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经营的定位转变
2016-06-27崔维
崔维
摘要:文章梳理城市经营相关文献发现,城市经营的提出虽旨在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一经济目标,但仍有部分有识之士考虑全面,提出不能只求经济效益,不顾环境和社会效益等。过去一阶段,城市经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但在某个时期或一些地区,城市化过速发展阶段,出现了无序的发展状态,产生了许多不安全、不舒适的问题,而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经营的发展,需要适应新常态,纠正发展思路,争取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道路。
关键词:城市经营;社会效益;以人为本
一、前言
相较于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和理念,城市经营的思维和观念都契合了时代的需要,以展现的运作方法和经营理念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国内国外对城市经营的研究有着诸多的不同,就其提出背景而言,二者倒是颇为相似,都是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的产物[1]。
文章梳理城市经营相关文献发现,城市经营的提出虽旨在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一经济目标,但仍有部分有识之士考虑全面,提出不能只求经济效益,不顾环境和社会效益等。
过去一阶段,城市经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但在某个时期或一些地区,城市化过速发展阶段,出现了无序的发展状态,产生了许多不安全、不舒适的问题,而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经营的发展,需要适应新常态,纠正发展思路,争取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道路。
二、城市经营的传统模式
城市经营在我国的实践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产生于城市化加速推进、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多元代替单一、集约取缔粗放的时代背景下。在此过程中,政府作为经营主体的核心,同时需要考虑运作微观与宏观层面的事物。作为城市资产的经营者与拥有者,逐渐形成了一元的经营主体结构模式[2]。也就是说,我国城市经营的实践模式特点,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末特定的城镇化发展阶段与特殊的市场机制。
因此,虽然它的理念源自于城市建设资金的短缺,但是城市发展资金的筹集不等同于城市经营,更不是像企业那种最求最大利润。第一,它是一种创新了体制、转变了观念的新理念。城市经营把多年积累的保姆式传统思维转变成效率更高的经营模式,突出了市场化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管理中的协调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并强调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新型城镇化下城市经营的模式转变
在中中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我国未来的改革方向,并在十八大后提出了战略性的新型城镇化,由此,过去那种政府主导推动的城镇化模式将转变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模式。这种新的城市发展方式必然不同与以往的运营模式。
地区之间的竞争将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与不断深入的市场化改革而更加激烈。不难发现,以资金为导向的城市经营往往在发展初期成为主流。城市经营的目的是不断优化与增强城市功能,即以功能为导向代替以资金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这种转向也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只有转变发展模式猜猜增强城市竞争力,优化城市环境,才能改善城市功能。更不能未来追求短期成绩,搞一些急功近利的、一哄而起的利益驱动型发展模式;不能只图经济效益,忽视社会与环境功能等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3]。
急功近利的城市经营的项目往往是近期建设项目,城市经营要着眼与未来,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当前的体制决定了大多数政府的短视,市长们关心的他任期内的工程,对后面的发展置之不顾。有一种观念是经营企业那样区经营城市,可是企业毕竟是不同于城市的,城市要比企业更为复杂;城市的经营出来要考虑社会、文化、环境与生态,还要兼顾经济效益。在我国城市经营的理念还处于百家争鸣,刚刚萌芽的时期,但不论如何,经营城市不可将赢利视作其唯一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与城市经营的目标、内容与方式不同,城市经营是集社会、经济、生态与文化的复合系统,这里有必要澄清主要的区别。
城市经营不是单纯的最求利润,而是努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增强社会生活的质量,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的社会空间也需要有可持续发展观,因为,城市是由工会组织、邻里单元与社会区域组成的社会空间[4]。社会中不同阶层群体对社会、经济与自然要素的分享权利,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进一步推动了城市资产的公平合理分配。
总的来说,事物都有从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规律,城市的产业形态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只是具体的城市其条件不同,发展的速度就有区别。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应该根据其具体市情,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避免区域内不同城市引进项目过程中的盲目性与产业结构雷同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通过重组巩固优势产业原有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经营的作用。
在我国,城市经营模式同其他模式一样,无不烙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方式,它产生于城市建设资金严重短缺与社会经济体制深刻转型,因此,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其未来发展方向应是顾客导向的城市治理模式。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思想家刘易斯·芒福德说过:“最好的城市经营是关心人和培育人”。城市经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们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追求,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还要从人本主义出发,提高社区资源可获性,使社会更加公平,空间更加公正。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环境的有限性将逐渐显现,人们对优美生态的追求将更加强烈,只有山清水秀,社会才能更加繁荣。综上所述,以人为核心的顾客导向型的城市经营应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
四、总结
传统的城市经营为中国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但在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要求新的城镇经营必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功能导向代替资金导向的新的经营模式,既要关注社会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和谐效益。纵使城市经营的实践存在诸多问题,但如加以修正,充分吸收其有利的一面,改进其不足,就一定能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建设性帮助。(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林竹.城市运营与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践辨析[J].规划师,2014,09:116-121.
[2]郑连虎,秦洁.中国城市经营的阶段分析与推进[J].中州学刊,2003,02:31-34.
[3]王志锋,踪家峰.对城市经营的再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2,09:56-59.
[4]洪银兴,周诚君.城市经营和城市政府的改革[J].管理世界,2003,08:57-62.
[5]李松志,陈烈,蔡克光.城市经营理念的价值取向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5,0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