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

2016-06-27姜秀霞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寄宿制儿童家长

姜秀霞

[摘 要]近年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居高不下,致使许多小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行为及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创造条件让小学生多与父母沟通交流,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生现有监护人的教育素质,学校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应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一、前言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多,居高不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以山东省某农村小学为例,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在校学生503人,留守儿童267人,占比超过50%。留守儿童男女比例为1:0.86。其中父亲一方外出的占47.2%,母亲一方外出的占15.1%,父母双方外出的占37.7%,去外省务工的人数占到80%以上。留守儿童的看护人是爷爷、奶奶的占66.5%,看护人是姥姥、姥爷的占5.4%,看护人是亲戚及其他的占28.1%。父母外出每月能回一次家的不到8%。留守儿童能与父母每天联系一次的占10.5%,每周联系一次的占46.9%,每两周联系一次的占21.8%,每月联系一次的占13.8%,其他占7%。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方式主要是电话,占到95%以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但现实情况是,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交由孩子的祖辈照看,“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几乎无法落实。同时,由于远离父母,“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亲情饥渴,面对复杂的社会,身心健康成长尤其令人担忧。通过大量走访本乡几所小学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开展留守儿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及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学习方面,男生的学习情况普遍不如女生留守儿童,突出表现为:学习缺乏动力、习惯差、成绩低下;在心理健康方面,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多于男生,突出表现为:不积极与人交流;害怕失败和挫折,依赖性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对父母产生了抱怨情绪。面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花了很多心思,费了很大气力,但收效甚微。结合该校近几年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尝试,我觉得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二、相关对策研究

1.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但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时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基于此,可以通过在学校或社会上建办“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利用网络媒体,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并通过召开家长会、发送“温馨提示”短信等多种形式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有效地缓解了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让他们能安心学习。

2.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一方面,祖辈是当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但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可以举办“祖辈家长学校”,通过观看案例、讲座培训、互动交流等形式引导这些“祖辈家长”逐步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掌握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3.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学校要不断完善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办法。首先,要摸准信息,建立“台账”,做到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其次,要实行三个优先,即:学习上辅导优先,根据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建立进步档案。生活上照顾优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活动上安排优先。再次,要多渠道沟通。即:开展谈心活动和家访工作,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最后,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全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四是积极协调、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首先,要让家长重新审视外出务工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更加慎重地选择外出务工,或者单方外出务工;其次,要让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现状有正确而又积极的认识,理解父母的苦衷,更加自强、自立;再次,要使学校认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所应承担的责任,加强了家校联系,经常性地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为家长普及一些科学的教育观念,不断增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此外,也可建议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支持创业力度,积极创造就业条件,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就近工作,履行好父母的责任。

三、社会加强关爱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还需要社区、社会的关爱。社区要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文化活动站、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七彩小屋”等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规范运行。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聘请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公益人士参与开展经常性的关爱教育活动。倡导邻里互助,选择有意愿、负责任的家庭,采取全(半)托管的形式照料留守儿童,避免个别留守儿童生病期间无人过问和照看。建立16周岁以下学龄留守儿童登记制度,将其纳入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通讯手段开展活动,方便外出务工家长联系留守儿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等关爱活动,努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夏(冬)令营等活动,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教育主管部门协助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实施好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公益项目。妇联组织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新机制、新模式和新途径;共青团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深化结对机制,加强骨干志愿者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推进工作常态化,动员更多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关爱留守儿童。

四、政府加强政策保障

各级政府要强化主导责任,切实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根据地域环境特征、经济社会状况、留守儿童分布及工作进展情况,统筹规划,探索实践,形成有效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

1.优先满足基础设施。国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加快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机制。地方政府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加大新建和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力度,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确保每名寄宿生有舒适的床位,有安全的饮食。

五、结语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和幸福,只有不断增强留守儿童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快乐进步,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费文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2).

[2]吴培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3]刘家用.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猜你喜欢

寄宿制儿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