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商贸视角下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2016-06-27张艳
张艳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零售业作为商贸领域和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不同所有制零售企业发展不均衡、城乡零售业发展不均衡、零售业业态发展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外资零售企业给我国零售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指出,应该通过优化零售业所有制结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业态结构来持续优化零售业结构,积极构建集工业品农资下乡销售网络、农产品进城购销网络、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在内的城乡一体零售网络体系,不断健全零售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持续加强农村零售业人才培养,实现统筹城乡商贸视角下我国零售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零售业 城乡统筹 商贸
相关研究背景
(一)统筹城乡的概念
统筹城乡商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指对城商贸发展、营业网点建设、营业业态布局以及商贸流通组织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促进其协调运行。商贸产业具有产业先导性,统筹城乡商贸发展,可以实现以其它相关产业的拉动与统筹,进而统筹整个城乡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对我国长期实行的二元体制的纠偏,核心是在构建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目的指引下,通过统筹城乡的资源配置,协调城乡的产业发展。从当前阶段来看,统筹城乡商贸,重点是要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统筹城乡商贸,就必须重构城乡互通的流通机制,实现城市、乡村流通体系的协调运转和一体化市场,推动城乡互动式发展。
(二)商贸零售业在统筹城乡中的重要作用
零售业是商贸流通业的重要内容,连接着生产端与消费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外贸易增速下滑、投资疲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在当前这种买方市场背景下,零售业作为影响消费的重要一环,其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在此情况下,零售业控制着市场,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其还借消费者的力量反过来主导生产环节。与此同时,统筹城乡零售业发展,将城乡联系在一起,加快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切实城乡统筹发展。
国内外零售业发展现状
(一)发达国家零售业发展情况
发达国家零售业发展时间比较长,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推动下,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百货商店时代。这一模式使原来的单向式经营转变成综合经营,价格标识、现金交易以及售后服务和专业化分工、垂直管理等特点,一直沿用至今。二是连锁商店时代。以同一总部为依托,经营同类商品,通过统一商店标识、采购、配送,实现规模化经营。其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消费与自由购买意愿,而且统一的采购和物流体系,使其具有相当的成本优势,展现了极强的竞争力。三是超级市场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男女都参加工作情况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一周购物一次,吸收了百货商店和连锁经营的长处,采取大批量进货出货,以更低的成本支撑低价销售。同时针对消费者采购一周用品的特点,销售食品、衣服和日用品,并实行自助型购物。这一时期,作为超级市场的补充,一些便利店、折扣店也开始出现,并发展出了步行街、购物中心等业态。四是无店经营时代。主要是自助售货机以及网络购物,前者通过自动售货机进行,由消费者自由选择,自动投票完成。后者则是当前比较普遍的方式,借助互联网络,完成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再辅以物流配送,完成交易过程。
(二)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下,社会商品供应逐步饱和,从以前的短缺经济向物质丰富转变,随即进入买方市场,商品价格也由市场决定。这一变化深刻地改变了零售业。一是零售业成为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2015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超过234300个,其中超级市场38220个,专业店110342个。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的销售额超过34023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4%。二是零售业发展呈现多样化。既有大型化与小型化的并存,也有综合化与专业化的并进,国际化、区域化、连锁化、信息化更是推动着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在不同地区,零售业正在以最适宜的方式进行发展,促进居民消费。三是零售业态日益丰富。以前百货店一统江湖,而今取而代之的是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商店、大型综合商店。以前的商业街也逐步发展成为成片的购物中心、商业中心,柜台式商店被开放式自选服务取代。四是零售业规模化发展日益显现。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规模经营正成为越来越多零售企业的选择。传统百货店的规模越办越大,不断的扩建改造。同时,零售企业的兼并、联合成为常态,一些大型连锁集团的并购额越来越大。比如,国美对永乐电器的收购超过8.1亿元,对三联商社的并购超过5.4亿元,重庆百货集团对新世纪百货的并购高达40亿元。
(三)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
从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特区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允许合资或合作办零售企业后,在我国零售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零售市场的表现越来越耀眼。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是1995年以前,这一时期先后有15家合资合作零售企业获批,除沃尔玛外,其余全为港资企业。虽然国际知名零售企业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但事实上一直在对国内零售市场进行市场调研,这种细致的做法与国内零售企业的盲目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二是2001年以前,这一时期对合资合作零售企业的股份限制放松到51%,并将试点城市扩大到所有主要城市。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并通过兼并等手段占领市场。三是2004年前,随着中国加入WTO,零售业逐步放开,外资零售企业开始在中国加速发展,包括日韩和台湾地区的零售企业纷纷完成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四是2005年以后,我国零售市场完全放开,进入完全竞争时代。这一时期的国际零售企业巨头借助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开始向国内市场输出管理模式,并开始实行本土化战略。但最近几年,在房地产高速发展十几年的冲击下,商业地产价格节节攀高,抬高了零售企业特别是以租赁地产为主的零售企业的运营成本。加之市场竞争的加剧,包括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都开始削减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以降低成本,提高单店营业额。在此情况下,外资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也由高峰时的19%下降到12%。
