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之剖析
2016-06-27李世兵
李世兵
[摘 要]本文对汉语言文学在不同时代的审美问题上进行了分析、总结,详细阐述了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经典的汉语言文学呈现形式在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接着又总结了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推广,还可以提高人们队汉语言文学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措施
汉语是我国独有的语言,经过世纪的时间长河,汉语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由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到清朝成熟的文言文,再到现在的现代汉语,汉语经久不衰,源远流长,可见汉语言的文学魅力和艺术形式,以及所体现的思想内涵都非比寻常。而以文学艺术的审美经验作为理论出发点的文艺美学学科则为中国传统美学进一步发挥当代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因为,我国传统美学的确没有西方美学那样借以反映审美与艺术本质的概念范畴,而主要以对创作与文本的体悟作为理论的基点。这恰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审美经验。从先秦时期的“兴观群怨说”,到汉魏时期的“言志说”、“意象说”,到唐宋时期的“意境说”、“妙悟说”、“心物说”,到清代的“情景说”、“性灵说”与“境界说”等等可谓一脉相承,都是对文艺审美经验的独特表现,反映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有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与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些美学理论不仅给我国文艺家与美学家以滋养,而且也对包括海德格尔在内的诸多西方美学家以理论的滋养。
一、不同时代的汉语言文学审美观念
中国一直以来就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个说法反应了那个时期的精华所在。经过那么长的岁月,不仅没有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反而被传承下来,被人们奉为经典,这是他们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也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唐朝,空前盛世,一片繁荣,正是这欣欣向荣的生气造就了唐诗,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空前的繁盛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巅峰时代。李白的诗有着铿锵的节奏,和豪气的情感,把唐诗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宋词是和着乐曲而唱的歌词,是宋代文明的一大重要表现形式。既有辛弃疾的悲愤与雄心壮志,又有李清照的凄怆婉约,既有岳飞的精忠报国,又有柳永的柔美与缠绵,把汉语言文学又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明清小说与现代汉语言更加接近,语言渐渐地向白话文方向发展。小说以它较长的篇幅和故事情节著称,不仅要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还要有严谨的故事结构,这需要作者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才能熟练的驾驭语言,并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与思想,描绘出各种故事场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四大明清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对现代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关于艺术形式上的审美教育
在汉语言文学中,艺术形式起到了装饰作用。华丽的语句和词语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所以对艺术形式的解读可以把文章中描述的画面还原出来,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帮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汉语言文学的艺术形式可以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上体现。这四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方面加强了文章的美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文章的含义。语言的使用和语境的描绘在文学作品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画面感,还可以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那时那刻的心境。以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这句诗里的“直”和“圆”两个字用的非常好,给人以画面感,可以让人想象出边陲大漠的壮阔雄奇的景象。“直”字写出了大漠的一望无边和空旷开阔,在漫天的黄沙中,一注白烟升起,这画面给人一种苍凉之感;“圆”字写出了落日的形态与特点,让人们的焦点都放在这一轮落日上面,又增加了语言的画面感与美感。这两个字自然而然成了这首诗的神来之笔,造就了这首诗苍凉唯美的意境。
2.关于思想内涵上的审美教育
文章中一切手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能更好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服务的。思想内涵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思想内涵的文章就像没有了颜色的花朵一样,失去了欣赏的价值。作者创作出来的文章作品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给你孩子强壮的身体,还赋予了它一定的思想。没有思想的文章,就算用再多、再优美、再华丽的语言和修辞也不能把文章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中去。鲁迅的文章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之所以能达到这么高的成就与评价,正是因为他的每一个作品都能很好的诠释出他自己想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涵。鲁迅先生写的小说《阿Q正传》就像人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那个时期的国人的指责与对这个社会的控诉。鲁迅先生想用他写的小说唤醒国人,让人们看到自己的麻木与冷漠,以此来拯救这个病态的社会和病态的国民。
在文学作品中要把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真正统一起来才能使文学作品达到一定的高度,上升到一定的境界之上,才能写出真正的好的文学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时代的汉语言文学审美观念的分析,以及针对现代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措施的具体介绍,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们伟大的母语——汉语。对于汉语言文学,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并加以推广,使我们汉语言文学审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变得越来越成熟,在未来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发扬我国的汉语言文化做出贡献,让汉语言走出过门,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朱锦昌.汉语言文学中的艺术与审美[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年(41)期 .
[2]朱元英.对汉语言文学的审美问题的研究和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4年(24)期 .
[3]张法.《文艺与中国现代化》[J].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