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06-27龙梦霞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男同学右手教学效果

龙梦霞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无意识占优势,且极不稳定。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同样如此。在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74页例题时,我根据教材的插图,组织学生做了一个乘公交车的游戏。一辆汽车载着10人向前行驶,到站台了,2人下车,下一站3人下车,这时车上还剩几人?这样就十分自然的引出了加减混合运算式“10-2-3”。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道题的算法。由于采用了游戏这种形象、有趣的导入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就变得顺畅自如了。

二、通过游戏,弄清概念

让低年级小学生要弄清不同概念的内涵,并不是一件轻而易见的事情。而通过游戏,责可以使抽象的概念亲切生动、形象化,突破思维屏障,迅速进入同学们的大脑。第一册教材第20页出现了“几”、“第几”这两个概念,在教学生理解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时,我让他们翻开课本看插图。我指着图讲“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戴帽子的小朋友排在第2,叔叔排在第5。第5和数5是否一样呢?为什么说不一样?让我们来做一做买票的游戏。”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找出5名同学,让他们随意站好,问:“几个小朋友来买票?”他们齐声回答:“5个小朋友。”接着我又吩咐:“排在第5个的小朋友走出来。”因事先没有排队,不知道谁是第五个,所以谁都想走出来。但都没有走出来,因此他们不知道谁是第5个。

于是,我将这些小朋友排成一个纵队,从前数到后,叫第5个小朋友走出来。又问:“谁排在第2?”小朋友纷纷举手。而后,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我让学生把纵队排成横队,再重复一次同样的游戏。在欢乐的气氛中,小朋友明白了“几”表示物体的个数,“第几”用来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三、通过游戏,突破难点

小朋友们对比多比少的解答方法难以理解和掌握,我们就利用有趣的拍手游戏来突破这道关卡。我先让男同学拍6下,然后问:“女同学比男同学多拍3下,女同学应拍几下?女同学立即拍了9下。我接着问学生:“比男同学少拍2下,应该拍拍几下?”同学们很快拍了4下。我又问学生:“比5少2的数是多少?应该拍几下来表示?”学生略思考后,有节奏地拍了3下。如此教学,同学们对比多比少就建立了直观的深刻的印象。

四、使用游戏教学,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能力。

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学习的方法,增强了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工作就更加高效了。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数学 “20以内的加法中的6+9”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唱《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一加九,十个小孩拍皮球……。让她们找出哪个数和哪个数是10的好朋友。再用右手表示个位,左手表示十位,先伸出右手的六,再加九,这时右手没有九个手指头,就从左手伸一个指头表示十,本是加九,却加了十,多加了一个,在表示个位的右手减一,就等于十五。这样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教中有乐,乐中启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验证也证明学生这部分知识学得很牢固!,让学生将玩贯穿于学习的过程,化机械、枯燥、乏味的学习为趣味性的活动。学生就能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

总之,乘车、排队、拍手、唱歌等游戏方式,均与同学们的生活体验息息相关,经过精心设计,安排到数学教学中,能够抽象为具体。由间接转直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它还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值得我们不断尝试,大胆运用。

猜你喜欢

男同学右手教学效果
左手和右手
“树木”与“树林”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玩的智慧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送给MM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