我国零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所有制零售企业发展不均衡
我国不同所有制零售企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有规模优势的国有企业缺乏效率。在中国零售企业100强中,国有企业或是拥有国有背景的占比超过一半,但这些企业往往存在改制不彻底、一股独大等问题。与其它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零售企业经营理念僵化、学习能力差以及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将制约其长远发展。二是民营零售企业规模小,还无法成为行业领军者。民营零售企业无疑是行业内的希望,但从目前来看,除了苏宁、国美等少数几家全国知名的零售企业巨头外,民营企业在零售业的表现还不够,特别是在市县以下,基本是国有零售企业唱主角。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差、缺少政策支持,使得民营零售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较大提升。三是外资零售企业威胁大。外资零售企业虽然市场份额占比不大,但其品牌竞争力、资金管理和人才上的优势,却使得市场中利润最丰厚的地区和领域基本为外资零售企业所占据。这三种现象,在统筹城乡商贸的进程中,极有可能会影响到行业发展、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
(二)城乡零售业发展不均衡
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的占比达到69%,县及县以下市场只占31%。一是集团化、规模化零售企业全是在城市市场中成长起来的。比如,年销售额分别达1089亿元和603亿元的苏宁、国美,主要市场都是城市。在全国百强零售企业中,来自农村地区或是农村市场为主的企业只有2家。二是农村零售业额与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距过大。有关资料显示,一般乡镇与农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占到当地全县比重的27%,体现了农村零售企业的匮乏,也表明农村现有的零售业态、零售企业无法留住本地居民消费。主要是因为农村零售市场发展落后,商品品种与服务功能都远不能满足农村实际需求。三是城乡零售业发展差距有扩大趋势。城市零售业态发展多样,而农村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缺乏政府的明确扶持,加之物流配送的落后,使不少农村地区的零售业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不断拉大的城乡零售业差距,给统筹城乡商贸提出了更大难题。
(三)零售业业态发展不合理
一是新型业态重表象轻内质。在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和带动下,一些先进的零售业营销理念和管理手段、技术方法在我国零售业得到了运用,一些诸如超级市场、大卖场、24小时便利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遍地开花,表现出强烈的突击式发展特征。但这些新业态由于缺乏内在的成长积淀,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人才都没有形成有力支撑,很难表现出竞争力。比如,有些连锁零售企业虽然实现了连锁,但采购、配送、销售不统一,使各门店的盈利很难得到保障。一些连锁企业无论是商品选择、摆放、布局和价格功能上都缺乏特点,很难吸引消费者。二是业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在一二线城市,大型、新型零售业态发展快速,与三四线城市一起,成为全国零售业的主战场。而占到人口60%以上的农村地区,现代零售业态基本少见,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是导致工业品下不了乡、农产品进不了城,与统筹城乡商贸发展的要求不相符。三是新型业态所需的信息化建设落后。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大型卖场还是连锁零售企业,都缺乏信息化网络支撑强大的采购、配送、售后服务体系,无法与国际零售企业竞争。比如,我国零售企业资金年周转3-4次,而沃尔玛可以达到27次,差距十分明显。
统筹城乡商贸背景下零售业发展策略
(一)持续优化零售业结构
1.优化零售业所有制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所有制结构,是我国零售企业与国际零售巨头竞争,获得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加强零售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针对原来国有百货公司等零售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完全的问题,要按照市场规律,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等手段,将其培育成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零售业主体。其次,要给予内资零售企业平等待遇,以改变外资零售企业超国民待遇下的利润率远高于内资零售企业的现状。在企业所得税相同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在工商、融资、土地等各方面的平等。
2.优化零售业规模结构。零售业是对规模效益比较依赖的行业之一,但仅有大超市、大卖场,又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一方面,要鼓励零售行业内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资产重组、并购,组建更具规模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要坚持以利润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通过企业规模的扩大,赢得与国际零售企业巨头竞争所需的资金、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扶持中小零售企业。在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形成零售网络的间隙,必然需要有中小型零售企业作为补充。比如,居民社区的小超市、便利店等,是居民生活便利性的最大保障,也会给社会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政府可以在税费、工商管理上予以减免,在一些商业地产价格高企的城市,给予租金补贴等,扶持其发展。
3.优化零售业空间结构。零售业发展城市好于农村,且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城市中,这虽然繁荣了城市零售业,却与统筹城乡商贸的发展初衷不相符,必须进一步优化零售业空间结构,使农村与城市的零售业共同发展,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营造畅通的渠道。一方面,要对农村零售网点格局进一步优化调整。重点发展以乡镇连锁为骨干、以村便利店为补充的农村零售网点。可以通过将农村与城市零售网点的方式,丰富农村零售点的服务功能,进而提升其服务档次,留住本地消费者。另一方面,要通过城镇化创造更好的农村零售业环境。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生活水平的提高正是消费能力提升的保障。通过推进城镇化,可以快速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进而提高社会品销售总额。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对本地零售企业,特别是社区、村级零售点提供必要的政策与资金扶持,使其成为本地居民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如此一来,既可以帮助本地零售企业发展,也有助于农村零售网点的完善。
