战自我的要求。
3.2 态度限制
Hawkins认为休闲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从事这项活动的频率和对休闲资源的认知,而且取决于参与者的态度和对心境。调查中,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状况和学生时代对体育的喜爱程度3个因素对中青年影响较大,分别占42.08%、39.01%和27.37%。一般来说,中青年从事喜爱的体育运动或对体育有好感,会采取积极、认真的态度融入、体验运动,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健康状况的判定从一定意义上讲影响着他们参与健身的积极性。
3.3 认知限制
认知限制涉及知识性和对体育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分别占了23.76%和19.56%,说明青壮年更乐意参与增强自身体验、展示自我、满足竞争欲望的项目。自我掌握的体育知识并不是影响他们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调查得知,现代中青年由于离开学校不久,或多或少掌握了解学生时代学习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很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另外,青壮年心理成熟与探新求异并存,即使不懂相关知识,他们对陌生或不熟悉的休闲项目仍充满尝试、体验的欲望。
3.4 诱导限制
诱导限制包括媒介宣传、推介,周围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多少,体育活动的伙伴,家人朋友的支持与影响,参加单位体育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休闲体育活动的伙伴,占23.6%。中青年休闲体育兴趣受多种因素和不同层面的影响,其兴趣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由宽变窄、逐步个性化的特征。在兴趣的广度方面,中年人群不如青年,他们不仅难于激发参与陌生休闲体育项目的兴趣,甚至抛弃了青年时代热衷的一些运动项目。但在兴趣的稳定性方面,中年人兴趣更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不易受环境影响。
3.5 结构限制
结构限制是指来自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因素。其中休闲体育场所离居住地的距离与方便程度与休闲体育设施影响较大,分别占了被调查者的30.44%和23.55%,说明便利的体育设施是影响中青年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而个人休闲时长、个人收入高低、休闲体育花费的多少、休闲体育场所的指导、服务与管理水平排名靠后,反映出现代中青年具备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是现代休闲体育消费的生力军。
4 小结
现代城市中青年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直接反映了社会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主流趋势,奠定了其步入中老年选择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的基础。“富而思体、富而思健”的健康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小康家庭的价值取向。中青年人群参与休闲体育特征鲜明,目的明确而又多元,锻炼方法简单又不单调,内容丰富充满挑战,亲朋结伴广受欢迎。各年龄段中青年家庭消费存在显著差异,普遍从实物型消费向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过渡。在影响参与体育活动因素中,场地设施缺乏仍然是制约中青年休闲体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仍然要持续宣传体育健身,继续加大投入,增加社团组织数量,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探索中青年休闲生活方式规律,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4-10/20/content_2767791.htm,2014-10-20.
[2]朱征宇,付强,马莉.制约我国区域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因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4):7-10.
[3]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蒋科.上海都市休闲体育实证研究——市民行为特征视角[J].福建体育科技,2012,31⑸:6-8.
[5] 郭修金.休闲城市建设中休闲体育时空的调控设计与规划整合——以杭州、上海、成都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2):30-33.
[6]王铮.深圳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4):126-128.
[7]新华网.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12/10/content_655317.htm,2002-12-10.
[8]张永科,王宁,杨兰生.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⑷:23-26.
[9]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297454/7299833.html,2015-11-16.
[10]Jackson E L.Constraints to leisure:Overview of a developing theme in leisure studies[M].State College:Venture Publishing Inc,2005:3-22.
[11]赵俊红,方敏.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和休闲体育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2013,34(4):112-115.
[12]Hawkins B A,Foose A K,Binkley A L.Contribution of leisure to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older adults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World Leisure Jonrnal,2004,46(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