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安保与法国移民现实
2016-06-25邓郁吴明敏
邓郁++吴明敏
5月28日晚,巴黎共和国广场。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从我们身边经过,开心地对着广场的主建筑说道:雕像你好,你好漂亮!
二战之后,在多数欧洲国家,多元文化主义兴起,基督教与犹太教共有的欧洲观念,面临着欧盟内部急剧增加的穆斯林人口的挑战。其中的伊斯兰激进分子,对于法国的自由言论及其在海外的高调军事打击做出了极端回应。
2015年1月7日,位于巴黎的讽刺杂志《查理周刊》总部遭到武装分子袭击,造成12人死亡。同年11月13日,恐怖分子在巴黎多地制造枪击和爆炸案,至少130人死亡。两起事件的凶手都和IS(伊斯兰国)组织有紧密联系。
目前,法国每年有千余人赴叙利亚参加“圣战”和培训,其中还有两百多人“回流”。这些人构成了欧洲新的安全隐患。“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寻找到意义,便在死亡中找寻。这是对法国社会转型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署顾问徐波说。信仰的差距、理念的冲突、极右翼势力对穆斯林和移民的打压政策,令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更有消息称,在目前大量涌入欧洲的难民中也混杂着这类潜在的恐怖分子。如何把握国家安全和法国人一贯秉持的人道主义之间的分寸,在经济低迷、思想割裂的非常时刻,亦对法国上下提出了严峻挑战。
四年一届的欧洲杯,从来都是举世狂欢,和主办国的盛宴。在恐袭蒙难仅半年后的法国,这场体育盛会的安全指数,能有多高?
球赛开幕前夕,我们前往巴黎进行了一周的采访,试图触及大赛的安保气氛,“少数族裔”和穆斯林的生存现状,难民想要突破屏障在欧洲居留的迫切与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被动与无奈。无论是在街头抑或边境难民营,我们都感受到了人们强烈的倾吐欲和对获得理解的渴望。
众多声音里,还有对于“理解外来人群”的呼唤。
19岁的中法混血儿歌手萝拉(Laurie Marqueton)在2015年“11·13”恐怖袭击后,与同学一起前往事发现场唱歌悼念遇难者,她觉得在巴黎发生这种事太不可思议
亲历过“11·13”恐袭的巴黎十大文学博士弗洛里安·博迪亚斯(Florian Mahot Boudias)说,共和国的价值观从来都不是不言自明的。如今,更需要有一个真正的价值观让不同社群的人感受到他们拥有共同利益。“尽管日常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很难从自己的世界和阶层里走出来,去理解别人。但我们还是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