4.优化零售业业态结构。丰富的业态是充分竞争的保障,也有助于提高零售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应逐步构建多元化、组合化的业态结构,通过不同的经营条件、交易模式以及物流能力,尽可能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服务。比如,通过业态的丰富,将零售服务布满城市中心区、城镇社区、乡镇街道以及农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获得更好的商业效应。与此同时,引导零售企业及时根据市场反映和消费者需求变化进行业态创新。比如,针对农村露天市场过多、竞争力低下的问题,可以以具备连锁经营、统一物流配送的商店来取代露天市场和村镇代销店。
(二)加大构建城乡一体的零售网络体系
要持续完善城乡基础零售网络体系,因为这是真正将城乡商贸体系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要积极吸引零售业龙头企业进入农村市场,不能将农村零售市场作为可有可无的市场,而是通过构建城乡一体零售网络,为零售业的发展不断拓展空间。同时,根据农民消费习惯和农村零售市场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零售网络,满足农民生活和农村生产需要。具体而言,要进一步健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工业品和农资下乡销售网络。也就是农民所需的日用品销售网络,要加大现代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运用,在农村建立标准化农村零售网点,并在县区建立仓储配送中心,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在村建立代售点,除了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生活用品外,还可以同时提供生活服务、信息服务等功能,让农民可以方便地完成消费。
2.构建农产品进城购销网络。也就是要解决农产品进城难的问题,重点是要加强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专业批发企业等市场主体培育,组织引导食品加工厂、餐饮企业、超市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农超对接渠道,直接深入农村采购农产品。同时,可以鼓励这些进入农村市场的企业共用县仓储中心、镇配送中心和村民服务中心这条渠道,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3.构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城乡商贸和城乡整体发展的差距,有硬件上的差距,但软件上的差距更加明显,尤其是商贸信息收集获取上的差距。一方面,要加强整合农业、科技、通讯部门的农村信息,建立面向社会的农村商贸信息网络,为城乡统筹的零售业提供信息发布、咨询、交易、对接等服务。如此一来,让农村商贸能迅速融入城市市场,加快零售业的城乡一体发展。
(三)健全零售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
零售业在消费的终端,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比重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要进一步健全零售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推动零售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中央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从促进消费增长,城乡统筹的高度出发,结合全球零售业发展趋势,做好零售业发展规划。规划应该体现城市与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原则、目标、途径等内容,明确零售业发展与人口、商品、工业、住宅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关系。特别是针对农村落后地区的零售网点建设,出台相应的财政资金投入、银行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零售业发展中去,防止出现冷热不均、城市零售业过度发展、恶性竞争的现象。
2.地方政府要加强优惠政策的配套与执行。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用好用活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将统筹城乡零售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城乡零售业发展。在本地零售业发展的规划中,要突出地方特色,防止贪大求全,通过零售业的发展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进一步发挥零售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农村零售业人才培养
统筹城乡商贸,发展零售业,在投入资金、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国际零售企业巨头开始进入三四线城市,触角越来越广的情况下,更要通过人才培养、培训、引进等渠道,缩小人才支撑上的差距。一是加大零售人才培养力度。一直以来,零售业人才培养主要适用地是城市零售行业,毕业生缺乏对农村生活、农村市场的了解,往往很难留得住,自然也无法为城乡统筹、农村融入城市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政府应对大专院校的商贸、零售、管理等专业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围绕农村市场加强教育针对性。二是要鼓励零售企业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可以为一些主要以农村市场为主的市场主体员工培训提供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特别是针对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潮的出现,为有志回乡创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提供零售业、农村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创业培训,提高农村零售市场人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活跃农村零售市场,加快城乡统筹进度。三是针对当前农村商贸零售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强对懂管理、有经验、有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这些人才的引进,为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提供“弯道超车”的可能,更好地为统筹城乡商贸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商贸流通体系改革:破解我国城乡一体化难题的战略选择[J].理论导刊,2011(1)
2.汤向俊,任保平.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约束条件及其路径选择[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
3.刚翠翠,任保平.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3)
4.刚翠翠,任保平.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6)
5.任保平.市场分割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运行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6.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7.易开刚.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模型设计与博弈分析—以浙江省“千万工程”实施绩效为例[J].经济地理,2011(12)
8.余永胜,洪烨丹.城乡一体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探讨—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流通经济,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