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模式之我见

2016-06-27宁艳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历史信息技术情境

宁艳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不但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备受重视,而且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趋势日益加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生动性、大容量、直观化等特点,更加有利于历史课程的变革。如何优化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呢?

随着硬件设施在各个学校的普及,很多新技术进入了课堂,如多媒体、实物投影、无线传声器、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平台、资源平台等,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深度、进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目前呈现出三种主要的课程模式。

一、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模式

历史学科本身具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像、图形、文字、影音等资料,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

随着互联网或局域网的发展与完善,聊天工具与个人博客简单易操作,传递信息容量大,作为师生交流的工具已逐步为师生所接受,这对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组织与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通过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成长。

二、以资源自主的合作整合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各种历史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放式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有了量和质的区别,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资源,如数字化的博物馆、图书馆等。

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突破课本资源的孤立性、封闭性、单一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信息的筛选过程中获得学习历史的方法,了解事物的最初面貌。

而在此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等同于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忽略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信息技术化的学习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甚至连传统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

三、探究式的学习整合模式

探究式教学让学习者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提出问题,以问题的出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教师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研究、分析的准确性,并控制学生学习的进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老师提供有关历史知识的探究主题或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主题进行探究,教师在目标的制定、计划的完善、资源的提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方面进行指导。探究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组织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易到难,逐步加大,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是信息社会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其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逐步整合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动力和工具,但如何实现新的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传统课程资源、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方面,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优化组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信息技术情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