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里联合国维和部队所受袭击是否能够避免?

2016-06-25朱江明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维和部队情报工作维和

朱江明

近日,联合国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在位于马里加奥的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事发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宣称制造了这起袭击事件。遇袭营地驻扎了中国维和部队士兵,上士申亮亮当场牺牲,另有5位战士不同程度受伤。申亮亮烈士和他的战友,属于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成员。事发后中国官方立刻做出反应,强烈谴责和抨击了恐怖组织的犯罪行为。同时,对于维和部队如何保障安全的问题,坊间也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和方法。有人提出应该加强情报工作,及时发现和预警恐怖。

从近年来的反恐趋势来看,加强情报工作的确是预防恐怖活动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在来看这次袭击,袭击者显然不是临时起意的孤狼式攻击,而是有着严密组织、长期策划且分工明确的团队作业。如果情报工作得力,此类袭击确实可以在发动前侦知且提前做出反应。然而,这样的建议毫无意义,因为联合国的组织形态决定了情报工作根本无法展开。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要持续获得高质量情报且长期在目标区域发展情报网络,需要长期的规划和资源投入。除此之外,还需要足够的技术侦察手段如侦察卫星、侦察机、信号侦察系统、网络侦察系统等等配合情报网络运作。以上种种都需要常设性机构并招募专业人才运作。然而从联合国的常设机构来看,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中央情报局的情报机构,自然不可能有长期情报规划和统筹。

6月1日,马里加奥,联合国维和部队卡车停在遇袭的中国维和人员曹区

此前本专栏曾经提到的联合国军事参谋团,虽然拥有宪章赋予的军事指挥职能,却因为冷战爆发而被搁置。联合国无法根据宪章设定,在军事参谋团机构内部设立专门的军情部门,为联合国的军事行动提供军事情报支援。维和部队这种新的组织形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军参团缺位联合国缺乏干预武装冲突能力的问题。然而,现在维和部队的运作模式实际上是基于主权国家间纷争而诞生的。当年设定的维和部队三原则:中立原则、同意原则和自卫原则,只有在明确国家主体或者交战双方相对理性的情况下,才能起到隔离冲突或降低武装冲突烈度的作用。只有交战双方相对明确和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诉求,才能保证维和部队的安全。相对明确的交战主体和政治诉求团体,会考虑冲突后的重建以及国际认可问题,不会轻易伤害中立性的联合国部队,以免被国际社会孤立或者制裁。

然而现在世界已经变得极为复杂,如极端组织和缺乏明确政治诉求的暴民运动,并不会因为伤害维和部队而承受政治压力。基地组织崛起后,反文明、反国际社会成为此类极端组织的标签。维和部队本身的中立性并不被极端组织承认,在恐怖分子眼中蓝盔成为被攻击目标。联合国并非对此一无所知,从其内部颁布的维和部队交战规则可以看出,该部队的自卫权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修正。例如允许维和部队在有确切情报或者证据证明,自己将可能遭遇袭击或者绑架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手段先发制人消除威胁,而这些必要手段包括使用致命武力。然而在实践中,我从一线的维和人员处了解到,由于情报机构的缺失,一线维和部队实际上无法获得“确凿的情报”。因此根本没有任何维和部队敢于使用“先发制人”的交战规则,去主动消除潜在威胁。因为一旦“先发制人”出现错误造成平民伤亡,因此而产生的政治影响和舆论压力是任何指挥官都无法承受的。一些国家为了在安全和政治影响之间获得平衡,甚至雇佣私营军事承包商(PMC)来保护自己派出的维和部队的安全。相对而言,PMC在战区误伤平民造成的政治压力,远远小于自己的维和士兵大开杀戒,相关国家甚至可以假装事不关己。

我和黑水国际公司创始人埃里克普·林斯会谈时,他告诉我,“联合国很可能是订购PMC服务最多的机构之一。”埃里克认为,联合国总是派遣维和部队前往充满威胁和极端分子的地区,却并未给这些配备武器的维和士兵足够支持,因此相关国家只能寻求PMC的服务。现在,当维和部队卷入地区冲突时,在极端分子看来他们本身已经变成了参与者和可攻击的目标。偏偏在冷战中确立的维和部队体制决定,蓝盔军是个缺乏情报且无法对恐怖袭击做出有效反应的蒙眼巨人。联合国僵化的体制决定了,要改变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猜你喜欢

维和部队情报工作维和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第十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换届大会在长沙召开
维和亲历记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维和女兵
海外维和
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维和部队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的情报工作