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学生难上国家重点大学教育问题的研究

2016-06-27李小芳吴祥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回报率名校比例

李小芳 吴祥军

[摘 要]目前,高考仍然是多数农村学子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但近年来随着重点高校中农村生源的减少,“出身越差,上的学校也越差”开始成为人们担忧的现实。农村生上大学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大学公平竞争的问题,在计划体制、等级教育框架之下,整体教育、大学发展,以及城市生的大学路都会越走越窄。

[关键词]农村学生;重点大学

随着国家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了希望,这被认为是补偿农村生公平的重要举措,中央推出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可以一定程度校正公平。然而,在笔者看来,在当前高考录取制度之下,增加重点大学面向农村生的招生比例,对公平的补偿是极为有限的,因为我国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在招生指标的分配上,就注定了地区间的差异、不均衡,因此,提高农村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需要进一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关注农村生上大学,而不是整体提高上大学的回报率,尤其是二本、三本、高职高专院校的回报率,农村学生的发展道路将极为狭窄。

一、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提高农村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

不少人认为,农村生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越来越低的一个原因是重点大学近年来推进的自主招生计划。在自主招生中,这些学校并未考虑学生的赶考负担,在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标准偏向城市学生,造成农村生的录取比例越来越低。进而,他们在开出的“药方”中,反对高校进行自主招生。

这不是一剂“良药”,反而会导致解决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比例问题陷入僵局。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推行自主招生,就只能继续坚持现行的“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而这一制度正是导致重点大学农村生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首先,统一一张试卷,貌似公平,但由于农村生接受的学校教育质量低于城市学生,且城市学生家庭无条件送他们上辅导班、培训班,加之近年来的高考出题有利于城市学生发挥,因此,农村考生的高考分数普遍低于城市考生;其次,在集中录取中,大学只能按照学生的高考分数,结合其志愿进行录取,“985高校”、“211高校”录取的城市学生比例偏高,农村学生更多只能考入高职高专,这是按标准程序录取得到的结果;再次,近年来高校推进自主招生,总体名额只有4万人左右,占912万高考报名人数的5%不到,对于试点自主招生的高校,只占招生总名额的5%,也就是说,这一数量并不影响目前的招生大局。

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框架下,要推进公平,一要寄望基础教育的均衡,缩小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校际差异,这已被证明是短期难以完成的任务。二要寄望高等教育学校招生的指标均衡,要缩小名牌大学在发达地区、大城市的招生计划,投向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政府调控和各地进行高考利益的博弈,目前的定向扶贫招生计划就属于政府调控;而另一方面,当招生指标增投给不发达地区之后,这些指标会不会依旧被这些地区中的城镇家庭孩子所拥有呢?一个事实是,近年来重点大学大多已经减少在当地的招生规模,并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招生数量,可是,农村生的比例却还是下降。

很显然,按照这样的思路,良好的希望很有可能走向反面。而只有推行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才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是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学校有完全的招生自主权,可以采取“统一高考+自主招生”的模式,将统一高考成績作为学生申请大学的基础,大学自主提出成績要求,达到成績要求的学生均可自主提出申请,且可同时申请多所学校,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在这种自主招生中,为吸引学生选择本校,大学必然尊重受教育者的权益,同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服务。其中,关注农村生源、贫困家庭子女的求学情况,就会成为这些学校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而由于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就完全可以对学生实行包括高考成成绩、中学学业表现、中学特长表现、大学面试考查、考生家庭因素、教育环境因素等在内的多元评价,并对来自教育不发达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加分评价。这样,在其他评价同等的情况下,来自教育不发达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就会得以优先录取,这就一定程度矫正了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让大学录取成为社会公正的调节器,而不是社会不公的加速器。

二、提高普通高校教育回报率是增加农村生积极性的主要途径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其实在逐渐提高,农村孩子上大学机会增多,而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却下降,这说明农村学生目前多就读于二本(重点大学主要集中在一本)、三本和高职高专。而在我国,目前读一本重点大学的教育回报率,无疑是最高的。首先,这些公办大学获得国家的投资多,因此学费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可以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费标准在全国高校内是最低的,反而一些民办高职高专的学费却很高,这是严重的质量与学费倒挂。造成重点大学教育回报率高的主要因素并非学校本身的教育质量、教育特色,而是一系列的制度,包括教育等级制度(通过各种计划把大学分为“985”、“211”、一般本科)、拨款制度(按学校不同的等级、属性拨款,而不是按其承担的教育任务拨款)以及用人制度。而正是这些制度,使高校的竞争完全不平等,造成一般本科、高职院校,尤其是其中的民办院校,办学十分困难,由于政府投入少、社会支持不多、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读这些学校的教育回报率显然就要低。

其实,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办教育的职责不是直接参与办学,而应该为所有学校的发展营造平等的空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世界一流大学绝对不是通过计划造就出来的,而是通过学校间的自由、平等竞争发展出来的。要让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取消强加给学校的一系列不平等的制度,让每所大学能在平等的竞争中,提高对受教育者的回报率。如果政府部门同样给高职高专学校以投资和补贴,这些学校能像国外社区学院、职业学院那样全免费,学业完成之后,学历不被歧视,找到工作回报率并不低,大家会把眼光都对准名校吗?在整个基础教育资源都围着名校转时,农村生就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弱势群体,这就是农村生名校比例越来越低的原因。

再进一步看,如果我国能按照高等教育的市场规律,取消造成学校不平等竞争的各种工程、计划(如“985工程”、“211计划”),推行高等教育教育券制度(让每个学校的学生获得同等的教育经费,而不是重点大学多,一般学校少),让教育的行政评价和人才的行政评价全面退出(实行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我国当前的所谓重点大学、名校,能不能还是名校,就很难说。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校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改变自己的办学理念,其中包括生源素质观——在目前,大多名校都看重招生政绩,同时青睐城市生源,认为其阅历丰富,见识多,而如果学校要靠竞争获得地位,大学关注的就将是教育使命和自己的教育声誉,在招生评价中,就会对贫困生、农村生实行加分评价,这也就会增加农村生在学校中的比例。

所以,农村生上大学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大学公平竞争的问题,在计划体制、等级教育框架之下,不要说农村生,就是整体教育、大学发展,以及城市学生的大学路都会越走越窄,当初的大学“独木桥”,变为现在的名校“独木桥”,而名校教育质量的每况愈下,已让一些城市学生选择逃离国内高考和国内高等教育。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如果纠结在农村生和城市生重点大学的比例问题上,将无法走出困境,而只有打破现在的计划体制,消除造成学校不平等发展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促进高校平等竞争,才是我国教育的出路所在,也是农村生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苏冰星,杜高琴.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马君.试论农村学生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J].鸡西大学学报,2012,(3).

[3]柳斌.关于农村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3,(7).

猜你喜欢

回报率名校比例
名校介绍
人体比例知多少
哪些电影赔了钱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BIM应用的投资回报率研究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赶集挑名校
风险投资资本配置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回报率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