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性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
2016-06-27刁淑君
刁淑君
摘 要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示新课程的魅力。
关键词 新课程 个性 思维 反思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1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解决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频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很少有学生主动向教师发问。要发挥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要求教师变传统的“师传-生受”过程为以问题为纽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现、探究过程。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会有不同的诠释和表达方式。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洋流》教学中教师提出: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教师播放“风带分布示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请大家仔细查看太平洋中洋流的分布,然后与风带中风向相对比,看一看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关性。
生:南、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和信风的方向相一致,北太平洋暖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相一致,西风漂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基本一致。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分布一致呢?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类似的这些洋流都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生动直观到形象思维”的过程,使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原则。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尽管解决的不很圆满,但确实是其所思、所得,学生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在成功中激起“个性”的形成、创造思维的发展。
2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去体验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例如 在“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时,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可以通过动员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了简单教具突破难点:先制作标有赤道、两极和五条特殊纬线的圆,再把一根木棒充当晨线放在了地轴的位置,一跟木棒充当直射太阳光线放在了赤道的位置,两根木棒始终保持垂直关系,提问学生此时时间,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学生们立即做出了准确的回答,然后让两根木棒始终保持垂直,代表太阳直射光线的一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再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分析在不同的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运用简单教具昼夜长短如何变化体现的淋漓尽致,既形象生动,又印象深刻。
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学习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在教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时,课前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分别搜集整理两大地区的资料,然后自排小品,着重从语言、行为及简单的道具与服饰方面来表现两大地区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图书馆、网络广泛地收集材料,进行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从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实践,学生用各自的方法找到了答案,发现了身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顺利地完成了富有个性的实践,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地做到“授人以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3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去选择
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有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提出建议的权利,教师对其合理部分应积极采纳,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给地理课堂提建议”的活动,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作业甚至教师的仪表都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很多是非常有价值的。课堂就像一个小舞台,能否搭好台让学生唱好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导演”。
例如《地震》教学时全班分四组进行活动,形式不限。目的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其中一组进行一次地震模拟实验:
3.1活动过程
第一步:在讲台上用普通的木制积木搭建一建筑物(表示建筑物抗震性能一般),榔头敲击讲台四周,模拟地震的发生;
第二步:改变敲击力度,模拟震级升高,烈度加大,建筑物毁坏;
第三步:改变震中距、震源深浅等地震要素,烈度随之改变;
第四步:在讲台上用普通的木制积木搭建两个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使之位于不同位置,敲击讲台,观察结果;
第五步:采用有咬合口的积木(表示建筑物抗震性能良好)继续重复上述步骤,模拟实验。 (下转第47页)(上接第44页)
3.2分析结论
改变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的结构等要素,可理解地震、烈度与灾度的区别与联系,即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不同的烈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鼓励个性化学习。不要用程式化模式束缚学生独特的思维,要让学生有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不要试图追求同样的思维层次,习惯模式。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开展丰富多彩、切合实际而又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并由此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在个性张扬中走向成功。
4给学生一个鼓励,让他们去评价
教师如何评价学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评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评价应该是面向每一个学生,让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增强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
在课堂教学中把评价引入其中,由教师评价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评价别人,评价自己,由简单的一句话评价到深入本质的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约束自己,超越自我。例如在“洋流”教学时,由于高一学生空间想象力比较缺乏,因而“洋流的形成和分布”便成了难点。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设计了让学生评价,如:为了突破难点轻松掌握本节的洋流知识请同学们为教师支招,……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教师不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学生的思考,没有急于对学生进行否定,没有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而是致力于“多样化”和“合理化”,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学生们的话题围绕“应该围绕地图来进行教学,应该围绕洋流的分布规律来进行教学”等等。围绕地图来进行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充分运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密度流的形成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地中海因蒸发旺盛,海水盐度较高,海面低于大西洋,从而能够很好地分析大西洋与地中海海水之间的流动情况,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密度流的形成过程和成因。当然在此过程中还进行思维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其它哪些海区还存在类似的密度流?从而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与提升。讨论后,让学生评价哪组表现的好;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评价哪个同学提的问题好,有价值;探究密度流时,注重让学生评价方法怎么样,更喜欢用什么方法等,这样学生的兴趣特别高,注意力也很集中,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5反思
反思一: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问题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课堂的真谛,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形动,更重要的是脑动。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它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应该积极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教学中闪光!让学生在张扬个性中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