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战略视阈下港口企业物流协同作业机制研究

2016-06-27郁菊萍朱有明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竞争力物流

郁菊萍+++朱有明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外贸业务交易规模和吞吐量日趋稳定的状态下,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中国港口企业破解同质化竞争困局、提升竞争力的必由路径。本文基于成本战略的研究视角,客观分析我国港口企业物流作业存在的现实问题,构建了战略、业务、信息、资金界面的物流协同作业模式,并从地方政府和港口企业两个维度提出了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成本战略 协同作业 物流 竞争力

我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是个海运发达的国家,因此海运港口众多。中国港口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率先抓住契机得到发展。2015年全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2亿标箱,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十大集装箱吞吐量港口中国占据8席,上海港位列第一。目前中国的港口企业吞吐量在世界港口中占据着重要份额。上海港、深圳港、宁波港、天津港、青岛港等多个主要港口企业发展迅速,承担着大量的国内贸易运输、外贸货物运输及石化产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通关和配送,密切关联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我国港口的吞吐量提高了,但是同欧美国家的港口相比,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周虹伯,2013)。尤其是港口的物流供应能力滞后于港口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港口快速发展的需要。基于上述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港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构建港口企业物流协同作业机制,进而提出优化港口物流作业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献概述

成本理论的核心是战略成本控制,是指融入企业经营战略中的成本控制。即在制订和执行经营战略中,以成本为杠杆来设定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筹划开拓市场和分配资源等(吕春华,2012)。由于物流成本在港口企业的总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部分企业达到生产成本的20%以上,降低物流成本成为港口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中国知网的学术检索,国内学者在港口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领域开展不少有益的尝试。主要观点有:一是提出通过战略联盟体的运行提高作业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如一些学者提出港口企业的战略定位调整,组织实施与金融业协同发展,与周边港口的战略共生,与重要伙伴战略联盟等(金国军,2012;谌玲,2014;谢泗薪,2014);二是通过构建区域化的作业模式来降低物流成本。如一些学者提出海铁联运、江海联运、铁水联运、港海铁联运等联合作业模式,并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联合作业策略等(阮宁,2011;凌乐云,2013;李国栋,2013);三是通过优化港口企业的作业环节来降低物流成本。如一些学者提出构建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集疏运系统,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等(方煜东,2013;唐蕾蕾,2009)。综合上述研究成果,虽然比较丰富多元且具有启发性和实操性,但鲜有发现基于成本战略视角研究的成果。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强烈要求企业高度重视成本战略,这切中了中国港口企业的短板。现有的一些研究虽然在研究内容中涉及到成本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但并未将其作为研究主线贯穿始终,缺少系统化的改革举措。在降低物流成本的作业方式上,提出实施协同作业的研究成果不多。事实上,协同作业已经成为业界普遍认同具有降低作业成本效应的管理工具。因此,基于成本战略视角,研究港口企业物流的协同作业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传统港口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港口企业缺乏竞争优势

传统的港口企业基本为国有大型企业,且大多分省而治,互不隶属,独立作业。因此在作业环节大多习惯是单兵作战,资源集成的程度不高,造成物流成本高居不下,侵蚀企业的利润。在经济全球化、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世界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外向型经济全面复苏和区域经济成功转型升级尚待时日,给港口企业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这种形势下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港口企业亟需去破解的难题。

(二)传统物流作业方式造成效率较低

港口企业在装卸、运输、仓储等物流作业环节中,在硬件设备上实现了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但在软件上,尤其是信息化建设上存在不足。虽然不少港口企业建立了物流信息平台,但实际上可以实现实时操作的模块并不多见。港口企业尚未融入供应链中,与上下游企业尚未形成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要。港口企业在提高国际航运、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和运作效率,优化港口的码头结构和经营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货源增长极上需要不断的改革与探索。

(三)成本战略在港口企业尚未全面建立

基于国有化和行政隶属的双重约束,一些港口企业依靠政策红利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依赖性强,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不少港口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手段依然是基于行政命令的任务型为主体,自上而下地贯穿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始末,基层员工成本意识不强,缺乏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企业在成本控制环节习惯关注装卸费、材料费、能耗费等看得见的成本,对于设备的利用率等看不见的成本关注甚少。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手段缺乏可持续性,且在成本监控环节存在需要完善之处。

港口企业物流协同作业机制构建

(一)战略界面协同

港口企业通过与上下游合作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相互之间建立信任机制,将分散资源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工作机制有机地集成,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实现1+1>2的协同效应。通过联盟体的制度设计和规则约定,将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全员参与思想、竞争与节约理念全面贯彻到联盟的各个合作主体和作业环节,使得各合作主体优势互补、动作整齐、目标一致。战略界面的协同可以分层分类,核心企业之间构筑基于股权关系的紧密型战略联盟,重点企业之间构筑基于利益链并结成契约关系的网络型战略联盟,关联企业之间构筑基于价值认同的松散型战略联盟。

