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北宋龙泉窑五管瓶

2016-06-27沈子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6期
关键词:龙泉窑器形龙泉

沈子珍

龙泉,地处浙西南浙闽赣边境。境内丛山耸峙,溪流纵横,风光秀美,瓷土资源蕴藏丰富。在大自然的眷顾下,勤劳智慧的龙泉人经过世代的探索与努力,生产出翠如苍山、润似美玉的龙泉青瓷,为中国和世界奉献出最美丽的青瓷之花。

龙泉青瓷创烧于三国两晋时期,五代前属初创时期,产品缺乏自身特点。北宋已初具规模,龙泉窑风格明显,南宋和元代为鼎盛时期,明代规模不减,清代逐渐衰落,但未停烧。宋元这一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形成了一个以龙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窑场众多、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经考古调查发现古窑址600多处,其中龙泉境内400多处。

龙泉窑产品种类繁多,型制多样,仅瓶类就有凤耳瓶、贯耳瓶、玉壶春瓶、八角瓶、梅瓶、盘口瓶、长颈瓶、五管瓶、龙瓶、虎瓶等。其中颇具特色的五管瓶成为了北宋龙泉窑瓷器的一大亮点。

一、五管瓶的前身

五管瓶是一种冥器,这一器形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称之为五联罐,因其造型是在一个瓶子的口沿和肩部塑以五个葫芦形小罐。五罐与器物的腹部相通。浙江上虞博物馆收藏的东汉青釉五联罐(见图1),器物口沿和肩部托着五个小罐,器腹相粘连,器身以多道弦纹作为装饰。釉色青,釉层极薄,应为时代较早的五联罐。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联罐的罐身开始变高,犹如葫芦形,中罐较前期增大,其余四罐稍小于中罐,并贴近主罐口。如浙江慈溪博物馆收藏的东汉越窑酱釉五联罐(见图2),器物肩部四个小罐紧密地围绕着中间大罐,器物腹部和肩部刻画简单的弦纹装饰。施酱釉,釉面不匀。

三国两晋时期的五管瓶,又称为魂瓶、谷仓罐、堆塑罐。这一时期的魂瓶,器形上保留了五联罐的一些特点,又在五联罐的基础上堆塑了一些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等形象于器物的肩颈部。堆塑罐主要为越窑烧制,流行于三国、东吴和西晋时期。浙江上虞博物馆收藏的三国青瓷堆塑罐(见图3),主体呈葫芦状,四个细长的盘口小罐依附于中罐四周。在四个小罐之间,堆塑着大量的鸟兽图案以及八个神色各异的胡人。他们手持乐器,或笛或鼓或琴,不亦乐乎。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西晋青瓷堆塑人物楼阁魂瓶 ,瓶上部堆塑了一组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一院落,院墙正中开设对称的大门,四角各有一个角楼。院内中央为一座四角攒尖顶的二层楼房。下层堆塑一座二层的门楼及立阙。另有佛像、立熊、飞鸟、胡人骑兽、持物俑、伎乐俑等分设其间。下部为瓶身,肩腹部贴塑立熊、麒麟、胡人骑兽、伎乐俑等。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民俗文化,记录的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

至唐代,流行于三国两晋的堆塑瓶不见踪影,继而出现了简约大方的多角瓶。现藏于浙江上虞博物馆的唐代青瓷多角瓶(见图4),带盖,盖面微隆,盖顶堆一钮。瓶身由上而下分为三级,每级弧角处均匀堆塑四角,角尖朝下逐级交叉错开,瓶下腹内收,釉不及底,平底。浙江省庆元县出土的五角瓶(见图5,现藏于龙泉青瓷博物馆),复钵形盖,盖顶带卷边荷叶形钮,盖缘和盖中部各贴水波形泥条一圈。瓶子口,直颈,溜肩,鼓腹,下腹斜收,肩部至腹部饰水波纹泥条四圈。其中第一圈泥条上均匀分布五角,角尖朝上。在浙南地区,“角”与“谷”在方言上的发音极其相似,五角寓意“五谷丰登”,也预示着多角瓶是一种盛放粮食的冥器。

二、北宋龙泉窑五管瓶

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据《梦粱录》记载:“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行分最多,且言其一二,最是官巷花作,所聚奇异飞驾走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朵、冠梳及锦绣罗帛,销金衣裙,描画领抹,极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 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自下而上地发展起来的。在这一时期,龙泉青瓷进入了初具规模的快速发展状态。

在吸收了五联罐、五角瓶风格的基础上,五管瓶在北宋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成为了宋代极具特色的典型器形。这一时期的五管瓶通常在瓶的上腹及肩部做分级处理,呈自下而上逐级渐收一直收至瓶口,常见的为三到五级。各级外形呈弧角或折角,于肩部或腹部之间黏结五到十五不同数目的管子,称为多管瓶(见图6)。管口与瓶口持平或稍矮,管中空,但与瓶身不通。因五管是最为常见的,所以多管瓶又被约定俗成的称为“五管瓶”。

北宋时期的五管瓶,瓶身为鼓腹式或多级塔式,器形的发展经历了丰满——肥矮——清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北宋早期,五管瓶器腹上部较为丰满,最大腹径在上腹部,泥点支烧,釉色淡青。1976年查田镇墩头村出土的北宋早期覆莲瓣纹五管瓶(见图7-图9,现藏于龙泉青瓷博物馆),瓶高42cm,瓶身高31.2cm,口径8.2cm,最大腹径20.5cm。盖分三层:上层捏呈出水荷叶状的钮座,荷叶中央为花蕾形盖钮。中层为半浮雕状覆莲瓣纹,莲角外翘,瓣面填以叶脉纹,蒂部呈池塘形,塘内堆塑四只水鸭作悠悠戏水状。其中两只嘴衔小鱼作食式,另两只则作觅食之态,鸭翅有张有合,如扑如栖,体态逼俏,生意盎然,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味。下层作圆筒形,是为盖口。瓶子口,直颈,折肩,圆腹,圈足。肩腹之交贴水波纹泥条一圈,肩部均匀分布六面体荷茎状五管。管端呈四齿,管微内弯,与器口平行。肩部饰如意云纹,腹上部饰半浮雕五层覆莲瓣纹,瓣瓣起筋,瓣内填以叶脉纹。下腹部饰六条直棱双线,线间各饰一朵变形如意云纹。足内施釉,足端泥点支托,外无釉。这件五管瓶制作精细,构思巧妙,通身以莲花作为装饰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佛教文化。

2.北宋中早期,五管瓶的形制为“矮胖丰满”。这一时期的五管瓶颈部较短,腹部呈椭圆形,最大腹径下移到腹中部,腹部作分级处理,自下而上逐级渐收至瓶口。现藏于龙泉青瓷博物馆的一件多管瓶(见图6),盖缺失,高25cm,口径8.3cm,最大腹径18.3cm。直颈,器身肥矮,分为十级,圈足。第二级上安七个六边形花口管,管口微内收,略低于瓶口。第三、四级饰复仰莲纹,第五级饰对称弧线形图案十处。施薄釉,釉色青。这件多管瓶腹部分十级,是目前出土的多管瓶中分级最多的一件。

猜你喜欢

龙泉窑器形龙泉
龙泉青瓷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幸福龙泉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