(二)业务界面协同

优化作业流程,扩大服务范围,构建集装卸、运输、仓储、加工、分拨、配送、代收货款等于一体的物流业务链和服务链。精准判别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资源优势,通过实施江海联运、铁水联运、港铁联运等方式实现物流资源的集成和优化,降低物流成本。开展作业标准化工程,统一规划战略合作伙伴的作业标准,编制物流协同作业手册,定期组织合作伙伴人员培训,实现管理指令、业务流程、作业工具的标准化,促进合作企业作业工具的无缝对接(如集装箱承载车辆的规格、装卸工具的规格、自动化接驳平台的尺寸等),提高作业工具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信息界面协同

本文基于大数据的理念,通过完善协同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合理优化组单,通过一站式服务,找出最佳运输路线和最佳配送方案,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实现配送方式的优化配置,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时效。港口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基于降低物流作业成本的需要,建立高管定期会晤、信息交换沟通、科技创新交流机制,实现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对称和资源共享,增加物流协同作业的透明度,提高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度。

(四)资金界面协同

港口企业通过与有关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创新物流作业环节中的资金支付方式,拓宽电子化交付的适用范围,提高资金流动的频率和效益,也以此加快合作伙伴物流协同作业的进程。此外,通过资金界面的协同,使得港口企业可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投资港航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衍生的增值服务,拓展物流业务范围,降低物流作业成本。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港口企业物流协同作业机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结论与建议

我国港口企业需要从传统的“装卸型”港口向现代“物流贸易型”港口转变,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重构物流服务体系,聚焦物流成本降低,开展物流技术、物流方式、物流理念整体的再造,构建新型作业模式和运行机制。地方政府和港口企业在理念、经营策略和作业方式等方面要积极主动创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战略、业务、信息、资金等界面开展协同作业,以此有效整合资源,优化作业机制,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各种运力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配置,提高企业物流作业的效率和效益。

(一)政府层面

第一,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港口企业物流成本节约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发展都与港口企业密切关联。地方政府部门要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是制度设计,扶优扶强,支持港口企业尤其是枢纽型港口企业的建设,在税收政策、审批环节、从业资质等方面向重点港口企业及其物流业务关联企业倾斜,打通港口企业与运输企业协同作业的梗阻,扶持双方企业同向而行共生发展,进而降低合作双方的物流成本,提高港口企业的竞争力。第二,构建区域物流战略协同机制。一是规划设计港口物流的战略布局。围绕“十三五”期间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增长引擎,新的产业带集聚,新的大城市圈和新的贸易方式,建构契合需要的港口物流作业新型模式和运行机制。二是地域比邻的地方政府,在国家宏观政策统一指导下,基于合作共赢和共生发展的理念,全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三,完善港口企业与经济圈域各主要节点城市的铁路骨干网、支线网和场站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江海联运、港铁联运、铁水联运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二)港口企业层面

第一,全面推进港口科技创新战略。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港口企业物流作业效率和效益。一方面通过开发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更新物流企业的供需状态,准确定位物流企业的需求规律,并可为用户提供所需市场与决策信息。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港口物流作业精细化,以此有效整合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全天候进出、快速装卸、通关、集疏储运与配送等综合能力,提高作业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加快推进港口企业物流作业机械工具的升级换代,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第二,切实优化物流人才培养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基础。一是要通过建立传帮带机制,组织举办业务培训班、主题沙龙等,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打造一批技术能手。二是要选送企业业务精良、政治素质好的青年员工赴高校物流专业深造,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发能力。三是要主动设计一些物流作业项目,安排青年技术人才担纲,为物流人才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第三,不断强化成本战略意识。港口企业要将成本战略纳入到公司的经营战略体系,积极主动营造成本节约的意识,通过制度设计、组织大型活动、创新管理机制等方式营造成本节约的文化氛围,将成本战略贯穿于企业的各个作业环节,要注重领导层的示范作用,发挥基层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使之成为各级员工的习惯性动作,自然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金国军,邵万清.新形势下宁波港口服务功能提升的策略[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6)

2.谢泗薪,张文华.区域物流协同创新与演化机制探微[J].价格月刊,2014(1)

3.谌玲.区域金融与物流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全视角分析[J].经济问题,2014(1)

4.李国栋.福州港海铁联运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3(12)

5.阮宁.江海联运与长江散货物流系统转型模式[J].科技与产业,2011(9)

6.凌乐云.宁波海铁联运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水运管理,2013(10)

7.方煜东.浅析宁波港港口物流的集疏运系统优化[J].物流科技,2013(2)

8.唐蕾蕾.港口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9(24)

9.周虹伯.发展智能化码头的思考[J].中国港口,2013(9)

猜你喜欢

竞争力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多方支持推动物流行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